倍可親

談談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戰前人們的心裡特徵

作者:悟性隨行  於 2025-2-28 06: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談談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戰前人們的心裡特徵

從二戰戰敗國戰前人們的心理特徵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

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和日本,戰前他們的精英以致民眾階層,普遍都有一種認為自己國家軍事能力很強的錯誤意識和觀念。在德國人們不服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強給他們強加的屈辱結果,認為一戰的失敗是偶然的,是因為自己內部的原因所導致的。基於這樣的原因,德國人認為只要下次注意就一定能夠把握好自己的命運,他們渴望下一次機會的出現,希望用自己真正的實力和表現,洗刷一戰的恥辱。

日本則是在先後擊敗了清王朝和俄國之後,信心爆棚,認為自己是無敵的。

二戰的結果用事實證明,戰敗國戰前人們的觀念是多麼的荒謬,這還只是從狹義層面來看。

先看德國,應該說二戰德國在軍事上的成就是人們普遍稱道和有目共睹的,在面對歐洲這樣一個缺乏戰略縱深中小國家林立的社會,其軍事成功的機會非常大。但當面對蘇聯這樣一個東方大國時,就不是如此了。現在人們都會說,二戰德國軍事上最大的錯誤就是進攻蘇聯,那他究竟錯在哪?

實際上蘇德戰爭開始時,德國人的攻勢非常凌厲,戰果豐碩,給蘇聯造成了巨大損失。這樣的損失除了大國之外,如果是其他的中小國家恐怕早就亡國了。但是蘇聯沒有忘國,而是繼續戰鬥。那麼反過來,如果德國遭受到與蘇聯戰爭之初蘇聯所遭受的同樣的損失時,德國是否會亡國?結論是明顯的,不只是亡國,以後的命運會完全被別人掌控。這就是大國與小國的不同!雖然在歐洲德國不算小國,但是在東方卻是大國林立,在中國德國的規模只相當於一個省。

正常的戰爭是進攻與防守同時存在,而不是一方的肆意發泄和另一方的無盡受虐。蘇聯在蘇德戰爭前期遭受重大損失之後,及時汲取經驗教訓,扭轉蘇德戰爭前期德國主動進攻的優勢態勢,恢復到雙方攻守相互平衡的局面,就已經是蘇聯必將勝利的表現。因為德國率先強勢的無理進攻就已經在政治上嚴重失分,蘇聯必將會因此而得到國際社會和本國廣大民眾的同情與支持。再加上蘇聯龐大國土和人口所具有的巨大戰略縱深,就使得蘇聯完全有機會重整旗鼓反敗為勝。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不懂政治,沒有戰略眼光的軍事家走不遠。

日本在19世紀經歷了先進歐美國家的衝擊之後,率先學習西方進行深刻的社會維新變革,既促進了本國的社會發展,又激發起挑戰大國的勇氣。擊敗清王朝是其興盛的起點,說明此時的日本比當時的中國要先進和更有活力,後來又擊敗龐大的俄國也說明如此。與中國和俄國相比日本是一個小國,從日本人的作為可以看出,國家的強大不是只看規模,更要看先進性。日本對清王朝與俄國的打擊,都促進了這兩個國家大規模的社會革命。日本當時的軍事勝利主要在於對手的落後與腐朽,後來的日本並沒有從中汲取經驗,而是自信心無限膨脹,企圖稱霸世界。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日本在整個國際上的形象還是正面的,但是當他的野望不斷膨脹時,就開始走向反面。20世紀是世界新舊交替的過渡時期,特別是大國內部的新舊更替。這是從歐洲文藝復興開始,整個世界從舊時代走向新時代的繼續。一些歐美國家在這個時期率先進入現代化,並獲得了不菲的財富和利益。德國和日本都是這場社會變革的後來者,同時具有后發優勢。別人所獲得的利益讓新貴們眼紅,產生了獲得更大利益的夢想。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成功,讓日本與美國進入戰爭狀態,美國是大國完全經受的起珍珠港那點損失。日本侵略中國是從中國東北三省開始的,這場戰爭,開始時中國的東三省好像是中國人白送日本人的,因為日本人奪取東三省根本就沒有經歷大規模戰鬥,結果東三省完全成為日本侵華的基地,這是當時的中國政府不抵抗政策所導致的。東三省的面積和規模比日本大得多,結果中國並沒有亡國,與蘇聯一樣是繼續戰鬥。實際上此時中國最主要的任務是新舊更替,這場中日戰爭正趕上中共至關重要的發展階段,在日本大規模侵略下,被國民黨丟失的大片國土成為中共發展壯大的良好地區。這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被中共抓住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尾的共同特點是遭受進攻的大國對好戰小國的防守反擊,最終大國大獲全勝,戰敗者遭到清算,也最終認識到自己戰前的失策。二戰之後整個世界開啟了新型大國模式。

人們在獲得了一段時間內的成功之後,往往都會沾沾自喜甚至是忘乎所以,自信心爆棚,這是人性使然,是人性的弱點。只有真正客觀的人才能走得更遠,而人的自信能夠影響人的客觀程度,從自信到驕傲的距離非常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6: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