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談談張愛玲的談吃

作者:量子在  於 2017-10-24 06: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相關人物|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張愛玲

張愛玲的作品及其文筆經歷早已是中國文壇一道極為亮麗的風景線。其實,張愛玲她閑暇之餘也談吃。除開數量眾多質量上乘的小說和連篇累牘的紅樓夢魘之外,張愛玲還有一篇專談吃的散文「談吃與畫餅充饑」。雖然是紙上談兵字裡行間流露出畫餅充饑的意味,但這篇經典散文也足以說明張愛玲的談吃有其獨有的風格。

張愛玲開宗明義,認為國人好吃一項特點值得引以為傲。是啊,因為那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日常生活而進入藝術領域,可見「民以食為天」的天也有高下之分。只有中國人才達到了那七重天乃至九重天的高級境界。

張愛玲是細膩的,她認為大餅油條同吃由於甜咸風味和質地厚韌脆薄相輔相成這就與光吃油條或大餅的味道絕然不同。你看,就一副大餅油條張愛玲也能給你說出道道來。

張愛玲她又盛讚紫菜:第一次看到大張的紫菜打開來約有三尺見方;一幅脆薄細緻的深紫的紙微有摺痕,有點發亮像有大波紋暗花的絲綢。這讓她驚喜得叫出聲來,覺得是中國人的傑作之一。紫菜湯含碘質,於人體有益,一道最簡便的速食。

在那個時期,普通國人只知出差尚不知旅遊為何物。而張愛玲憑藉其家世身份名氣早已走南闖北到過不少地方。

在天津常吃鴨舌小蘿蔔湯,湯里的鴨舌頭談白色,非常清腴嫩滑。小時候便學會了咬住鴨舌頭根上的一隻小扁骨頭,往外一抽抽出來,就像是拔鞋拔——形容得夠可以的。

在北方常吃的還有腰子湯,一副腰子與裡脊肉小蘿蔔同煮。裡脊肉女傭們又都稱為「腰梅肉」,大概是南京話吧,一直搞不懂啥意思。多年後才恍然,悟出原來是「腰眉肉」。腰上兩邊,打傷了最致命的一小塊地方叫腰眼。腰眼上面一寸左右就是「腰眉」了。真是語言上的神來之筆。

說到外國,被張愛玲點到名的有——英國西南部特產黛文郡奶油,厚得成為一團團,不能倒,用茶匙舀了加在咖啡里,連 咖啡粉沖的都由此成了名牌咖啡;其硬如鐵像塊大圓石頭的黑麵包;蘇格蘭一種比蛋糕都細潤的三角形小扁麵包「司空」(也是譯名);起士林咖啡館一種方角德國麵包,外皮相當厚而脆,中心微濕,是普通麵包中的極品;藍色的多瑙河 一流進匈牙利,兩岸的農夫吃午餐,都是一隻黑麵包,一小鍋辣爆蔬菜;羅馬尼亞店還有冷凍的西伯利亞餛飩,叫「佩爾米尼」,沒荷葉邊、扁圓形,只有棋子大,皮薄、牛肉餡,很好吃;伊朗的號稱「天下第一酥皮點 心」,買了一塊夾蜜的千層糕試試,奇甜(不好意思哦,這一類中東的甜食點心我也嘗過確實好吃只是對糖尿病患者並不相宜)。

張愛玲的對吃的挑剔也是躍然紙上——藕粉只宜病中吃;蘇俄的正餐也沒有什麼特色;麵包店裡那種粗糙的小圓麵包上用白糖劃了個細小的十字,即使初出爐也不是香餑餑;譯名叫做匹若嘰油煎的肉餡煎餅不易消化;堪稱美味的螃蟹面只吃澆頭,吃完澆頭把湯瀝干后就就放 下筷子扔在那裡;在八九歲時有一次吃雞湯,說有藥味,一股怪味道在裡面;可家裡別的人都說沒什 么惟有她吃出來了。還有,她就敢說《儒林外史》里的菜單都很平常,可那偏又是李鴻章府上「相府老太太」中意的菜肴。

嘴巴吃刁了的張愛玲又是算極有才氣的,足有資格來文人相輕。所以冷不丁地冒出來一句蔑視周作人的話——寫來寫去都是他故鄉紹興的幾樣最節儉清淡的菜 ,炒冷飯的次數多了未免使人感到厭倦。

跳躍式的行文回過頭來快要結束時,張愛玲女士自是有先見之明。她寫道——「無疑的,豆製品是未來之潮。黃豆是最無害的蛋白質。」這當然是千真萬確。另外還有兩句至理名言就是:1,近年來西餐水準的低落,當然最大的原因是減肥防心臟病;2,美國人在吃上的自卑心理,也表現在崇外上,尤其是沒受美國影響的外國,如東歐國家。

這第二點越發地襯托出中華美食品位的高檔。首先就絕不會有老美那樣的自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1: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