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我繼續就夏洛茨維爾發生的種族暴力衝突事件講一些我們華人可能關心的問題,社區安全感問題。
總體來講,我們要堅持在憲法框架內,美國人民,無論宗教或意識形態的差別,都有權利遊行示威,表達不同的意見。
即使有衝突或者暴力衝突,也應該明確地將刑事犯罪與表達意見的公民權分開。將這樣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攪合在一起,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而且我們要明確區別兩個概念,就是白人至上主義和刑事犯罪傾向。一個白人至上主義者,不代表他會是一個有明顯的刑事犯罪傾向者。
至於極端的白人至上主義者,情況就如同極端的伊斯蘭教義分子,或者所有的極端的宗教或意識形態信仰分子一樣,都是危險的。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中世紀。
另外,從社會治安的情況來看,美國社會安全的不穩定因素,主要不是來源於民主運動或者意識形態表達事件中的衝突事件。
相反,美國國內社區安全的不穩定因素,主要來自貧困問題,以及引發貧困問題的社會不公問題。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途徑,恰恰又要依靠長期的民主運動和各種勢力之間鬥爭,以達到相互制衡。
一個國家的政治文明的建設和經濟文明的建設,原理是一樣的,需要很長時間的建設和積累。美國也不例外。而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心校區安全的人,回顧一下這些年,美國校園中出現過的各種悲劇或者慘案,包括前段時間在芝加哥香檳大學發生的張瑩穎事件,就能看到給校園帶來的不安全因素的,不是種族衝突或者意識形態衝突。
其實一般而言,我們華人還是會認為,白人相對聚集的地方,相對更安全一些。
比如,溫哥華南面的美國華盛頓州,是美國最白的一個州,白人比例最高,但是華盛頓州是典型的藍州,民主黨的票倉,這裡沒有白人至上主義盛行。
相反,大家都知道,華盛頓州比較安全,它的中心城市西雅圖,高科技發達,經濟繁榮,沒有過激烈的種族衝突。
即使是在德州,美國的另外一個白人比例特別高的地方,也是相對更安全和經濟相對更繁榮的地方。
如果中國家長,一定要問,美國哪裡更安全,我的回答是:
從一般意義上講,美國經濟越發達的地方,社會就更安全。這些地方在美國東岸的紐約周邊和西海岸的華人聚集的地方。
這個現象,其實也一再的說明了一個道理,有好的經濟才會有好的社會環境和和諧的意識形態,好的社會政策和意識形態必須以是否有利經濟的發展為唯一的衡量標準。
關注YOUTUBE視頻節目《王博談美加》,觀看更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