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嘗談民主

作者:春花秋月何時了  於 2017-11-29 08: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嘗談民主

     近年來,得益於輿論環境的寬鬆,關於民主的議論多起來,表明了實現溫飽之後,國人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近有新生代者高調暢談「民主、自由」,對我國的「特色民主」表示異議,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民主對於中國人可以說既熟悉又困惑,從辛亥革命算起,我們的民主已經歷了百年滄桑,不算年輕了。自從鴉片戰爭,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清王朝的國門,接踵而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又在對中國領土蠶食中,造就了一個個外國租界,成為中國大地上的國中之國。從此西方民主之風也隨之進入了中國人的視野,令國人大開眼界。而維新派則率先拿起了「西方民主」這個「它山之石」,嘗試攻我之玉。「學習西法」,變法圖強成為以維新派為代表的清王朝知識分子的嚮往與追求,殊不知昂貴的「學費」卻難以承受。

     1898年6月至9月的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皇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的改良運動。終因操之過急,失之過重,被以西太後為首的實權派圍剿而慘遭殺戮,「變法」以慘敗告終。算得上中國近代追求社會民主中一筆昂貴的「學費」了。

     是後來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中國人對民主終於有所斬獲。

     從民國初年封建軍閥的輪流坐莊,到蔣介石先生一統天下,以及後來毛澤東先生建立新中國,無一例外的驗證了如斯「真理」——中國的民主只有和槍杆子「嫁接」才可以開花結果。毛澤東先生把這個嫁接「繼承、捍衛、發展」到了極致, 令人感嘆。

     「十年浩劫」的洗禮為中國大陸帶來了否極泰來,撥亂反正的新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發達的網路信息衝破專制的圍牆,使社會的透明度有所提高。「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國術」雖然得以收斂,但是與愈演愈烈的腐敗相比,還不能說是「與時俱進」。

     領袖者蓄意製造的「階級鬥爭」把中國人折騰了幾十年,當聽到胡錦濤主席宣布:今後「不折騰 」的時候,我不禁暗自慶幸——折不折騰全憑您一句話。或許未來不再有像毛澤東先生那樣的,揮手之間就能「攪得周天寒徹」,讓「人大」這個「最高權力」瞬間蒸發,憲法頓時化為廢紙的那樣強悍的領袖人物,但是這個體制還在,為官者「朕即天下」的思想根深蒂固,以「民之主」自居的現象仍隨處可見。顯然,靠這樣的體制來實現現代民主社會很難有說服力。

     事實上,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表面上就設立了民主、共和體制和現代政府框架。但是,當年井岡山的造反精神以及勝者為王的封建傳統並未根除,不過是換了一件外套而已。

     50年代末風起雲湧的「階級鬥爭」又一次徹底撕破了民主、共和的面紗。為進一步鞏固政權,開始了對自定義異己者「莫須有」的圍剿。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將圍剿演變為造極登峰的浩劫,使國家和社會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創傷。

     從封建帝王到今天的「大救星」,沒人情願讓王權在自己手中「縮水」,因此民眾對於社會民主的追求仍然是與虎謀皮的博弈。所以才會出現數以百萬計的「右派分子」,出現了張志新、林昭,遇羅克等許多獻身於社會民主的先烈,以及改革開放以後仍以言獲罪,最終死於獄中的劉曉波先生。福禍皆因諍言生 ,儘管其觀點有失偏頗,但是,他對於國家和社會的關注之情卻是不可否認的。

     我們的憲法從新中國誕生那天起就是個缺陷兒。如果它真是一部能夠保障基本人權的法律,那麽「文革」就不會發生。文革中連國家主席都家破人亡,更別說是老百姓了。因此,在我國執法者不守法是有著「光榮傳統」的,它折射出我們的法理中虛偽與欺騙性的一面。因此,國人若要追求民主,不妨從解讀虛偽和欺騙開始。

     2004年,時任總統的小布希在美國國慶日,曾經有一段精彩的表白,很值得我們品味。他說:「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同時他還提醒到:「統治者如果自己不想被關進民主法治憲政的籠子里,那麼遲早要被關進像關穆巴拉克那樣的籠子里,時間問題,遲早的。」

     看到美國人「把統治者關在籠子里」,讓它馴服的「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羨慕之餘是否也能對我們有所啟發。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以此來解釋美國今天的強大無疑是具有說服力的。

     改革開放,讓我們再次得以看到了世界,西方的法治社會令國人羨慕不已。但是,你發現沒有,在西方國家裡,幾乎沒有人為政府歌功頌德,即便做的好,也總會有人「雞蛋裡挑骨頭」,想著法找出缺點和不足,不斷有人在批評,以促其做得更好。這在具有東方文化傳統的中國人看來,似乎覺得「太過分了」,感到不解和困惑。

     而我們卻於此相反——習慣於為政府唱頌歌,把自己當做孩子,把政府比做母親。先有了這樣的設定,即便受到侵害,想要維權時往往縮手縮腳,羞於啟齒,使自己處於十分尷尬和被動的境地。對權力過度尊崇的習慣,有失起碼的人格和尊嚴,是作繭自縛,同時,也貽害了對方——把他們寵壞了。

     做為一個新時代的納稅人完全應該理直氣壯的捍衛自己的基本權益,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膽地行使公民的民主權利與義務。把政府當作服務員,把他們關在法制的籠子里,嚴格地施以約束和掌控,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遺憾的是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這無異於痴人說夢。

今天,當我們面對這個面目全非的社會時,儘管置身於富裕的生活環境,但社會生態的不斷惡化仍不免讓人感傷,「醜媳婦難免見公婆」,我們不妨拋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知難而進,以積極的心態提高適應能力,學會捍衛自己的權利與尊嚴,以鍥而不捨的精神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我想煩惱會得到緩解。

     權利的壟斷導致真理的壟斷,封建主義的幽靈在歷史的慣性中得以延續,政府大社會小的的政治生態還在維繫中。這樣的體制不值得我們留戀,更不值得追捧。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時代來臨的大背景下,信息傳播的多元化催生了網路民主,政治上高度集權、思想上高度統一的治理模式已難以為繼。追求多元化的現代民主的新時代要求我們拿出勇氣來——敢問路在何方?

     同為炎黃子孫的台灣,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間,完成從黨國社會到民國社會的轉型,實現脫胎換骨的改變,做到了與現代文明的接軌,很值得大陸借鑒。

    今天,我們也正處在發展的關鍵階段,既得利益集團的形成與鞏固,使得改革越深入,阻力越大,矛盾也越發凸顯。

     如,最近受到關注的「三公經費」,儘管國務院三令五申要求各部門公開三公費用,但是不少的部門和地區對此遲遲未做出響應。他們或是默不作聲,或是以種種理由予以拒絕,不情願把「三公經費」曬到陽光下。

     事實上,三公費用不過是冰山一角。錢隨你花,只要說一聲,這點不能再低的要求也是奢望嗎?看得出來,公開三公費用是掀看了「公僕」們的乳酪,犯了他們的大忌,所以阻力重重。這不禁讓我想起當年在「解放區」,為富者極不情願的「減租、減息」運動。

     美國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認為: 「最終的安全是在新聞自由之中」,意思是只有保證言論自由,一切都是透明的國家才是安全的。這些話在今天仍然閃爍著睿智和理性的光輝。

     而我們的新聞自由則長期籠罩在權利的陰影下,導致社會透明度的缺失,暗箱操作成為普遍的潛規則,使我們社會的大部分覆蓋在黑暗之中,成為所謂的黑社會,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嚴峻的社會現實要求我們,居安思危,拿出點敢於擔當的勇氣來,樹立自立、自強的做人原則,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國人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在社會民主已成為人心所向的今天,只要我們有追求社會進步的決心和「把統治者關進籠子里」的魄力,一個現代文明的新社會就不會永遠是夢!

                                                                                                                                                                     2012-3-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9: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