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Scented tea),又名香片, 即將植物的花或葉或其果實泡製而成的茶,是中國特有的一類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於吸收異味的特點,將有香味的鮮花和新茶一起悶,茶將香味吸收后再把乾花篩除,製成的花茶香味濃郁,茶湯色深。花茶又可細分為花草茶和花果茶。飲用葉或花的稱之為花草茶,如荷葉、甜菊葉。飲用其果實的稱之為花果茶,如:無花果、檸檬、山楂、羅漢果、有花果。其氣味芬香並具有養生療效。外形條索緊結勻整,色澤黃綠尚潤;內質香氣鮮靈濃郁,具有明顯的鮮花香氣,湯色淺黃明亮,葉底細嫩勻亮。花茶主要以綠茶、紅茶或者烏龍茶作為茶坯、配以能夠吐香 的鮮花作為原料,採用窨制工藝製作而成的茶葉。根據其所用的香花品種不同,分為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花茶、珠蘭花茶等, 其中以茉莉花茶產量最大。
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上等綠茶中加入一種香料--龍腦香的製法。13世紀已有茉莉茶窨茶的記載,明朝(1592)程榮所著的《茶譜》一書,對花茶的製法有較為詳細的敘述:「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蕙蘭、蓮桔、梔子、梅花皆可作茶,諸花開放,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氣全者,量其茶葉多少,扎花為拌。三停茶,一停花,用磁罐,一層茶,一層花,相間至滿,紙箬扎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乾收用。」清道光年間,吳人顧祿的《清嘉錄》載:「珠蘭、茉莉花於薰風欲拂,已畢集於山塘花肆,茶葉鋪買以為配茶之用者。……茉莉則去蒂衡值,號為打爪」。
清雍正元年(1723年),蘇州茉莉花茶批量運銷東北、華北、西北市場。花茶較為大量的生產始於1851年至1861年的清咸豐年間。到1890年花茶生產已較普遍。花茶是中國特有的茶類。
1949年後,中國花茶生產有較大的發展,產銷量逐年增加,主銷東北、華北、山東等地,出口東南亞各國,行銷港澳地區。
1955年起,出口港澳和東南亞地區,以及東歐、西歐、非洲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