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說善》

作者:reflexes  於 2025-5-20 15: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6評論

《說善》

國人講善惡,有俗話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問題是何以為善?

兩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里講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善於選擇居住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仁義,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把國家治理好,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就不會出現過失。

余讀完之後感覺此處的善多為副詞,講的是「善於」(good at)的善,而非「善惡」的善(Good,首字母大寫,名詞)。此其一也。就算是善惡的善,上善若水,何為中善何為下善?此其二也。再者,無源之水將是死水一潭。上善若水,何為源頭?此其三也。

古希臘與老子差不多同時代的哲學家柏拉圖也推崇所謂的至善(Good)。他在《理想國》中認為「善既不存在於快樂之中,也不存在於知識之中,它超越了事物的表象,是事物真正的、本質的善,隱藏在一切表象和表象背後的事物核心。」

余對古希臘哲學一直敬而遠之。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那些思辨初看好像懂了,但再仔細想想又什麼都沒懂,就像上面的這段話,總有一種大而空的感覺。余個人認為古希臘哲學三聖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還不如一個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當然這是題外話。

秦后數千年各皇朝時期獨尊儒學,善在殿堂之上排在了禮義廉恥君臣父子之後,然而在民間流傳的育兒三字經中仍居首位:「人之初,性本善」。可惜這一句話卻是余不認同的。剛生下來的孩子,餓了哭,哭了吃,吃了睡,屎尿到處亂拉,連爹媽都不會叫,哪裡分得清什麼善惡?

余以為是非善惡不是人性中的本能,而是後天教化的結果。與人為善,善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態度和行為方式。在現代公民社會中固然要有民主與法制,但也要講自由平等包容。

何以為善?余以為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sympathy and empathy)。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待人處事多設身處地換位思考。這樣的善就有了源頭,才能變成每個人現實生活中的一種修為。

如果真正重視善的教化,怎麼會人倒地都沒有人敢扶(先看有沒有視頻監控)?怎麼會後面的行人需要與前面的行人刻意保持安全距離?

與人為善,義人必定也是善人,所以才會有善報。多一點同情心,多一點同理心。善哉,阿彌陀佛[合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5-5-20 21:18
您提出了一個哲學話題:為什麼千言萬語,千卷萬卷, 說善而不善?

簡單比喻:一個漏水的杯子,無論灌多少營養雞湯終究會流失殆盡。

1)哲學價值觀是判斷是非善惡的原則指南。

2)價值觀的第一步應用是制度設計。

3)價值觀的第二步應用是言行底線規範 --- 社會倫理;道德追求的是不封頂的高尚,克己為人;倫理強調的是高度共識的底限, 平等公正。

4)等級價值觀首先用於等級制度的設計,統治階層與被統治階層是不可能存在高度共識的言行規範,那麼自然就會要求被統治階層更具有高尚道德(說善)以滿足統治階層的低道德私慾和不擇手段的控制,即,依靠無底線約束的特權。因此,集權統治者從不提及 -- 倫理,甚至不斷砸爛毀壞倫理,以政治高於一切取代,特別是對人一套(高道德)對己一套(低道德)的雙重標準,靈活善變的主觀政治道德作為言行是非判斷依據。

5)法治意義上的法律是依據倫理共識的言行規範而制定出一致可行的具體規則。

6)從等級觀到平等觀,首先是認知的轉變,但認知轉變只是起點,唯有制度改革才能將平等價值觀落到實處,形成真正的保障體系。這個過程依賴三個關鍵環節:倫理共識 → 制度設計 → 法治保障。如果跳過這些環節,僅停留在說善,就不可避免地淪為虛偽和空洞的說教,甚至成為掩蓋不平等的工具, 如同一隻漏水杯。
回復 reflexes 2025-5-20 21:51
浮平: 您提出了一個哲學話題:為什麼千言萬語,千卷萬卷, 說善而不善?

簡單比喻:一個漏水的杯子,無論灌多少營養雞湯終究會流失殆盡。

1)哲學價值觀是判斷是非善
謝謝來訪評論
回復 Wuming123 2025-5-21 00:19
善惡不在表象,在乎本心。

華盛頓因為感冒發燒,被當時的」醫師「一天放血三次致死。但是當時的醫師是善意,是為了治好華盛頓的病。雖然結果是適得其反,但是醫師是善心。

浮萍每天拿著帽子亂扣別人,為的是發帖湊數,掙點零花錢,如果能把賺來的錢,用來做慈善,也馬馬虎虎的算上行善。
回復 浮平 2025-5-21 00:28
Wuming123: 善惡不在表象,在乎本心。

華盛頓因為感冒發燒,被當時的」醫師「一天放血三次致死。但是當時的醫師是善意,是為了治好華盛頓的病。雖然結果是適得其反,但是醫師是善心。

浮萍每天拿著帽子亂扣別人,為的是發帖湊數,掙點零花錢,如果能把賺來的錢,用來做慈善,也馬馬虎虎的算上行善。
為什麼藉機並篡改網名,毫無邏輯和事實依據的攻擊網民?典型的損人利己行為。也是常見的」大外宣「模式:惡意猜疑,以己度人,定點打擊,操縱輿論。難道這麼急於為上述」漏杯「效應提供具體言行的反面教材?

是善心還是惡意的動機不清楚嗎?

在網路虛擬世界,雖然可以不斷換馬甲遮住臉,但掩蓋不了內心,因為言論表達的是內心,且都有記載,構成言論事實。所以依據言論事實的 pattern analysis 才有助於對思想和觀念的邏輯分析。玩弄小聰明和伎倆是站不住腳的。

現在大外宣有了在民主社會發言的機會,稱為」話語權「,所以需要向文明社會學習的是如何提升對倫理道德認知,從 k-12 反覆進行的倫理教育是文明社會價值共識和社會秩序的基礎。不要用下三濫,人身攻擊,損人抬己,扭曲事實的低道德手段去」奪取話語權「,要想有說服力,就得學會講道理,講事實,講邏輯理性。善心善意首先要落實在言行底線上。

倫理是以不傷害他人為準則且有高度社會共識的行為自律和規範。
回復 浮平 2025-5-21 00:33
Wuming123: 善惡不在表象,在乎本心。

華盛頓因為感冒發燒,被當時的」醫師「一天放血三次致死。但是當時的醫師是善意,是為了治好華盛頓的病。雖然結果是適得其反,但是醫
既然您提到善心惡意的話題,可以再深入一步。用具體事例讓你判斷一下這種行為出自於善心還是惡意 ----

曾多次指出油管中文主播錢先生(自稱教邏輯、談價值觀的老師)的問題,這次性質依然嚴重:政治偏見 + 英文理解有限 + 思維方式混亂,最終導致借題發揮、捕風捉影、煽動觀眾、抹黑他人,嚴重偏離邏輯與誠信。他說:「特朗普他媽的落井下石,乘火打劫。」 但事實是,川普在聽到拜登患癌后,第一時間發文:

「Melania and I are saddened to hear about Joe Biden』s recent medical diagnosis. We extend our warmest and best wishes to Jill and the family, and we wish Joe a fast and successful recovery.」

這是一份標準的慰問聲明。即使德國之聲中文版翻譯為「祝福」,本意也是善意的康復祝願。錢先生卻故意誤導觀眾,在標題上打引號,在內容里強行扭曲解讀,製造出「落井下石」的錯覺。

這已不是普通解讀差異,而是蓄意歪曲事實、操控輿論、失德失信的行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tBY__o-Qw&ab_channel=%E5%BC%80%E6%82%9F%E5%A0%82%E3%80%90%E6%96%B0%E9%97%BB%E9%A2%91%E9%81%93%E3%80%91 (5-20 11:19) 回復 刪除

(第6分鐘)
回復 浮平 2025-5-21 01:09
倫理是以不傷害他人為準則且有高度社會共識的行為自律和規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4 11: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