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何必苛求戲曲——

作者:量子在  於 2017-9-24 10: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戲劇動態|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新水滸傳》

這是一個系列,此為其一。

姜文的《讓子彈飛》毫無疑問是力作。讚譽多多不再重複。也很佩服他這個影視界奇才!

我最欣賞他演過的角色是末代皇后里的愛新覺羅末代皇帝。這是和他本人性格完全不合拍的人物。

換一個視角來看是把它這部新作和戲曲掛鉤。

大家一定會說,這不是扯淡嗎?

只要想一想,如果(只是如果,一般來說沒可能性)有人來把這部源自小說的電影乘機改編成戲曲劇本的話會怎麼樣?

首先,從批准的角度來說很難樂觀。

因為障礙重重,無論從政治影射層面言語骯髒層面場景齷齪層面都不行。

有一個就不行,何況三個疊加在一起!

其次,從演繹的角度來看,那幾乎是打了擦邊球。對影視來說,就算是播放控制在當年《色戒》大陸刪節本(不是香港的那個引起擠過羅湖橋的轟動),那擺到戲曲舞台上也是會引起非議的。

無論從地方從觀眾角度肯定有人會跳出來大加鞭韃,尤其是一些所謂崇尚真善美的人士。

總而言之,可見改革開放以來對影視界的鬆綁程度遠非戲曲界可及。

換句話說,在廣電局那裡通過審查的鏡頭或劇情到了文化部門就未必不被卡住。

目前,話劇小品相聲已經充斥著很多純娛樂的東東;而戲曲這一塊則似乎始終承擔著「嚴肅」的「正面」的教育意義不可。

此為系列之二。

屏幕上放得夠開的了。

上次說的換一個視角看讓子彈飛,主要連帶著色戒,著眼點還是在情色,脫與不脫。姜文的大膽從演員就開始了,而不是從導演始。

這一回說政治。政治掛帥,大家一定不陌生。

讓子彈飛,一開場馬拉火車的荒誕及其隱喻不必多說,又一部電影《食人魚事件》充滿了政治隱喻。

請看——
當下的政治寓言——《食人魚事件》
來自
畢之航的網路空間詳細內容請自行瀏覽。

問題是戲曲舞台能行嗎?七審八審還不得審得你七葷八素!

最近在看《你是我兄弟》,新近一集里有一段台詞大意是說——老大說老二,就想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言下之意老二是個混蛋盡乾沒譜的事兒,還老捅漏子。

可那兩句詞原先毛主席他老人家就用在水調歌頭裡面,豈不大不敬?

但是人家電視連續劇就拍完了,播放了,還一片叫好。

假如,這段子放在戲曲劇本里唱出來道白道出來,把想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說成是胡思亂想混賬話,那劇本不被斃了才怪呢。

最低限度也得把這段子砍掉才能放行!!!

大家知道,拍影視周期大約三個月時間。

那些大導演名演員都很忙的,還經常有檔期問題。

於是,我們聽到開拍了-----比如陳凱歌的趙氏孤兒,特地跑到藏山舉行開拍儀式;我們知道殺青了,滿打滿算也就是三個月時間差不離。算是個約數吧。

那些個演員進組,從頭到尾就算主演也是匆匆忙忙來匆匆忙忙去。這才有多少時間去體會去領略腳色呢。

好在他們有N,於是,我們看到影視總算拍完了。

怎麼樣呢?至少不少是硬傷處處。這還不算那些個故意亂拍的搞笑劇美其名雲賀歲的賀歲劇胡鬧到了啥程度。

反正,拍完了,錢賺夠了。隨便你們去罵,下一輪再循環就是。

可是,排一部戲呢,隨便拿一部戲曲大戲來看,有三個月拼出來的嗎?

當然會有,比如《廢墟上的愛》比如最近的《蝶海情》;可是,難道不是好多戲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磨練嗎?一個不對就遭封殺嗎?

搞到最後,差不多就是十年磨一劍了。

戲曲舞台的好處是可以反覆提高,這不錯;我要說的就是別多折騰戲曲,看看那些粗製濫造的影視,為啥戲曲就不能加快速度,不還有復排嗎。

千萬別求全責備戲曲哦。

說說高雅和通俗

已經說了好些在文化領域厚此薄彼對影視寬鬆對戲曲苛刻的狀況。

也已經知道好些影視劇本粗糙,漏洞百出。

比如某劇中,舊上海總督已經到任在上海督軍辦公室卻說啥本督現在前往上海;抗戰片明明說南京政府遷至武漢再遷重慶,卻又說政府一連南遷——應該是內遷,連得地理方位都不懂了,又不是遷都杭州或者廣州。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故事交代不清情節顛三倒四與史實大相徑庭也常時有見。

至於對白,除開那些很雷人的到反而流傳開來之外,能有經典傳下來的究竟有多少呢?

說到流行歌曲的歌詞,不知所云的更多更多。典型代表就有春晚周界論的那位御用作詞寫的,再請看下面附錄關於韓寒的觀音山。

而對於戲曲劇本則多有挑剔。唱詞要求一再修改,對白又是要怎麼怎麼也是不一而足。

一個戲曲本子到搬上舞台不知道要千錘百鍊多少回。

而影視則往往一揮而就,到導演手裡更是三個月就拿下來了。

回頭思想,那些古代名作究竟有多少是「奼紫嫣紅」開遍呢?就算西廂記牡丹亭那裡面的糟粕言詞也多的是!

所以,對於戲曲創作,不必苛求;不必苛求高雅也不必鄙夷通俗。

歷來的傳統名劇,比如四郎探母的坐宮和武家坡啦啥的唱詞念白也不見得有多高雅不照樣百演不衰?

就算樣板戲,夠千錘百鍊了吧,也不見得字字珠璣。

何必呢,何必苛求戲曲?!

觀眾們並不是來欣賞文本的,觀眾們主要是欣賞演員的演出。這才是主旨!

寫到這裡,不禁要問,那些擠滿了觀眾的歌星演唱會,裡面的歌詞有多高雅有多文采呢?

半通不通的倒很多哦。

********************

韓寒的《辭》

韓寒的《辭》

    韓寒作詞,范曉萱作曲,范冰冰獻聲,《觀音山》主題曲《辭》噱頭十足,來勢不俗。但韓寒的詞多少讓我有點迷糊,是否青春已經離我或者我們太遠了?





作詞:韓寒

作曲:范曉萱

演唱:范冰冰



                                 看著

                                 來了

                                 夜行的列車

                                 搭上

                                 或迎向

                                 孤獨嗎

                                 或是瘋了

                                 熱血灑哪裡

                                 青春都會落幕

                                 來吧

                                 灑這裡

                                 反正一起上路

                                 就像

                                 花辭樹

                                 總是留不住

                                 他懂

                                 或不懂

                                 反正我不從

                                 你懂

                                 你必須懂

                                 瘋了我該何從

                                 熱血都灑在青春里

                                 和你一起塗地

                                 可惜

                                 我總會冷下去

                                 問你

                                 留或離去

                                 就像

                                 花辭樹

                                 總是留不住

獨行踽踽博客——韓寒的《辭》

說說劇組
現在,大凡好戲大戲都是名導名編。

很少看到就像從前那樣劇團自己的編導在台前幕後。

好像沒有名導名編,就算不得一太好戲;或者說就沒指望成為一台好戲。

從前可不是這樣的。劇團的編導對自身劇團的演員最熟悉,最清楚路子特色最能揚長避短。

也沒聽說那些劇團的好戲都是靠名編名導來撐場面的。

別的不說,優秀戲曲演員就跟電影演員一樣演 而優則導的就不少例子。

同樣,和影視界對照。現在的影視界也不都是名導名編哦。

與之相反,名導名編江郎才盡的例子倒不少。以至於名導屢屢出爛片,名編就像海岩那樣要買別人的創意然後聯合編劇。

所以,不必苛求戲曲界也非得名導名編不可。

影視界的第五代導演早就走向世界。為什麼不可以在戲曲界冒出新生代導演呢 。

再看看話劇界的新銳導演新銳編劇,那麼盛行那麼火爆,不羞殺戲曲界嗎。

總而言之,現在的梨園行,禁錮太多,何不向影視話劇看齊呢。

如此含沙射影在舞台上行嗎能通過嗎
這兒是網友吳友明的一篇文字。其中提及新翻拍的水滸,裡面其實「明目張膽」地含沙射影到鄆城圈地上。

毫無疑問,電視連續劇編寫了拍攝了播映了,還有叫好了。

單這樣的情節,能夠出現在戲曲舞台上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或強姦原著,或翻拍得不夠經典,或劇情太拖沓,時下不屑看名著改編的國產電視連續劇者偏多。我倒以為能夠吸睛吸精的,或給人有些許感觸感動的,就是好劇,否則看書即可,何須影視?史鐵生說:觀其雅者賞其雅,樂其俗者樂其俗。我就喜歡看由古代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再翻閱原著,既可以享受多功能的影視情趣,也可獲得對華夏名著的再熏陶。另外一個原因是,本人古文知識較薄弱,行文常拖泥帶水,早有文友建議多看古典文學作品以提高寫作水平,又一直心不在焉。因電視劇《新水滸傳》熱播,於是撥空邊看電視邊看水滸原著,獲益匪淺。我發現此劇在改編后,增加了很多愛情故事,即很受歡迎又飽受爭議。不看不知道,看了不白看。就拿看到20集宋江和閻惜嬌的故事落幕時的零碎感想,與大家分享。

「淫曲艷詞」為哪般?

在小說《水滸傳》中,閻婆惜跟著父母從東京到山東投奔一官人,卻流落在鄆城賣唱,「不想這裡的人,不喜風流宴樂。因此不能過活。」 她年輕貌美,風流成性,又是「酒色娼妓」,賺不到男人的錢,本來就難於生存,不料父親又暴病身亡,母女生活陷入絕境。好在蒼天有眼,正當她無錢為父買棺之時,卻有緣被宋江資助,也因此有了她和宋江的恩愛情仇。

小說改編電視劇,是該尊重原著,故在上面一段改編的王婆為惜嬌做媒的劇本中,王婆告訴宋江,「沒想到這裡的人哪,不喜風流宴樂,日子過不下去。」可是後來閻婆又對宋說她女兒的事,「可眼下這客人來聽曲的都是撿些淫曲艷詞的,她是絕不可能唱的,眼下使錢的人不多了,她每日里是望眼欲穿啊,」

看來,這「淫曲艷詞」是明顯的一處硬傷,小說中並無此話,是編輯生造出來的。這裡的人既然「不喜風流宴樂」,民風應該是比較純樸的,何來「淫曲艷詞」?不僅悖逆原著,劇情也自相矛盾。

不過這也無關大礙,我最感興趣的是,劇中的惜嬌從書中的婆惜搖身一變青純少女。她母親也曾對她說,我們是賣唱的出身,很難高攀呼風喚雨的宋江。 惜嬌說:「賣唱的怎麼樣,賣唱的就不是良家婦女了,我一身清白,不怕別人指摘。」

劇本借她的話顛覆了原著中婆惜的淫蕩形象。有人說這是繼潘金蓮之後又一個文學蕩婦翻身解放了。這種改變的是非曲直,我們暫且不論,她還被鄆城民眾公認的全城第一美女,當宋江責怪她豐衣足食卻和文遠有染時,她說:「我若是為了吃穿,何不嫁給鄆城最富的財主。」其實她在心裡說「奴家要唱那些淫曲艷詞的話,我還需要你的錢嗎?你宋江望眼欲穿也得不到我。」她是真愛上宋江,因為宋江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她是一個性格要強,敢愛敢恨,深愛宋江的不幸女子,她的出軌,在 80后一代人看來,是合情合理的。

古時沒有,在這之後就有了

惜嬌一心想嫁宋江,在宋江多次拒絕王婆為她說媒之後,她決定自己為「中人」,為自己做媒。於是她委託王婆找到宋江,要他見 「中人」,幫惜嬌找夫君。助人為樂的宋江推辭不過,結果發現原來「中人」就是惜嬌。宋壓住怒氣說:「你真荒唐,自古以來,哪有女兒家為自己做媒的。」她坦然說:「自古沒有,在這之後就有了。」語出驚人!

於是,惜嬌成了中國古代前無古人的女性,敢於追求婚姻自主,把父母之命和媒約之言視如糞土。我想,這「自古沒有,在這之後就有了。」應該成為《新水滸傳》的「驚句」和金句。

無獨有偶,宋江在第一次拒絕媒婆介紹對象時說,要想為亡故的先妻守節三年不娶,王婆說:「只聽過丈夫死了,妻子守節的說法,從來沒有說個妻子死了,丈夫為妻子守節的說法。」宋江說:「自古沒有,但在這之後就有了。」此話和惜嬌的「驚句」幾乎一模一樣。可愛得很。

小說里的宋江未婚,為何這一段劇情卻渲染他為妻子守節?用時代語言來說,無非是想把宋江變成一個不僅是事事為人民利益著想的「及時雨」,而且是宣揚男女平等的政府公務員。他對同事張文遠這樣說「我等做小吏的凡事都要仔仔細細,如果出了差錯,只能由你我這樣的小吏來承擔,與官家無礙,還會連累家人。」換句話說,人民的公僕就是要兢兢業業,不能變節。人民的公僕既然可以在位為人民的利益守節,為何不能在家為賢妻守節呢?既然女人可以為男人守節,為何男人不能為女子守節呢?他對愛妻的痴情實在讓人肅然起敬,是忠於愛情的痴心漢。更令人感動的是宋江在後來和惜嬌認兄妹時說,他是因為愛妻亡故,終身不娶,故和惜嬌義結金蘭兄妹。我們不知道是編輯搞錯,還是宋江說錯,原來是三年不娶,又變成一輩子不娶。不管是為妻子守節三年還是一輩子,他宣傳男女平等的這一陣子沒錯,細節問題的差錯觀眾也就不那麼計較了。

一句「自古沒有,在這之後就有了」的金言玉語,讓宋江和惜嬌兩人之後的情感疑點都找到了答案。比如,為何他娶回來了這麼一個「花容裊娜,玉質娉婷」的美貌女子,可卻不想跟她做愛?為何他泰然處之惜嬌和張文遠的姦情,如惜嬌說「要是換一個男人,就算在窩囊,也會一刀把我給殺了。」為何……?

因為「古時沒有,在這之後就有了。」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言壯語。佩服!

鄆城圈地之疑

我曾經發表了一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起因暴力拆遷」的文章。電視劇《新水滸傳》里,鎮關西成為暴力拆遷的惡棍,但在宋江和閻惜嬌的情感戲中,也穿插了一段貌似和暴力拆遷有關的鄆城圈地之說,是否個中透露玄機?

宋江娶了惜嬌之後,常十天半月不歸,嬌問何因?他說:「不說明年蔡太師的生辰日,當說鄆城縣新圈的土地,都急著錄人卷宗,著實有些忙不過來啊。」

或者是我孤陋寡聞,中國古代的圈地,最早發生在清朝入都北京后,為解決八旗官兵生計,決定強佔北京附近的土地,遂下圈地之令。那宋代何來圈地之說?一個普通的縣城把「新圈的土地」作為大事來抓,那其他縣城也都有圈地吧?這種推測應該合理。

當然,從宋江的這幾句話中,我們也還可以看出,宋江作為一個政府官員,他當時最忙的可能是兩件事,一是太師的生辰日,二是核實鄆城的圈地事宜。用今天的話說,國家領導人做生日和成了基層官員的首要任務,足見朝廷的腐敗。一個押司在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落實圈地,可見非同小可。

其實宋江對惜嬌說的因忙於圈地之事不能常回家看看,只是推脫而已,他已經背上私通盜匪的罪名,卻不知晁蓋的下落,作為名滿江湖的「及時雨」,一旦事情敗露,他將名聲掃地,憂心忡忡,所以無心回家。直到朱仝對他說,晁蓋到了梁山,他才笑了,才想起好些日子沒回家了,應該回去看看惜嬌了。但即使是推脫也好,鄆城圈地也是影響他對惜嬌冷漠的因素之一。

劇中鄆城圈地是否有如鎮關西那樣的惡霸搞暴力拆遷?遺憾的是我們也不能在水滸原著里找到有關說詞。於是我上網搜索了「鄆城圈地」,頓時目瞪口呆。原來現實版的「鄆城圈地」早已鬧得沸沸揚揚。鄆城縣政府無視國家加強土地調控的三申五命,非法霸佔農民 1000畝土地,鄆城佀樓村一老黨員如此對記者說「可僅憑自己薄弱的力量,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珍貴得被視為命根子般的僅有的一點點土地被他們無情地侵佔!政府部門的一個決定,我們這1000畝耕地就這樣被他們強行圈佔了!他們根本就沒有土地使用證!這些土地,給某些領導帶來的是所謂的政績,留給群眾的,卻是永遠不可撫平的傷痕!而黨和政府的形象,也因他們而在群眾心目中大打折扣。」

看來,宋代的鄆城圈地可能是子虛烏有,而當代的鄆城的圈地才是如火如荼。還是應了「古時沒有,在這之後就有了。」這話。我想,如果宋江在世,在鄆城享受處級待遇的他很可能成了暴力拆遷的鎮關西的幕後,但魯提轄絕不會三拳打死鎮關西。宋江腐敗墮落了,魯提轄陽痿了,今日的鄆城,還期盼昔日的梁山伯英雄好漢來重振江湖嗎?

——吳友明:《新水滸傳》觀感三則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5: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