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為「轉基因」食品的正名點贊

作者:春花秋月何時了  於 2017-11-27 08: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為「轉基因」食品的正名點贊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從來都是頭等大事。「轉基因」食品作為一種新事物,從開發到上市,對其安全性的質疑就從未間斷過。
    儘管轉基因食品早已端上餐桌,是美食還是毒藥?褒貶雙方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長期以來,導致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憂心忡忡。出於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度與日俱增,近年來不少擔憂的觀點,把「轉基因」食品妖魔化的聲音相繼傳來。如英國有位科學家聲稱:他用轉雪花蓮凝集素基因的馬鈴薯喂大鼠,大鼠食用后「體重和器官重量嚴重減輕,免疫系統受到破壞」。但是很快就有科學家對他的試驗表示出質疑。
    還有消息說:轉基因作物引發阿根廷的嬰兒出生缺陷,並且有「阿根廷——一個被轉基因毀掉的國家」聳人聽聞的謠言傳來。然而來自阿根廷官方的消息卻證實:轉基因作物在阿根廷已經得到認可,從90年代末開始種植轉基因作物,20多年來轉基因作物給阿根廷帶來了1270多億美元的可觀收益。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已達到阿根廷可耕地面積的八成。從農戶到國家 都得到了好處。
    在我國也有過「轉基因」食品導致不孕不育的傳言等等,但是也有許多科學家對「轉基因」食品表示了肯定和支持。由於不能達成共識,「轉基因」食品的的安全問題始終不能擺脫認識的誤區,成為人們難以迴避的困擾。
    加入了抗病蟲害基因的抗蟲水稻命運多舛的事例,就足以窺見中國轉基因食品的困局。水稻抗蟲害本是好事,沒想到卻成為某些人擔心的理由——「蟲都不吃的東西,人能吃嗎?」。簡單的一句話,把轉基因抗蟲水稻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反映了大眾對轉基因食品的擔憂。而許多情況下,擔憂是源於不了解。
     有的人相信轉基因食品安全可靠,有的人無論如何都不願吃轉基因食品。選或不選,是每個人的自主權。不過,面對身邊琳琅滿目的食品,許多關心健康的消費者發愁了:怎麼知道究竟是不是轉基因?生活中有無可能完全避免轉基因?那些在網上流傳甚廣的鑒別轉基因食品的方法正確嗎?這些關乎健康安全的議論也引發了媒體關注。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崔永元還就此專程赴美,採訪了相關專家。但是,仍無法完全消除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疑慮。
    人們迷信有機食品,有機食品(Organic Food)也稱生態食品。是國際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有機食品通常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
    謊言止於智者,在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眾說紛紜的時候,近日,央廣「中國之聲」播出了中國農業影視中心的節目主持人路梅,邀請了包括院士在內的多位重量級科學家,做了「基因的故事」系列訪談節目,值得關注。
    洋洋20集的訪談,從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困惑開始,列舉了國內外幾乎所有對「轉基因」食品的各種質疑乃至否定的聲音,包括一些流傳的謠言、蜚語。如「轉基因違背了自然規律」;「美國人不吃轉基因」。實際上,美國的大豆百分之90以上都是轉基因的。對這些缺少最基礎的生物學常識,而是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的議論,這個訪談節目幾乎把轉基因食品的負面消息一網打盡的予以批駁與澄清。
    繼農作物實現「轉基因」之後,2015年11月19日,在生物科技發展史上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就在這一天,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將「轉基因三文魚」作為人類食用用途的方案。轉基因三文魚成為世界上第一例供食用轉基因動物。
    與國外轉基因食品的進展相比,我國轉基因食品在走上餐桌的道路上卻顯得困難重重。「轉基因」技術1994年開始進入我國農作物領域,在國內外對「轉基因」食品的質疑聲中一路走來。我國的「轉基因」農產品這個新事物從無到有,在食品「安全第一」嚴格的監管下,其認同之路也並非是一路順風。在社會共識方面,對「轉基因」食品的可靠性缺乏有效的宣傳和普及。   
    「基因的故事」系列訪談節目,從多個角度揭示了「轉基因」技術的真相。受邀科學家眾口一詞的核心觀點就是:「通過安全檢測的轉基因作物安全性不低於(高於或等於)傳統作物」。
    事實上,我們傳統的食品大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轉基因」現象,只是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難以被人們察覺罷了。而科學家利用現代「轉基因」技術,在短時間內就實現了物種的「基因」轉變,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啊!也許是這成果來的太快了,以至於人們心存疑慮,難以接受。
    這個訪談節目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鄭重的樹立了「轉基因」食品的正面形象。徹底顛覆了「轉基因」食品被「妖魔化」的輿論導向,從而實現了「轉基因」食品的名正言順。為人們擺脫對「轉基因」食品的質疑與困惑,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令人耳目一新,實在是可喜可賀的的事情。
    然而,眾所周知,在我國威脅食品安全的因素中,「轉基因」食品的質疑畢竟只是一小部分。自然生態的惡化導致的環境污染,才是我們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脅和隱患;還有那些由於社會道德潰敗導致的不擇手段的非法謀利;個別商家摒棄「誠實守信」的傳統經營念,在食品加工領域,昧良心的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甚至於用有毒有害的食材坑騙消費者;而那些黑心商家的價格欺詐,更是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轉基因技術1971年在美國問世,經過40多年的探索,終於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專家們一再強調了「轉基因」食品首先是安全的,同時還會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有了科學、確切的正面定論,給人們一顆「定心丸」,它的里程碑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謠言澄清了,疑慮消除了,好消息也如春風送暖,相繼傳來。在轉基因方面還比較落後的壓力下,我國的科學家奮起直追,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自己轉基因的研發體系。有專家推算:我們的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水稻,接近美國。到2025年,玉米產量進口可減少2500萬噸,相當提高了4——5%的產量。玉米降低成本后也會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經過權威專家對在轉基因產業化的28個主要國家的社會經濟調查,在19年裡農作物產量增加了22%,農民增收68%,農藥使用量減少37%。
    可以預見,轉基因食品將會使我們的餐桌更加豐富多彩,提高農作物抗病蟲害的影響,減少了農藥的用量還有利於減少環境污染。在對「轉基因」食品正名點贊的同時,也讓我們對轉基因技術更好的造福於人類社會充滿期待。
                                                                                                                                  2017-11-27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 09: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