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每年的高考季節,數百萬計的考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左觀右看,謹思細量,卻仍然惴惴不安,進退難捨,填報高考志願。
每年多少都有些家族和社會關係,諮詢我這個在他們眼中的「行家」。今天我先回憶一下我自己的高考志願填報過程中的小事。
那是long long ago的Story了【屬上個世紀咯!】。
我填報志願的脈絡梳理:
在我的少年年代,還有些英雄主義濃厚的色彩,也有一些浪漫的革命理想和情懷。直至今天,我也還有那個時代的印跡。
因此,要做什麼,要幹什麼,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的。
在我剛剛進入青春期時,有2件小事對我影響較大,一直到今天還仍然是推動我的動因。
(1)好像是春節左右,我和我家人回我家家(土音:gaga,即外婆)的家,路過我母親堂妹or表妹家[在重慶市區]時,讀到《人民文學》似乎是那年的1月期,刊登徐馳的「哥德巴赫猜想」,讀得我對科學家的崇拜到了痴迷的地步;
(2)晚些時候,約1979年,葉劍英元帥的詩,「合金鋼何堅,中子彈何難,」在廣播中發表,也激勵我向科學攻關。【至今我沒有見過原詩,是廣播多次復播,但我仍然可以背誦】【從詩的藝術性,造詣可能不是很高,但這種精神Raise me up!】
因此,在我年少的心中,埋下了刻苦攻關、做科學家的種子。
我高考的自願,自然是理工科作為選項。
在專業方向,也有2件小事促成了我。
(1)某天和我的姐姐,在有小坡、有楠木的樹林里玩耍(可能在撿拾柴火),她告訴我說:有一種叫「lei Da」的機器,就像裝在山坡上的一片玻璃鏡子,可以看到很遠的敵人的飛機。這句話,刺激了我的神經,想要探索「lei Da」的奧秘。
(2)中學二年級的物理課,我的老師是山東人,他在課堂上講:「我們國家有雷達,可以看到敵人的飛機,一直盯著它,高炮也瞄準它,若它敢越界,一炮就把它打下來」。太神奇了!我想。這個故事一直吊著我的胃口。
【話外:因此我的數理化中,算物理最好,今天我仍然還在讀物理學的經典書籍】
高考後,我的父母是老師,是可以幫助我填報志願的,但他們很開明,放手讓我按照自己的意願填寫。
自然地,填報了某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專業【第一志願,第一專業】。我以還算行的分數,順利進入高校。
那個年代,帶著白色的校徽,在街上高傲地穿行。
真有人生得意需盡歡,春風得意馬蹄急,一夜看盡長安花的意氣。
我記得,我花了半天時間,在我可能上的高校和專業做了初選,在「飛機」和「雷達」兩個專業取捨;晚上,和父母討論了一下,最後在父親的支持下,選擇了「雷達」專業及其對應的學校。
今天,我仍然工作在我選擇的專業大方向,我覺得很值。
關鍵是我內在動因的喜歡,我還幹得下去,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貢獻,在「Lei Da」這個方向,說是「專家」虛高了點,但屬這方面的專業人士,當算合格;
雖未達到「科學家」的狀態,但我仍然在笨鳥先/多飛的探索中,牢記「苦戰能過關」的話語,朝著這個目標,也是年少時的夢想,在不懈的努力中。
【04July,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