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晚舟歸來(333):貝益民罵李子柒妖精(更正版)

作者:王博談美加  於 2022-2-22 10: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王博談美加|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李子柒, 油管, 大外宣, 四川綿陽

STEVEN的一番話讓周圍的人個個面露難堪,沉默下來。
STEVEN見狀,知道自己話說「過頭了」,就故意找話題問貝益民:PETER,你在廣州和香港都待過不少時間,你怎麼看粵菜和川菜?
貝益民想了想,說:中國有兩句成語叫「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粵菜就是「陽春白雪」,川菜就是「下里巴人」,粵菜是上得了「檯面」的東西,比如國宴,基本上都是粵菜,但是如果你做美食節目,在全中國各地跑一跑,就會發現川茶的普及度更高,因為它「接地氣」,老百姓更喜歡它。
郝琪插嘴問道:貝老師,粵菜有沒有你不喜歡的?
貝益民說:當然有,我最不喜歡的跟剛才STEVEN講到的問題差不多,就是廣東人什麼都「敢吃」,有時候甚至讓人覺得「野蠻」。
郝琪聽了哈哈笑起來,說:廣東人 「有翅膀的除了飛機,有腿的除了桌子,沒有他們不敢吃的東西」,據說最近從廣東那邊最先開始了吃「蝙蝠」,一些高檔餐廳也都開始提供這道菜了,看來肯定很好吃的。
貝益民驚訝地問:蝙蝠都能吃?怎麼個吃法?
STEVEN插嘴說:我知道,就是拿蝙蝠來煲湯,說這種湯補身體,還有人把蝙蝠拎出來,拍在短視頻里,那樣子就跟我看到的吃狗肉一樣,太嚇人了。
STEVEN的這番話,又把聊天給聊死了。
貝益民見狀只好自己找話說,他故意問郝琪:琪琪,聽說四川人自己並不喜歡成都菜,都說重慶菜和四川四周的地方菜,更能代表四川菜的風格。
郝琪點頭說:我也知道這個說法,成都菜其實偏淡,而四川人普遍喜愛重口味,所以相對而言,重慶的川菜更有代表性。
貝益民一邊點頭一邊補充說道:我看過一些關於川菜的資料,成都因為一直以來都是「首府」,所以這裡長期聚集著大量從中原地區派來的「外籍」官僚和家屬以及後代,他們的飲食習慣不斷改變本地特色,形成了一種融合風格,所以成都菜被稱為「上河幫」,這與四川民間「上成都、下重慶」的諺語相互呼應,表明成都菜是「官方菜」,而重慶菜才是真正的四川「本幫菜」。
郝琪說:對呀,你看,我老家就是陝西人,從我爺爺的時候遷到成都來的,成都附近城市都有很多好吃的地方,而且「老鄉」家裡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要比這成都餐館里做出來的好吃得多。
講到這裡,STEVEN突然問道:PETER,你知道「李子柒」吧,她現在在網上很火很火,她就在她的家鄉綿陽農村做美食節目,大家都很羨慕那種中國農村田園詩般的生活,訂閱量一年就超過了三百萬,看這個勢頭,很快就要超過「辦公室小野」,成為油管第一中文視頻了。
貝益民說:我不僅看過,而且在我自己開始做視頻節目之前,還好好研究過,她視頻的畫面拍攝和後期製作都很專業,非常有欣賞價值,就像是「張藝謀風格電影」的美食版,是唯美主義指導下的「電影」大片。
說到這裡,貝益民停頓了一下,突然反問道:STEVEN,我問你,你和我都是做自媒體的,你覺得你自己可以做出像李子柒那樣高品質的視頻嗎?
STEVEN愣住了。
貝益民又扭頭問郝琪。
郝琪想了想說:不管怎麼樣,李子柒可以憑著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讓全世界的人都來欣賞四川美食,這對於中國文化總歸是件好事情吧,她就像是視頻節目里的趙雷,現在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和歐洲人都因此愛上我們中國呢。
貝益民聽完笑了起來,說: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李子柒在油管上的視頻,不僅自己不講話,而且連一個英文字母都沒有,但是莫名其妙地就火了,你真的相信這樣的「神話」嗎?
郝琪說:網上的視頻都是這樣的嘛,「一夜爆紅」的事情在百度熱搜和微信短視頻上多得是。
貝益民又笑了起來,說:中國社會是個封閉的社會,容易傳播你說的這種「神話」,但是中國以外的世界並不是封閉的,網路上的「一夜爆紅」,必須要有實實在在「打動人心」的內容,就像STEVEN這些年來認認真真做出來的美食節目,靠一點點地積累起來。
貝益民接著說:你們要明白,中國是個禁止油管的國家,全世界觀眾通過油管了解中國的非常非常少,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突然一下子會有數以百萬計的「外國人」像「發了瘋」似地「愛上」中國文化?油管上有那麼多數不清的,來自印度或者土耳其的「新奇」的視頻內容,怎麼就沒有人看?而李子柒的視頻卻莫名其妙地有上百萬的觀眾呢?
郝琪想一想,又說:你說得也有道理,不過我看她的視頻下面有很多的留言,有些人說,看了她的視頻以後,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讓她變得勤快,還有人說李子柒是一生中見過的最特別、最勤奮、最漂亮的女人,我覺得這些話都說得非常真實,我倒是希望,如果中國有一萬個李子柒該多好呀,中國文化不就可以很快在全世界傳播開來了嗎?
貝益民一聽更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如果真的可以讓一個人因為看了一個視頻就愛上一個國家,也一定意味著,她可以因為看了另一個視頻就仇恨一個國家,如果中國的農村真有這麼美好,只需要打開網際網路,把中國農村的現實景象自由地傳播到世界不就萬事大吉了嗎?
STEVEN聽了補充說道:我覺得PETER講得很有道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無論是中國的也好,加拿大的也好,美國的也好,關鍵還是在於廣泛的民間的自由的互動,你看這些年,我自己到四川大學來學習中文,然後在成都當地做美食節目,不僅讓我自己,而且讓很多喜歡我節目的外國人對中國有了興趣。
貝益民點頭說:中國有句成語「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意思是好的東西,不用自吹自擂,因為人家有眼睛,自然能看得到,而且會追隨,用不著講自己有「文化自信」。
STEVEN聽了哈哈笑起來,說:我聽得懂你在說誰,這一點我完全同意,你知道嗎,這些年我做美食節目一直不敢拍成都周邊鄉下的真實內容,這種視頻就算是偶爾放出來,很快就會有人來攻擊你,說是「抹黑中國」。
郝琪說:這種事情在中國最好不要做,畢竟STEVEN身份特殊,前些時候有兩個老外,都已經在中國結婚生子了,他們騎著摩托車在中國各地拍攝鄉下和小地方的真實景象,放到油管上,結果這兩個人很快就被指責是「美國間諜」,連同老婆孩子統統趕出了中國,我可不希望STEVEN落到這個下場。
貝益民驚訝地問:真的嗎?怎麼就被趕出了中國呢?
郝琪回答道:那還不簡單?絕大多數老外在中國都只有三個月旅行簽證,等你簽證到期了,不再續簽了唄。
大家又是一陣沉默。
過了一陣子,STEVEN輕輕嘆了一口氣,說:我一直很想去中國新疆西藏這些地方好好看看,但是申請了很多次都沒有同意。
貝益民好奇地問:去西藏和新疆旅遊還要申請嗎?
STEVEN說:「外國人」去西藏和新疆,跟旅行團可以,自由行就不行。
貝益民長長地「哦」了一聲,然後說:STEVEN,如果是這樣,不如什麼時候,我們兩一起參團去新疆吧,我可以當你的眼睛。
STEVEN說:可是你也是個「外國人」啊。
貝益民笑著說:STEVEN,你知道嗎,我們中醫看病,診斷方法跟西醫很不一樣,西醫以為必須靠儀器在指定的地方「偵查」出來,但是中醫只用通過「望聞問切」就能做出診斷,做視頻不一定非得親自去到了才能「看到」。
STEVEN聽得似懂非懂,但是聽說貝益民願意帶他一起去新疆,高興的不得了,馬上滿口答應了下來,他拍著貝益民的肩膀,說:PETER,我很高興認識你這個朋友,你是個很不一樣的「中國人」,你說說,為什麼我和郝琪一直就覺得李子柒很了不起,而你卻一眼就能看到我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呢?
貝益民笑著答道:因為我是一隻猴子嘛。
STEVEN和郝琪都愣住了。
貝益民看著他們兩,笑著說:《西遊記》知道吧?孫悟空是只猴子,他的特殊本領就是「火眼金睛」,可以一眼看穿「妖魔鬼怪」。
。。。。。。
第二天,貝益民獨自一個人去了「鄉下」,綿陽。
他自己也說不清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驅使著他奔向那裡。
回來后,他發了一篇博文,是這樣寫的:
二十多年前,1988年的時候,我參加講師團,從武漢到了四川綿陽。
工作不忙,有很多的時間看書。縣圖書館坐落在半山上,我常坐在那裡。
綿陽的路大多是用古老的青石板鋪成的,春天的時候,綿陽的雨水很多,但是你看不到污水橫流,只有清澈的水在靜靜的浸透和輕輕的流淌。
綿陽江河縱橫,境內大小河流約有3000餘條,最主要那條叫涪江,從市區內穿流而過。
無論天晴下雨,江邊總有女人來洗衣服。
我坐在圖書館,遠遠地看,那些女人沒有面目,只有婀娜的身姿。
每次雨後,天氣初初放晴,你就會看到綠蔥蔥的山間,一朵朵漂浮的仙雲,鮮白鮮白的,讓人忍不住心動。
所謂「曾經桑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在山裡的那一年,我明白了,人的想象其實是永遠不能超越現實和自然,你只有走到了、看到了、聽到了,才能真正明白什麼叫山、什麼叫雲、什麼叫雨。
二十多年後,我再次來到綿陽,又一次看到了我夢中的巫山雲雨。
只是此時的我,想到的卻是溫哥華的雲和雨。
溫哥華的山,是綠綠的山,還有皚皚的雪,溫哥華的雨是清清的雨,在寒冬裡帶來溫暖,溫哥華的雲是海上升起的雲,帶著彩虹和天邊的風景。
溫哥華讓我懂得了什麼是「世界」,懂得了什麼叫「小巫見大巫」。(請點擊進入「作者」個人空間,查閱我的個人資料,看看我還能為你做什麼)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3: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