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認知敘事學:莫言作品的另類解讀 —— 評 楚君著《莫言作品敘事研究》

作者:量子在  於 2017-11-2 05: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相關人物|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莫言作品

by 王輝 

文藝理論研究的讀者轉向是對文藝理論研究領域的極大拓展,研究視角的轉變也帶來了重新闡釋和發掘文學作品更多內涵的契機。認知敘事學正是起到這種作用的一門前沿學科。楚軍教授指出,認知敘事學是語境主義敘事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其注意力從文本轉向了讀者,重視讀者的閱讀認知心理和認知過程,為文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深化了文學研究內涵,拓展了文學研究範圍[i]。他的專著《莫言作品敘事研究》就主要是從讀者接受角度來領略莫言作品的「敘事之美」。 

任何研究都必須立足於前人對此問題闡述的基礎之上,否則便有憑空臆斷、坐井觀天的危險。所以楚軍教授在進行研究之前對莫言作品整體的研究階段和現狀進行了簡短的述評,總結了前人所提出的莫言小說吸引海內外讀者和研究者眼球的文化魅力和敘事特色。進而在第二章提出了自己基於雙語或多語比較語料庫的認知敘事學視域下的莫言作品的不同語言版本敘事的界面性比較研究範式,為具體研究打下了理論基礎。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認知敘事學視域下的基於語料庫的莫言作品不同語言版本敘事的界面性比較研究範式是楚軍教授進行莫言作品敘事研究的核心方法論。而認知語言學與認知敘事學的理論作為研究方法進行敘事文本敘事策略和敘事技巧研究、莫言作品漢英版本敘事異同比較研究以及「認知敘事文體學」的理論建構和分析框架的建構則是莫言作品敘事研究的三個主要目標。作為一部以數據和語料庫定量分析為論據的敘事作品文本研究著作,這部專著擁有傳統的文本細讀所不具備的新穎和嚴謹,同時將分析重心轉移到了作為文本接受群體的廣大讀者,說理自然更加擲地有聲。下面從楚軍教授的三個主要目標分別來欣賞這部專著的過人之處。 

一、 在敘事剖析中洞徹小說內蘊 

認知敘事學,顧名思義,是以關注讀者對文本接受為重點方向的敘事學科,即關注敘事結構和敘事手法如何對讀者產生意義。而作為文本接受者的普通讀者在具體的閱讀中又會根據所處的特定時代特徵和自身語境而對小說產生不同的理解。弗盧徳尼克認為讀者的認知過程是敘事化的過程。這一過程以三個層次的敘事交流為基礎:以現實生活為依據的基本層次的認知理解框架;五種不同的「視角(perspectival)框架」,即「行動」、「講述」、「體驗」(experiencing)、「目擊」和「思考評價」等框架,這些框架對敘事材料予以界定;文類和歷史框架[ii]。楚軍教授對莫言作品的敘事研究贊同他所提出的「自然敘事」的觀點具有普遍適用性,但又不拘囿於此,而是廣泛借鑒了其他學者的理論研究,將其應用於具體的文本剖析,如在《四十一炮》的分析中運用了福柯尼耶的概念整合理論重新建構了讀者閱讀小說文本時的認知建構過程。理論運用並非終極目的,概念的新穎化和複雜化也並非僅為了獨樹一幟,探究讀者閱讀的認知模式,分析並總結文本的文學性特徵才是文學作品敘事研究的圭臬。這也是敘事學著眼於讀者認知的最重要的意義。 

在這部專著的十一章中,楚軍教授總結了這樣幾個莫言作品中較為耀眼的敘事內蘊。在這些莫言的代表作品中,鮮明地反映了他在別出心裁的敘事變換中向讀者呈現了他的「文學王國」——「高密東北鄉」。而楚軍教授也從讀者認知的視域出發,凝練地總結了「王國」里緊密相關的各大「板塊」:一是《紅高粱家族》的「野性敘事」。第一人稱為主、全知的第三人稱視角為輔並且互相融合的復調式敘事視角,以及不同類型的敘述聲音的存在不僅讓閱讀莫言小說本身的讀者體會到莫言創作的匠心獨運,也為研究者理清了作者紛繁複雜的敘述背後突出原始野性和張揚個性解放精神的敘述意圖;二是《豐乳肥臀》中的女性敘事。與《紅高粱家族》相區別,作為敘述主題的人物成為了核心的研究對象,飢餓驅動下的人物敘事與傳統形象大相徑庭的女性敘事成為小說帶給讀者的最大特色,敘述視角所帶來的便是小說女性主義和母性精神的高揚;三是《生死疲勞》的「幻覺現實主義敘事」。這部小說鮮明地體現了莫言小說光怪陸離、多彩絢麗而又立足人情世態的敘述風格,楚軍教授將其概括為,傳統小說的章回體敘事架構與佛教六道輪迴的有機結合、動物與人的敘述視角及「我-你對話性互補敘事策略及作者自嘲式敘事風格」[iii],即多重敘述視角隨故事情節的不斷推進而不停變化,章回體的結構下打破了人與動物的種族界限,並以動物的視角審視人間五十年的滄海桑田和離合悲歡;四是《檀香刑》的「民間敘事」。民間性的敘事語言不是小說的唯一特徵,但卻是其最為鮮明的文化標籤。貓腔、酷刑文化與多維度的不同人稱敘述和聲音敘事相結合,衍生的是人性的閃光孫眉娘為代表的追求個性自由的女性精神的張揚;五是《四十一炮》中的慾望主題,楚軍教授以「視角理論」和「概念整合理論」為剖析方法,按照概念整合過程中所需要的兩個輸入空間、類屬空間和整合空間,選取了小說中的幾個重點意象,分析了「綠衣女子」和「紅衣女子」的雙域網路模型、「肉神」和「馬通神」的鏡像網路模型、「肉」的單域網路模型以及「四十一炮」的雙域網路模型,整合之後讀者的新創結構均指向了「性慾」和「肉慾」及其所導致的人性的異化和扭曲。這樣的剖析方法是對認知語言學在文學理論研究的借鑒,也是認知敘事學著眼於讀者認知閱讀過程的關注;最後是《蛙》的「生命主題」以及中短篇小說的奇幻化敘事和孩童敘事特徵,是其小說天馬行空式的想象與變幻莫測的敘述手段的集中體現。 

以上的七方面並非相互隔絕,而是相互重疊,並從整體上印證了莫言小說豐富多彩的敘事特徵。例如女性精神也體現在《紅高粱家族》的我奶奶身上,生命主題也同樣體現在《豐乳肥臀》之中;並且,莫言小說幻覺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也體現在各個作品之中,通過他富於變化的敘事手法體現的淋漓盡致。此外,莫言在敘述不重要的敘事情節上採用選擇性全知外視角、第一人稱回顧性外視角和戲劇式視角,概括和構建整體性的敘事框架。而敘述發生在特殊歷史時期的情節時,莫言使用了第一人稱體驗性內視角和第三人稱固定人物內視角,用人物的眼光來觀察敘述世界[iv]。這樣的表現技巧也並非僅限於《蛙》中,而是莫言作品一貫的表達習慣,當然也會根據具體的敘事需求而進行調整。 

總而言之,認知敘事學的視域下莫言作品的審美特徵得到了更為全面的發掘。認知圖式化理論、概念圖式化理論等研究方法的使用充分反映了讀者在文學接受中不是被動接受的客體,而是能夠建構屬於自己的認知模式的文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文本的意義在此得到了強化,審美體驗也不再千篇一律。視角的轉化所帶來的不僅是學術眼光的更新,更是為進一步挖掘文學文本闡釋和讀者接受等多方面的審美體驗開啟了新的征程。這既是認知敘事學視域下的文本研究的價值,也是楚軍教授這部專著為莫言作品敘事研究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之一。 

二、在語言對比中感悟小說敘事特徵 

拉姆哈特認為,文本只是語言符號,其意義需要讀者使用自己的認知圖式進行建構。但對於第一語言非漢語的其他語系讀者而言,外文譯本便成為了文本接受和認知建構的唯一途徑。由於譯者的介入,文本在轉化為其他語言之時便不可避免地與原文本產生差異。這種差異既有譯者在考慮譯入語讀者接受的前提下做出的調整,也有不同語言之間表達習慣的差異,當然也有其他因素的作用。具體來講,認知敘事學在分析譯本的敘事框架之時,認為存在原作者認知敘事模式、譯者認知敘事模式和譯入語讀者閱讀認知心理模式三種認知模式,而譯本的任務便是力求在翻譯中達到三者的最大關聯。莫言作品翻譯大家葛浩文便是這樣的翻譯界翹楚。楚軍教授以其英譯本的《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生死疲勞》、《檀香刑》、《酒國》等作品為研究對象而進行了英譯本的敘事研究,在語言對比中看到了英譯本的差異和不足,但更多地看到了譯本獨具特色的敘事特徵和葛譯本敘事策略的轉換和逐漸演變的過程。 

就英譯本的敘事策略而言,讀者閱讀的優先原則與翻譯的易化原則鮮明地體現在葛浩文的莫言作品翻譯之中。如《紅高粱家族》的翻譯便調整了原著靈活多變的敘述時空和敘事視角,並且刪減了一些與基本情節無關的所謂小說的「細枝末節」,使得故事更加緊湊,也便於譯入語讀者接受和理解。但是也帶了敘事情節脫節甚至不合邏輯等缺陷。除了例中所說的刪減不起主要敘事功能的「衛星事件」之外,還有這樣幾種敘事策略的使用具體體現如下: 

一是《紅高粱家族》中出現的薄敘事、誤敘事與糾錯,敘事順序的調整,敘事方法的調整;
二是《豐乳肥臀》中出現的辭彙層面的英譯,句式篇章層面的翻譯敘事; 
三是《生死疲勞》中出現的薄敘事,厚敘事,分敘事與合敘事; 
四是《檀香刑》中葛譯本力圖再現原作的不同的敘述聲音,以及語言的節奏和韻律等,同時也起到了再現原作文化內涵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家庭成員等呼語的翻譯,習俗、諺語、俗語等的翻譯,四字成語的翻譯以及中國傳統節日、清朝年號的翻譯等,並且薄敘事現象大量減少; 
五是《酒國》漢英版本敘事具有相似性,敘事結構和排版具有差異性。 

從以上幾方面不難看出,葛浩文的莫言作品翻譯也有一個從早期到不斷走向成熟的演變過程。但總體來看,譯入語讀者的接受始終是作品翻譯的最重要出發點。《莫言作品敘述研究》中所關注的漢英版本差異,也仍舊是立足於讀者認知的。無論是早期《紅高粱家族》簡化,還是《檀香刑》中俗語和辭彙翻譯的再現,都是建立在便於譯入語讀者認知建構和最大程度還原原著敘事特徵和審美文化內涵的基礎之上的。《檀香刑》中的特色民間文化和「公爹」、「狀元」「、炕」等特色地域辭彙的英文翻譯再現便是力證。除此之外,從認知圖式理論著手分析源文本認知圖式、譯者認知圖式、目標語認知圖式三者的關係,以三者理想化的一致狀態看葛譯本《生死疲勞》對原著敘事意圖和目標語讀者認知圖式重構之間關係的把握。分析其翻譯原著時的敘事策略的調整也體現出了楚軍教授從語言比較的角度來分析莫言作品敘事特色在非漢語語境下如何體現以及如何被讀者接受和建構認知模式的努力。 

三、認知敘事文體學的構想 

楚軍教授在莫言作品文學敘事文本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認知敘事文體學的理論視角,以及與之相應視域之下的敘事文本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充分體現了認知敘事文體學跨學科、交叉性的界面性研究屬性。這一理論的高屋建瓴是立足於認知心理學、認知語言學、認知敘事學、神經生理學等眾多認知科學領域的廣泛涉獵和研究方法的高度概括之上的。雖然只是構想,但極強的兼容性和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已經顯示出了這門學科強大的學術生命力,語料庫語言學、比較語言學、單語文本細讀、漢外雙語或多語文本比照閱讀及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於一體的文本實證分析等研究方法從側面上也看出了這門新興的學科博採眾長的學術優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它領域的研究方法的有效借鑒就像另一面鏡子,照見了經典敘事學照不出來的美景。學術研究創新的最大的意義便在於此。這部高度理論性與操作實用性有機結合的大著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另外,研究者孜孜不倦的求真務實精神和一絲不苟的科研態度也值得學習,例如人文科學的研究引入語料庫分析和圖式化說理等分析方法,便是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的寶貴嘗試。 

[i] 楚君,《莫言作品敘事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第二章,第12頁。 
[ii] 申丹,《敘事結構與認知過程-----認知敘事學評析》,《文藝理論》,2005年02期。 
[iii] 楚君,《莫言作品敘事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第五章,第87頁。 
[iv] 楚君,《莫言作品敘事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第九章,第168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4: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