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們擁有同一個名字 ——老五屆》代序

作者:量子在  於 2017-11-17 23: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小說長短篇|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寫在前面(代序):

       

同那個特定時期的共名老三屆和知青一樣,我們也擁有同一個名字:老五屆。

 

這裡奉獻給讀者的就是一冊反映老五屆學習、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全景式作品。在這部長篇紀實體小說中,涉及到的高校除開易名的東方工業大學,還有北大清華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化纖學院北京林學院天津紡織工學院上海交大復旦華東師大同濟一醫華東化工南京工學院蘇州紡織工學院等高校,相關場合遍及祖國大地的東南西北以至美國加拿大等地。 

 

    久違了的同學會上,在當年化四大班一位要好同窗提議寫寫咱們老五屆自己的時候,腦海里不由分說浮現出才剛不久放在案頭閱讀的市東中學高中學生侯美度(文革初期上海市名人——中串會頭頭紅鷗)回憶錄新作《迷茫》第二版。 

   

    接著,老同學提出要讓我來執筆擬寫。沒想到鬼使神差似的,我居然一口答應下來。 

 

    這一番光景恰如桐鄉市文化藝術服務中心藝術總監、嘉興市戲劇家協會秘書長、浙江省戲劇家協會理事著名尹派小生嚴旻操(藝名嚴一笑)當年為拙作《趙燮雨劇作新編》寫序時落筆所寫的情景——「我是膽小的,生怕自己的文字讓讀者深感作序者狂妄愚鈍;同時我又很大膽,在趙先生髮出邀請時竟連一句客氣的話都沒有說,或許還有些洋洋得意地答應了下來。我想,這一份自信除了因為心中對戲劇的情懷,更是因為趙燮雨先生對我這樣一個小輩的關心、提攜、鼓勵而生成的。」

 

    引用於此,可以借來闡釋我當場的心態:同樣沒有過一句謙虛推辭的話,信心和勇氣同樣出自當年團總支幹部對一個黑五類子弟的鼓勵、提攜和關注。此情此景,正讓此時此刻的我想起了那些傷痕文學代表人物盧新華的《傷痕》、孔捷生的《在小河那邊》等等,乃至梁曉聲的成名作《今夜有暴風雪》、柯雲路的成名作《新星》都是描寫老三屆包括上山下鄉知青為主體的長短篇。積壓在心頭為同是文革親歷者老五屆為群體的文字相對之缺損(可能我孤陋寡聞了,看到的多半系某事件某個人某地區的經歷)忿忿然情感油然而起。再加上曾經擔任教研室主任已故陶乃傑教授對畢業學生的諄諄告誡聲猶在耳——畢業后踏上社會,如果領導交代任務,但凡有百分之五六十的把握,就要勇於接受。假使一定要有八九成把握才能去做,那麼只要推辭過一兩次以後,就再也沒有可能有人會給你硬任務的機遇了。

 

    膽大妄為的另一面是恂恂而起。還算有著一點自知之明。知道詩歌小說散文歷來是自己的弱項,遠不如譜寫劇本安排戲眼編寫唱詞來得順溜。何況同窗之中實在人才濟濟,有當年校刊總編有社教工作隊材料組要員有共青團支部總支宣傳委員等,能寫會寫多的是文壇高手。可是話既已出口,斷無收還之理。雖明知眾口難調騎虎難下也勢必要盡心儘力。思量半晌還是讓我們共同來參照《琅琊榜》江左盟宗主梅長蘇的一句台詞作為自勉:把承擔責任變成一種快樂,而不是把自己所有的樂趣,統統變成了不得已而為之的責任

  

    秉筆直書,敢寫肯寫,那種寫作過程果真充滿了樂趣——把客觀存在的現實與合理想像的延伸焊接融匯螯合到一起,加上各色佐料煮成一鍋熱騰騰香噴噴的雜糧粥(不是憶苦飯哦),細嚼慢咽地吞下去,估計一定會對讀者身心健康有些好處。

        

由此猴年初九同學會起頭因而終將問世的遵命文字乃是有紀實背景的虛擬小說,雖有著現實襯托但實為傳奇故事。其中除開我們的指導員以及好些校園活躍人物和在社會上有名有姓的人士等依然採用真名以體現真實性和可信度之外,其餘出場腳色均非現實人物。採取了諸如因式分解雙重置換接枝改性一分為二合二而一時空穿越等等變臉分身合身等手法,變更籍貫變換年級更動專業更改母校等等基因轉化甚至於可以變動性別,力求藉此「假作真來真亦假」紅樓手法矇混過關。

 

傳統說法便是偷天換日偷梁換柱七顛八倒顛三倒四移花接木瞞天過海張冠李戴指鹿為馬青紅不分皂白不辯混為一談淘漿糊胡亂攪成一筆糊塗賬,十八般武藝悉數上陣,以此作為保護自己刀槍不入的一面盾牌。運用這種「小說家言」的遮羞布,來儘力避免可能存在有「索隱派」去指認Who』s who。如果在某一些時間地點情節上會有任何類同之處,純屬巧合。務必提請各位老五屆大學生新三屆研究生千萬不要自行對號入座。遵照毛主席的教導,《紅樓夢》至少讀了五遍的超級紅迷哪怕經歷性格儀態有那麼幾分相似,斷然無須自詡為寶哥哥或者林妹妹。可以確信的是紅迷中不必也決不會有人自作多情覺得賈赦薛蟠焦大來旺趙姨娘馬道婆就是自己的影子。

 

    擬寫老五屆的長篇小說時間跨度從十七歲的花季到七十歲的晚年,雖然選擇東方工業大學一個大班作為主體從校園到職場從國內到海外力圖實施全景式群體展示,仍然難免會掛一漏萬甚至於鬧出關公戰秦瓊之類IT穿越劇的笑話。精力筆力兩皆有限,敬請諒解。只好說一句——不能盡如他意,但求無愧我心。

 

    前些日子在上海科學會堂一次師生聚會上,當年的得意門生送我一件紀念汗衫:上面印製著一行大字——那些年,我們在一起。確實,那些年我們在一起。因此,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感慨「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

 

感謝所有熱情提供寫作素材的昔年師友,感謝書寫封面的田畊同窗,感激熱心揮毫題詞的尤世懷同學,鳴謝何智榮周竟成兩位大拿鼎力相助讓這一部拙作得以出版。此外,還必須在此提及上海市應用數學力學研究所所長錢偉長教授第一個在職博士生卡特皮勒知名工程技術專家華東耘——我的妻子。在這部所謂的長篇小說寫作期間她承擔了極大部分本該共同負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特此表達深切謝意。

 

重任在肩,不勝負荷,披星戴月,勉為其難。

 

惟其真實,轉成新鮮。銘記歷史:這也是一代人的追憶。誰記得一切,誰就感到沉重。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2: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