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滬劇唱詞是我的啟蒙老師

作者:量子在  於 2017-11-2 05: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俚曲亂彈|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啟蒙老師

這應該就算是家學淵源吧。

我的中文(語文)學習不是起始於小學,也不是起始於兒歌童話,而是啟蒙於滬劇唱詞。

從小聽的就是滬劇。從開篇開始到名段。讓我著迷的不單是唱腔,也不僅是鄉音,而且是唱詞中體現的文化。

鄉土氣息是討論滬劇傳統戲的常見內容之一。其實,其特有的文化功底和特色同樣應該是其應有之義。

從一到十編寫唱詞各個劇種都有見過聽過甚至於唱過。比如舞台姐妹里的王小二討飯調,裡面還有中文傳統特色的諧音——實在苦得像黃連——這是以實代十。類同的做法在顧月珍的八年離亂里就有從一到十的唱句。其他例子很多不再一一例舉。

作為滬劇劇本編寫唱詞的一個非常具備滬劇特點的內容是對對子。這在許多同場戲里都有。我記得很清楚的是同中台會和小分理這些戲目。

通常的唱詞總有比如東牆上也掛著單條畫,寫對先生才學精,上一聯怎麼怎麼下一聯如何如何。這讓我幼小的心靈感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滬劇方面的體現——當然當時沒有想得那麼深只是知道了有對聯入戲。這要比私塾里教對對子更加容易入耳容易記牢。

再有的特色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是嘆五更里的那種手法。從生肖到昆蟲到花卉到羽毛反正很多很多。我也因此學到了很多東西——算是一種聽滬劇代替聽兒歌聽講故事的額外收穫,這也是一種知識嘛。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以說,我退休之後發現除了寫論文寫小說寫隨筆等等之外,寫戲曲劇本也是一種很好的享受和大腦活動。完全可以說兒時的記憶對我創作戲曲劇本極有幫助讓我得益匪淺。

比如千里東風一夢遙里抄家一場中王熙鳳的一段唱詞就是運用了從一到十再到千百萬的文字遊戲。

十載黃粱美夢醒,
九曲迴腸意未平。
八面玲瓏難支應,
七夕女兒怎調停。
六親共運同枯榮,
五內如焚神不寧。
四周楚歌烏江近,
三春去后諸芳盡。
兩眼望穿盼雨露,
一聲霹靂大廈傾。
百計千方枉費了半世心,
萬不料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另外,在一個武旦為第一主人公的本子姽嫿將軍(當然不會適用於滬劇這類沒有刀馬旦的戲曲劇種)第三場:鷓鴣天則也有搬用從一到十再到千百萬的數字。

六曲圍屏九里溪,
尺書五夜寄閩西。
道路十千腸欲斷,
年華二八發初齊。
銀河七夕秋填鵲,
玉枕三更冷聽雞。
情波萬丈心如一,
深山四月百舌啼。
雨淋白骨血模糊, 
月冷黃沙鬼悲凄。
荒野寂寂水澌澌,
夫妻重逢可有期?

中華文化對滬劇的滲透不可低估。老一輩劇作家的功績也不能夠抹煞。否則何來那麼些優秀作品傳流至今,讓我們中國滬劇網的網友們流連忘返呢。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7: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