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融入主流社會,你的標準是什麼(之二)

作者:王博談美加  於 2018-7-6 06: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王博談美加|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主流社會

在加拿大生活了這麼些年,感覺多數加拿大本地人都很友善。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講到過我在TIM HORTONS的老闆是我在加拿大的第一個人生教練,講到過我在不同的居住地,相處的鄰居們,都樂於助人,容易相處。可是,我時常想,真的有必要,為了找到共同話題,而硬著頭皮學著去看那些我完全不感興趣的冰球比賽嗎?比如,我現在居住在高貴林,常去自家附近的運動中心游泳。這個運動中心裏面有個標準冰球館,時常舉辦冰球比賽,我從來沒有假裝饒有興緻的去看一次,絕對不是因為我不熱愛運動,就是因為興趣,我是在中國乒乓球和女排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嘛。

我是一個不愛講話的人。可能一輩子,說的話實在是太少了,以至於講中國話都是個大舌頭。我在YOUTIBE上有一個自己的頻道,也叫「王博談美加」,看過的人都知道,我不是一個伶牙俐齒的人。我在中國的時候,從大學到博士,讀了那麼多年的書,可以深聊的朋友基本上就只有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朋友並沒有日積月累,相反,我越來越覺得,與一些所謂成年人的談話都相當無聊無趣,哪怕有些人已經夠得上「高級知識分子」的資格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似乎連中國人的社會都沒有真正的融入過。

因為我並不善於言辭,我其實是很少參與社交活動的。前些日子,被老婆拉著去了一個聚會,聽到幾個人中國人在聊天,他們就一個申請投資移民的細節問題,在那裡翻來覆去的討論了有半個小時之久。所說的無非是省提名和聯邦提名,審批速度誰更快一些,以及如何給議員寫信求助,然後議員辦公室又如何如何回應。著其中一位反反覆復地抱怨效率太低,另一位則反反覆復地寬慰她,應該很快就能下來的。在我看來,這種事情,既然該做的、能做的都已經做了,要等的還是得等,真不知為這點事說那麼多話有什麼意義,還要無謂的去給別人打包票,我當時就在想,社交難道就是這樣聊天和八卦的嗎?如果這就是傳說的社交,那我還是不要好了。

高中時讀到王小波說的一句話:無趣的人生不值得過。我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中了毒,開始覺得無趣的「天」不值得聊。於是我大多數時候都是懶得開口,不管是在加拿大社會,還是在中國社會,都通通「融」不進去了。幸運的是,我老婆基本上算是一個社交達人,與朋友鄰居的來來往往,全都由她去搞掂,我也就更懶得再張嘴了。

所以這些年在溫哥華生活下來,新認識的而且又真正談得來的中國人,反倒是那些在游泳池中認識的運動基友們。(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9: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