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觀這個展覽,總的一個感覺就是兩個字「壓抑」儘管燈光通明,儘管歐洲現在正處於盛夏時節。
但只要進入這個集中營,無論從布置的角度,還是從氣氛的角度,都是壓抑而沉重的。
這些猶太兒童和家人從匈牙利被抓了過來,也許剛下火車時還心存一絲希望,大部分的婦孺老幼剛剛進入營地,就已被就地處決。

納粹德軍為快速解決這些人的生命,而準備的毒氣室屠殺。
離開波蘭已經有幾天了,但幾天來感覺自己一直振奮不起情緒來,並且也知道這低落的心情來自於什麼,說到波蘭總是撇不開一個地方,那就是奧斯維辛集中營(德語:Konzentrationslager Auschwitz-Birkenau,波蘭語:Obóz Koncentracyjny Auschwitz-Birkenau)現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其實是由兩個地方所組成,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而克拉科夫是距離它最近的地方了,六十公里的距離,驅車一個半小時便能到達。看來這麼近的距離,躲是躲不過去了,只能起了個大早沿著波蘭南部一片片綠色的森林,趕到了哪裡。不知道為什麼車行到一半的時候,天空突然開始陰雲密布,不一會兒的功夫便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雨點靜靜地打在車窗上,使馬上就要到達目的地的我們,心情也籠罩在一片烏雲下出不來了。
走進了奧斯維辛這片恐怖和血腥之地,被門上邊的一行字驚到了,(德語:Arbeit macht frei 勞動帶來自由)這句話極具諷刺欺騙意味。這是一座屠殺工廠,勞動只是為了納粹德國榨取還僅剩的血汗,而他們都將會成為勞動的犧牲品,在不久之後為這座死亡工廠留下僅剩的骨灰。
奧斯維辛集中營於1940年4月27日,由納粹德國黨衛隊領導人希姆萊下令建造。1942年1月20日舉行的萬湖會議通過「最終解決方案「,透過滅絕營實行有系統的猶太人大屠殺行動,估計約有110萬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殺,超過九成遇害人都是猶太人。
奧斯維辛集中營共有3個主要營區,分別是奧斯維辛(一號營區)、比克瑙(二號營區)、莫諾維茨(三號營區)和39個小型的營地或工廠,最主要的目的是進行殺害猶太人或是對其收容者進行極為嚴苛的工作、集體處決或是進行殘酷的人體試驗。
奧斯維辛集中營在1945年1月27日由蘇聯紅軍解放。1947年,波蘭國會立法將此改為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博物館,以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統治期間,犯下惡名昭彰罪行的歷史見證。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奧斯維辛集中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集中營命名為「奧斯維辛-比克瑙 德國納粹集中和滅絕營(1940-1945年)」
當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追擊潰敗的德軍,進入波蘭南部的一座小城--奧斯威辛。在郊外一片陰森森的建築里,那些經歷過殘酷戰火的戰士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7000多名形容枯槁的囚犯、數百具屍骨、1.4萬條人發毛毯、近8噸重的頭髮,以及巨大的毒氣室、焚屍爐……
奧斯威辛集中營被深深烙入人類的記憶,地獄般的場景在此後70年的歲月里不斷被提及,成為警示後人永遠的夢魘。
為銘記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2005年11月1日,第60屆聯大決定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這特殊的一天是「提醒世人牢記大屠殺的普遍教訓的重要日子,對這一獨特的罪惡,不能簡單地讓它成為歷史並被遺忘」。





「犯人」在行刑前所留下的頭髮,統計起來有八噸之重,不知道八噸的頭髮要殺掉多少人才能達到這個數字。
被殺戮后,「犯人」們留下的鞋子。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鞋子都有。可見當時的生存狀態有多遭糟。
由於奧斯維辛集中營已經滿足不了屠殺的增加,所以只能在它的不遠處的村莊又開闢出第二個大的屠宰工廠—— 比克瑙。
「犯人」的骨灰就被草草的扔在了這個小小的污水河裡。
在槍殺「犯人」的牆壁前,人們默默地獻上了哀思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