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生活在溫哥華:融入主流社會,你的標準是什麼(之三)

作者:王博談美加  於 2018-7-11 00: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王博談美加|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主流社會

今天,我接下來要講的話題是,新移民真的有必要,急於「融入主流社會」嗎?

注意,我說的是融入,融化於。換一個說法就是,移民是不是應該,而且可以在加拿大這個新國家創造屬於自己的圈子?無論是社會的圈子,還是經濟的圈子?而不是一定要去入別人的什麼圈子。

有的人可能會說,中國人就愛扎堆。來了加拿大也不能融入加拿大社會,還要去搞什麼自己的圈子。哼,聽起來挺冠冕堂皇的哈。不過我倒覺得,那些炮轟中國人扎堆的人,可能沒見過印度人、韓國人在加拿大是怎麼扎堆的。

在溫哥華,印度人的數量比不上中國人,但是你看看印度人,在建築行業是如何扎堆的。他們恨不得將這個行業的肉全部吃光,連一根骨頭都不想留個其他人。我曾經找印度人來做外牆的油漆,他們毫不猶豫的就把跟房屋相關的其他印度服務商都介紹給我,還為他們打包票,為他們說好話。

印度人在加拿大推廣自己的文化方面更是不遺餘力,在享受加拿大開放性文化政策的同時,好像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們如何強調要融入主流社會,反而是挺堅決的反對和抵制對印度文化的融合。

更不要說伊斯蘭教文化在加拿大是如何堅決抵制主流文化的。他們簡直就是恨不得把他們的文化強加到別的文化之上。

還有一些在加拿大待的時間比較長的人,喜歡譏諷那些到了加拿大卻只能住在唐人街的中國人,當然,現在已經不是唐人街,而是列治文了。他們大概不知道在高貴林這個地方,雖然韓國人的數量並不像你以為的那麼多,卻在這裡建有自己的「韓國商業中心」、「小韓國城」。還有,如果你有機會在高貴林這個地方的麥當勞去吃早餐,或者到晚上到TIM HORTONS喝咖啡,你會聽到滿屋子裡都是一堆一堆的韓國人,大聲的講著韓語。

當然,我們中國人有列志文,這個城市整個就是一個超級的CHINA TOWN,市中心70%以上的人口是中國人,大部分臨街商店直接用中文做招牌,所有的銀行和大型服務機構都提供方便的中文服務。從大陸來的老人,在列治文生活,可以完全不用英語。

懂得歷史的人就知道,無論白人黑人黃人,每一批早先來到加拿大的移民,無不以「扎堆」開始自己的新生活。比如今天的紐約最早就是荷蘭移民聚集的地方,後來被英國人奪了去。魁北克城,也曾經是法國人聚集的地方,後來被英國人打敗,兩家人,一人一半。所以,扎堆,在求生存的過程中,就是抱團取暖,應該理解為一種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沒有了這個過程,很多新移民,可能就會凍死餓死。過度地強調儘快融入主流社會,恐怕會讓一些水性還不夠好的人,很快就在這個移民社會的大風大浪中淹死了。

另外,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多元文化是加拿大的基本國策。比如說,加拿大是英語和法語兩種官方語言。在魁北克,在蒙特利爾,英國人的社區是英國人的社區,法國人的社區是法國人的社區,我怎麼就從來沒有聽一個中國人,或者一個加拿大本地人講,讓法國人都融入到英國人的社會裡去啊。

據說到這個世紀的中期,整個大溫哥華地區就將是一個亞洲化的城市。我在前面也已經講到,我認識的美國人,理想中的加拿大就是列治文,不是溫哥華。而且,溫哥華這個地方,主流的經濟是房地產和國際教育,從公司方到顧客方,華人都是這個主流經濟的主體,既然如此,所謂「融入主流社會」的含義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了呢?

再進一步,如果,一批新移民,能夠在加拿大這個新的國度里,建立起自己的社會的經濟的圈子,是不是應該可以相對獨立,而且受到尊重,而不是因為他們是新移民,他們的皮膚不是白的,就一定要融入一個所謂主流的社會裡去呢?(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2: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