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晚舟歸來(254):辛格說「印度餐」也是「世界餐」

作者:王博談美加  於 2021-3-19 09: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王博談美加|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印度餐, 咖喱, 素食, 祖國, 愛國

飯菜開始端上來了,都是雪梨點的菜式,主食是咖哩雞和印度特色的烙餅。

隨著服務生擺放的動作,一股股濃烈而豪放的咖喱味向著三姐妹撲面而來。

江晚舟在一瞬間感覺整個味蕾都被刺激的劇烈地放大了起來,她指著烙餅說:這個我知道,它就是中國新疆人吃的饢。

鄧安安說:是的,不過它是加了乳酪和蒜蓉的饢,印度語叫「CHAOATI」。

鄧安安接著手把手地教江晚舟吃印度餐,撕下一小塊CHAOATI,用它包裹上一塊雞肉和少許咖喱汁,然後一起放進嘴裡。

江晚舟慢慢咀嚼著CHAOATI,感覺到咖喱的辛辣和乳酪的醇香開始在口中不斷混合,還有格外嫩滑的雞肉和鬆軟濃烈的羊肉,自己的味蕾彷彿是被炸開了一樣,有一種「完全滿足」的享受,發出了長長的一聲「嗯」,把鄧安安和雪梨都給逗笑了。

雪梨說:好吃吧?

江晚舟使勁地點點頭,說:真的很好吃,看著簡單的一盤雞肉和烙餅,配上這完美又刺激的咖喱,真的是出人意料的美味,我們川菜的刺激性靠花椒和辣椒,而印度菜則是用咖喱,都很刺激,但是咖喱更顯得醇厚。

鄧安安和雪梨紛紛點頭。

鄧安安說:我聽印度的朋友介紹過,說印度咖喱是世界上所有咖喱的鼻祖,印度民間傳說,咖喱是佛祖釋迦牟尼發明的,後來逐漸被老百姓當作調料,而且,據說咖喱還是一種長生不老葯呢。

江晚舟好奇地說:香料還可以當做長生不老葯?

鄧安安笑著說:咖喱其實並不是指一種單一的香料,它是一種混合型香料,就像我們中餐里的「五香粉」或者「十三香」,「咖喱」在印度語中是「把許多香料混合在一起」的意思,它是由十幾種,甚至數十種香料組成的。。。。。。

鄧安安正說著,就看見辛格從外面走了進來,她於是站起身來,揮手跟他打招呼,辛格也一眼就看見了鄧安安她們三個,於是走了過來,高興地和大家互致問候。

江晚舟熱情地請他一起入座,辛格也不推辭,挨著雪梨坐了下來。

他看了看桌子上的菜,叫來服務生,加點了兩份東西。

沒有多長時間,他叫的兩份東西也端上來了,一盤是魚,一盤是炒飯。

辛格介紹說,這個魚叫馬薩拉魚MASALA FISH,配料和咖喱雞相似,炒飯叫薑黃炒飯,類似於中國的炒飯。

這兩份東西,三個中國女人都沒有吃過。

看上去,馬薩拉魚就像是中國的烤魚,然後配上咖喱,而炒飯則和中國的炒飯差別比較大,看上去很清爽,沒有任何油膩的感覺,米粒長長的,一顆顆地豎立在盤子上,彷彿是剛剛蒸出來的一樣。

辛格洗手回來后,請三位女士品嘗他點的食物,還介紹她們把炒飯配上不同味道的咖喱,然後用勺子來吃,這一招果然很好用,因為咖喱這類糊糊狀食品,用勺子搭配米飯吃起來十分便利,而辛格自己則直接用手抓著飯吃。

只見辛格非常熟練地將自己的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第一指節,簇成一個小勺狀,從自己的盤子中撮起一些飯來,再舀些湯汁送到嘴裡,又用右手把烙餅撕成小塊,折成小包狀,然後夾上魚肉,再蘸上湯汁送進嘴裡。

他整套吃飯的手法看起來就像是在演奏樂器,儘管吃的是炒飯和咖喱,但是桌面上不見一粒米飯,也不見一滴湯汁。

辛格吃飯的動作讓三位女士看得有點目瞪口呆。

雪梨終於忍不住笑了起來,說:辛格,你的手指頭簡直是太神奇了,吃飯的時候就像是在彈鋼琴,靈動而優美。

辛格停下來,笑了笑,說:我知道,你們中國人其實不太理解印度人用手來抓飯吃,但是這就是我們的一種文化,如果你嘗試一下,你會發現用手吃飯的好處。

雪梨又笑著問:用手來抓飯吃有什麼好處?

辛格說:它的好處是,在味覺和嗅覺之外,可以增加了一重來自手指的觸覺,這種感官刺激,可以讓你更加體會到食物的溫度和質感,也可以更靈活地混搭食物,這是用餐具完全難以做到的。

江晚舟一邊默默地點頭,一邊好奇地問:你是不是兩隻手都可以那麼熟練?

鄧安安一聽江晚舟這句話,突然間就忍不住地哈哈笑了起來,她截住江晚舟的話,用中文向她解釋說:印度人只用右手吃食物,左手用於傳遞餐盤或是拿杯子喝水,因為傳統上印度人是用左手來做便后清潔的。

江晚舟一聽,臉「唰」地一下就紅了,尷尬地笑起來。

雪梨打破江晚舟的尷尬說:其實現在絕大多數的印度餐廳都會提供標準的西式餐具,印度人現代年輕人也有很多會全程使用刀叉進餐,所以即使你不習慣用手抓飯吃,上印度餐廳吃飯也完全不會有問題的。

等吃完飯,果然是如鄧安安前面所言,辛格堅持AA制,於是大家平均各付一份,服務生收錢以後,給每個人端來一個小碗洗,水裡漂著檸檬片和花瓣。

鄧安安趕緊提醒江晚舟說:這水不是拿來喝的,而是用來洗手的,注意,只能清洗右手,不要洗左手。

江晚舟笑著點點頭。

等一個服務生端走洗手水,又有另一位服務生給桌上放上一壺茶。

茶的味道很濃烈,江晚舟馬上產生了「職業」敏感,她興奮地說:這茶的濃烈香氣簡直都超過咖啡了,這是怎麼做出來的?

辛格見江晚舟如此有興趣,就告訴她,這種茶叫印度拉茶MASALA CHAI,是一種很常見的印度茶,它的製作方法是先把水燒熱,加入印度茶CHAI以及生薑,一起燒開,再加入牛奶燒開,最後再加入MASALA馬薩拉調料,這種茶四季皆宜,冬天飯後飲用,更有助於暖身。

江晚舟聽了若有所思,默默地重複了一遍,然後對鄧安安說:把茶葉和生薑進行混合,再配以牛奶和香料,這可真是一種絕頂聰明的茶飲料配方,對於那些既要咖啡的香氣,又要茶的健康的人,它是一種很巧妙的選擇。。。。。。

江晚舟在跟鄧安安講著「茶葉配方」的同時,雪梨在一旁跟辛格繼續聊著印度餐。

雪梨問:我們三姐妹都覺得印度餐民族特色,也很好吃,不過我感到疑惑的是,為什麼印度餐沒有在世界各地普及起來呢?包括在溫哥華這裡,印度餐廳好像也是比較少見的。

聽了雪梨的話,辛格笑起來,說:可能你不是很了解情況,印度餐館雖然說總體上沒有中餐館的數量那麼多,但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印度餐其實是非常受歡迎的,只有在中國人聚集的地方,印度餐廳才會顯得比較少。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又說:其實,在中國人聚集的地方,不光是印度餐廳很少,其它各種少數族裔的餐廳都很少,那裡除了美式快餐,似乎就只有中餐館,給人的感覺是我們印度人一直對中餐保持很開放的態度,而你們中國人卻不太願意接受別人。

三個女人一聽,面面相覷,又默默地點頭。

江晚舟看著辛格說:這是不是因為大家都覺得中餐特別好吃?

辛格微微一笑,沉吟了一下,說:對,中餐是一種目前廣泛地為各個族裔所普遍接受的民族食品之一,不過,如果一定要比較中餐和印度餐的話,中餐和印度餐是有非常大的差異的,不能簡單地用「好吃不好吃」來評價,中餐基本上以肉食為主,而且是以豬肉為主,而我們印度人基本上是以素食為主的,很少吃肉食,我個人認為印度人喜歡吃中餐,主要是源於印度人對飲食文化的開放態度,而中餐在全世界範圍內,更普遍地為普羅大眾所接受,這主要是一個人類現存的飲食習慣問題。

鄧安安點點頭說:我看到過一些介紹印度的文章,說如果論吃素,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勝過印度,現在風靡西方的素食主義思潮,就起源在印度,印度人即便是吃肉食的話,也基本上只吃雞肉和魚肉。

辛格說:是的,印度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是素食者,比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素食者的總人數加起來還要多,特別是在南印度,幾乎全民素食。因為宗教的關係,印度的素食傳統歷史悠久,它完全符合了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人群的飲食要求,比如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信仰以色列教的猶太人,還有信仰佛教的亞洲人,他們都是喜愛印度餐的人群。

。。。。。。

回家的路上,三個女人一直談論這頓印象深刻的晚餐,尤其是江晚舟,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對每一道菜的主要配料和口味都印象深刻,一路「滔滔不絕」。

等江晚舟稍稍停下來后,鄧安安看著她,笑著說:晚舟,你有沒有覺得,其實除了中國餐,別的國家和民族的飯菜,也都還是做得不錯的,而且也有它們的特色,倒是我們自己太過於封閉了,根本連去了解和欣賞別人的意願都沒有。

江晚舟笑著說:沒錯,難怪毛主席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這句話,把大家都逗得哈哈笑起來。

江晚舟接著又感慨地說道:其實我今天參加這個活動,最大的感受是,想不到印度裔的移民在加拿大融於得這麼快這麼好,真的值得我們中國人好好學習呀。

鄧安安嘆了一口氣,說:你這個中國人,總算是認識到這個問題了,只是可惜很多的中國移民依然只沉浸在所謂「中國人」這個「自己人」的小圈子裡。

江晚舟抬頭看著鄧安安,示意她接續講下去。

鄧安安於是接著說:你知道嗎,去年加拿大聯邦大選,全民平均投票率是73%,白人族裔的投票率超過85%,印度裔和南亞地區的移民的投票率達到79%,幾乎就是80%,遠超平均水平,只有我們華人最低,剛剛過50%,還不到55%,華人參政議政的意識太弱了。

江晚舟脫口而出地說道:怎麼會這麼低?

鄧安安輕輕嘆了一口氣,沒有做聲。

雪梨插嘴說:華人啊,雖然移民了,但是對於新國家卻沒有認同感,中國人的文化強調「認祖歸宗」,很多人只有傳統的「祖國」和「祖宗」的概念,沒有「國家」的概念,很多人在這邊拿了「身份」就跑回去「國內」,有些人則剛剛退休就趕緊回國去「落葉歸根」,還覺得自己挺「愛國」,都不知道他口中的那個「國」到底是哪個「國」。

鄧安安說: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更根本的原因,就是之前我們剛剛聊到過的,華人沒有「國民意識」,當「臣子」當慣了,反倒是覺得只認「祖宗」,不認「國民」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是「高尚」的。

江晚舟這時候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姐姐,你知道嗎,當初林馨姐姐遇害的時候,我怒不可遏,馬上就要去鬧事,但是貝老師卻給我潑了很多冷水,勸我冷靜下來,他講了很多道理,那些話,今天你又講了一遍。

聽了江晚舟的這番話,大家都沉默起來。

過了好一陣子,江晚舟開口說:姐姐,我後天就走了,明天我們倆一起去給林馨掃墓吧。(請點擊進入「作者」個人空間,查閱我的個人資料,看看我還能為你做什麼)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21: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