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窺見民主

作者:春花秋月何時了  於 2025-2-7 10: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民主,作為人類社會追求公平、正義與自由的重要政治制度,從公元前508年,古希臘的雅典人發明了「民主」一詞,可視為現代文明的發端。民主的發展已歷經了兩千多年,其間,民主的形式與實踐不斷演變,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
    不可否認的是,以現代文明為標誌的社會民主制度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誕生了以蒸汽機為標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西方列強對世界的主導地位。
    民主制度的優勢在於保障人民的權利,包括言論自由、選舉權、被選舉權等。在民主制度下,人民可以通過投票、參與政治活動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訴求,從而形成民眾對國家和社會合法性的認同感,促進社會穩定。
    民主制度也存在著許多弊端,例如:在民主制度下的決策過程需要經過廣泛的討論和協商,這可能導致決策效率低下。
    另外,選舉結果可能引發不同政治派別之間的衝突和對抗,導致社會動蕩。如果選舉和投票過程,受到包括金錢政治、媒體操控的影響。則會導致選舉結果無法真正反映人民的意願。
    不同的民主制度,體現著不同的社會文化。據我觀察,當今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民主制度雖各領風騷,但也良莠不齊。大致可歸納為兩類。         
    一類可稱之為「自給(ji)式」的民主制度。這種制度以美國為代表,是多數國家採用的政治制度。這種政治制度通常沒有絕對的權威體系,是由兩個以上的政黨或團體角逐權力,以現實的社會生態自然生成,靠即興的選票來維持系的國家民主制度。你聽那些競選時信誓旦旦的演說,只要能贏得輿論,也就贏得了權利。
    「自給式」民主制度雖然能夠在憲法的框架內體現多數人的意志,但是,容易被少數人以及情緒化等諸多因素所影響,容易產生波動。
    另一類是「供給(Ji)式」的民主制度。這種制度以中國為代表,是少數派的政治制度。這種民主制度是靠權威體系的仲裁來維繫國家的社會民主。由於有絕對權威的掌控,因此其穩定性較好。
    「供給式」的民主制度,無需遵守憲法框架的約束,即便是「全面專政」也不涉及違法。這種民主制度具有一定的強迫性,它可以隨心所欲,有的放矢地提供定製的社會民主成度,因此我稱它為「供給式」的民主制度。
    在「供給式」民主制度下,政府以人民「大救星」的面貌居高臨下,並且無需遵守憲法。在這種制度下,民主是以賜與的方式呈現。人民群眾的社會地位名曰至高無上,實則渺小卑微。所以,即便是基本的人身權益受到侵害,仍可視作「合法」。
    盤點新中國歷史上一次次的政治運動大抵如此。這種制度的優點是一統天下,便於實施各種社會改革和決策,有利於保持社會的穩定。其缺點是,一旦誤入歧途,對國家和社會的危害則是災難性的。
    「供給式」的民主制度由於淡化了憲法的權威性和民眾的認同感,一些社會亂象往往趁機而行,腐敗成風。因此,需要不停的「治亂」來維繫社會的穩定,這就是「供給式」的民主制度最顯著的特點。也是不容忽視的社會隱患。
    中國的社會民主經歷了上世紀中葉,極左意識形態最後的瘋狂肆虐,形成了否極泰來的轉好局面。走出了毛澤東時代閉關鎖國的困局,當今中國的社會民主或孕育著新的希望。儘管每天都有人對這個壟斷性的官場墮落,缺乏公平、公正的社會生態口誅筆伐,但是,隨著社會民主供給的放寬,加之領導層堅持反腐敗鬥爭的不懈努力,我們的社會生態穩中向好的趨勢仍然值得期待。
     幾十年來,我一直有一個崇尚自由、民主的情結,也曾經羨慕過充斥著西方文化的香港、台灣社會。經過歲月的積澱才發現,事實遠超乎我的想象。俯瞰台灣社會,幫會林立,械鬥頻發,台灣島內詐騙事件頻傳。近有媒體報道:台灣平均每天被詐騙的金額達4億元新台幣。有人戲稱台灣為「詐騙島」。這讓我看到了民主社會的另一面。也讓我對台灣「原汁原味的中國民主社會」的嚮往終歸平淡。與「供給式」相比,凸顯了其「自給式」民主制度的弊端。
   每當聽到,美國的槍擊慘案,發達國家此浮彼起的罷工浪潮的報道,常令我對西方世界的民主自由體制望而生畏。與生活在穩定的祖國懷抱中簡直判若兩個世界。因為,一個長期生活在「供給式」民主制度下的人,很難理解,那些生活在「自給式」民主制度下人們的思維模式和生活體驗。同時,也讓我平添了幾分疑惑——民主、自由的邊界在哪裡?
   在我們的「供給式」社會民主制度下,如何既保證社會穩定,又滿足人民群眾的訴求,似乎更難於把握。
    譬如,當下人們最關注的莫過於社會的公平、公正。在毛澤東時代,雖然物質生活貧乏,但是,各級政府公職人員的待遇與群眾相差無幾,體現了社會分配的公平公正。雖然窮,但是人們的心理是平衡的。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的經濟騰飛,國富民強了,但是,腐敗乘風而行,貧富差別拉大,社會分配缺乏公平、公正,導致人們的心理失衡,削弱了對社會的認同感。在那些報復社會的惡性事件中,大多可以看到這種不滿情緒的身影。於是開始有人眷戀那個曾經的,雖然窮但是公平的毛澤東時代。寵毛思潮趁勢而起,並且愈演愈烈,一發而不可收。在毛澤東的塑像前,紅旗招展,人頭攢動,有人喊出了久違的「毛主席萬歲!」的口號聲。那場面之熱烈,酷似當年毛澤東在檢閱紅衛兵。全然是一派宣洩的氣勢。
    難道我們還要回到那個完全摒棄憲法,領導人出言即法,並且一句頂一萬句的時代嗎?許多官員遇事首先想到的不是法律與責任,而是養成了先看看領導眼色的習慣。只要符合領導意圖,什麼都無需在乎。這是因為在他們眼中,領導的指示比法律和公共利益更具有權威性和實用性。回顧歷史,一種不祥之兆的預感頓時襲來。一個政府大,社會小,靠「最高指示」維繫的封建式國家真的偉大嗎?
    反腐敗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不從源頭上改革導致腐敗的舊體制,反腐敗怎麼能有終點!
   2025開年,鄰國越南開啟了涵蓋行政、經濟、政治和對外開放四大領域,雄心勃勃的新時代改革計劃。
    在行政改革方面,越南大刀闊斧精簡機構,將中央政府部門從30個壓縮至21個,裁減30-40萬公職人員。
    經濟體制改革最引人矚目。在土地制度、國企治理等領域的突破,可謂觸及命根子。
    政治體制創新方面,越南建立了政黨、政府、議會、工會四權分立的治理體系。彰顯了其推進政治現代化的決心。
    這樣徹底的改革,其風險之巨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越南勞動黨創新權力架構,敢於向自己執政的壟斷地位開刀的魄力,契合了人民群眾求新求變的心理訴求。這個大膽嘗試不論成功與否,都將是對社會主義國家轉型換代的創造性貢獻。值得我們關注。
    毋庸諱言,我們「供給式」的社會民主制度,並不是,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缺乏群眾的參與是不可思議的。不能不說的是,我們切不可以為步入小康社會就一好百好了。中國的社會民主制度還需要在改革實踐中進一步的深化和探索。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民主模式和發展道路,既是民之所盼,也是國家的長治久安之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2-24 18: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