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溫馨的批評

作者:春花秋月何時了  於 2017-9-27 07: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溫馨的批評

  改革開放讓我們的國民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是,市場經濟的新環境,尤其是一些野蠻生長的社會亂像卻讓人們憂心忡忡。腐敗叢生,道德潰敗沖淡了幸福感,身在福中卻心懷怨氣。不像毛澤東時代——餓著肚子卻總在面面相覷的唱著「社會主義好」。

  既得利益集團得天獨厚的壟斷性成為實現社會公平公正的攔路虎,一些醜惡的亂象時常勁爆媒體,令人驚詫不已。

  你看那些飽含氣憤,又充滿無力感的批評,每天都充斥在各色媒體上。這些文章表達的意願多是想要對今天的社會現狀有所觸動,卻又不好說得那麼明,包裝在含蓄憂情之中。

  俗話說「順情說好話,耿直討人嫌」,這其中蘊含著樸素的道理,也是社會生活中每天都在驗證的一條重要法則。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我們不得不面對濫用權力所導致的各種社會問題時,發現說真話竟成為中國最稀缺的社會資源。因為說真話需要勇氣,說真話不僅討人厭,有時還要付出昂貴的代價。相反,說謊倒成了成功學的重要部分。儒家說「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在這裡說謊不再是惡習,而是智慧,是美德,甚至成了一門「藝術」。

  著名的打假人士方舟子曾說:「打假應該是一個正常現象,可為何成了異類?那是因為普通中國人不願意得罪人,即使批評也很委婉,這其實反映了社會的不正常,對造假太寬容,反而對揭露者不寬容。」

  2005年,一篇題為「只有打得頭破血流的代表,才能代表人民利益」的帖子,一發表就受到網友的熱捧,各大網站競相轉載,其中也包括人民網和新華網這樣的官方網站。

  該文批評了我國現行的選舉制度,格調幽默含蓄,調侃中不失失哲理。批評的指向是體制,不針對任何個體。溫文爾雅,不涉偏頗,沒有所謂「敏感字元」,可以說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既抨擊了落後的舊體制,又給領導留足了面子,同時享受到了暢所欲言的民主恩惠,對權利者則搔於癢處,博得其會心一笑,可謂恰到好處。

     許多批評文章,題目很雷人,論點也狠尖銳,但對事不對人。擺的是「事」,究竟責任者是誰?卻不見其人。剛一看很嚇人,但「大帽子」下面是空的,結果是「地對空」,都是旁觀者,誰也礙不著。在這裡批評不再有刺痛感,甚至於別有情趣——原來批評竟可以如此溫馨。我反覆閱讀該文,感受其中的快意,總想在那溫馨的批評中多瀏覽一會,批評在這裡成為了一種享受。

  近年來類似批評常見於媒體,雖然蔚成風氣,但警示作用有限。久而久之就淪為了「不過如此」的視覺疲勞。

     改革開放讓我們體會到了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不可否認的是追求經濟利益讓一些社會遊戲規則的底線失守,甚至於道德淪喪,強勢利益集團的肆無忌憚,對社會公平正義赤裸裸的侵蝕,直接導致社會風氣的潰敗。

     害群之馬已勢成害馬之群,雖偶有失蹄者,多為點綴。不是麽,新中國"第一貪"在不斷刷新紀錄,動輒數億元的彩獎是誰在玩?長此以往神情麻木,淡然圍觀將成為見怪不怪的常態。我們的反腐鬥爭也會在「依然嚴峻」中演變成為一種遊戲。偶爾出一、兩個落馬的「影帝」,也多為標榜,其象徵性大於實際意義。  

     6月27日中央審計署發布了50個中央部門和270個單位的審計結果。其中中科院以項目名義發放近億元福利,十所高校有5億元收入沒有按規定上繳,鐵道部有九處行政房產沒有評估,都按一元價值核算,觸目驚心的事實刺激著公眾的神經。

  對此廣州日報以「億元公款發福利,誰給的膽」為題發布述評,文中說:對這類事件要動真格的,該刑拘的刑拘絕不手軟,該丟「烏紗帽」的堅決拿下。

  北京新聞在點評中說:事實上有些問題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去年的審計報告就曾經指出:2009年到2010年,中科院四家所屬單位在科研項目經費和管理費用中虛列支出195萬元,用於職工福利等支出,今年老毛病不僅沒改反而變本加厲。

作為中央部門卻屢屢權力自肥,這種老賴的精神實在讓人汗顏。然而遺憾的是,對於審計查出來的問題,各部門只需要整改了事,不見有人問責,更不見向公眾道歉。在他們眼裡公共財政資金,也就是自己部門的錢,即使私下做點手腳也都是為部門牟利,又何罪之有。

   從前年的195萬到去年的近億元,一年攀升了50倍——原來中科院的「神九」早在去年就「上天了」。

   苛責於審計部門的問責無力,似乎有些牽強,畢竟審計部門無權開出具體的罰單,只能提出整改建議。如何才能堵住漏洞,斬斷國字型大小部門的貪慾,不僅要不斷改進預算制度,提高透明度,還要對類似中科院以項目名義發放福利胡作非為動真格的,否則審計就會陷入「年年審計,年年有問題」的惡性循環,政府的公信力就會在年年有問題年年都不改之中逐步流失。

   這些來自媒體的批評不可謂不尖銳,其情理不可謂不透徹。說得多好哇!在這裡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了批評的溫馨。

   這三個被曝光的部門:中科院是我國的最高科研機構,鐵道部肩負著鐵路現代化的重任,至於高校更是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這些高科技的院所為何會淪為腐敗的重點?莫非'摟錢"也離不開「科學技術」。

   我想,此時他們也許正沉侵在獲利的喜悅中,在偷著樂。也許正若無其事的和我們一起享受著批評的溫馨。是啊,社會要維穩,要和諧,批評也要溫馨才行。

   還有比批評更溫馨的就是「自查自糾」,此說法像曾老夫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有一點「古道柔腸」的味道。類似於毛澤東時代的「要鬥私批修」,是希望官員們用道德的良知來糾正自身的錯誤。但是時代不同了,在充斥著市場行為和利益糾葛的今天,亟待法律的規範和有效的監督,用「自律」來取代批評和懲處,近乎推諉。是明目張膽的官官相諱,對於腐敗則是遮人耳目的保護傘。

   諸多觸目驚心的事例都說明,舊的體制早已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新時代。這種力不從心的狀況愈演愈烈,君不見貪官們在先赴後繼中樂此不疲。嚴酷的事實告訴我們:舊體制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那些膽大妄為者衝浪的樂園,其造就的環境效應已經成為了腐敗的孵化器。

  面對難以迴避的頑疾,如何提高我們批評的境界,讓批評少一點溫馨,多一些刺痛,使其不再是我們社會的裝飾品,輿論環境的寬鬆為問責法律的不做為提供了可能。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白,剷除腐敗,靠寫寫文章遠遠不夠,只有敢於直面社會現實,人人都負起一點責任來;進而開拓和營造新的問責的民主氛圍,探索出一條用法律維護社會正義的路徑。讓民眾批評政府成為輿論監督的生活習慣。

     願我們的批評能煥然一新,不拘一格。成為及時雨那樣的空氣清潔劑,成為社會進步的風帆。

                                                                                                                                                                            2012-07-2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0: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