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七律 百年詠史(56)憶苦思甜

作者:江浩百年詠史  於 2018-5-27 01: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百年百首詠史|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2評論

喧天鑼鼓再三催       顫顫巍巍扶上臺
強揭傷心憶往事       未曾開口已悲摧
吃糠咽菜成奢望       掙命求生究可哀
絮絮叨叨說半晌       原來卻是那場災
憶苦思甜是共產黨發明的洗腦方式,各學校、單位烹煮了一些豬狗也未必肯吃的「食物」聚餐,不吃還不行,我就曾多次遭此罪。
舉行憶苦飯活動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春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國慶日或家人的生日或學生的農忙勞動時。有的是在學校、單位烹製,有的是把隊伍拉到農村請農民烹製,有的還自己做,讓自己的孩子吃,讓他們知道吃食的不易。九十年代以後,這樣的活動基本上就銷聲匿跡了。
這種飯食的材料的選擇因地制宜,但都是品質粗劣的食材,反正越難吃憶苦思甜的效果越好。有的是用玉米麵、山芋乾、山芋粉蒸成窩頭,有的是用麩子和玉米麵混合後蒸窩頭,有的是用爛菜葉、芋頭花、南瓜花、蘿蔔纓或野菜米糠,有的是麩子和白菜幫加些鹽做的糊糊。
有的組織者有意不放鹽,或用樹葉、草根、碎稻殼煮。據傳還有用房頂的茅草切段拌上稀泥再加上煮了十二小時的皮帶放上大量的粗鹽,有時還加幾塊炭或者一勺土等等。烹製好以後,窩頭狀或稀薄的糊糊或飯看上去是灰黑的。
吃飯以前,往往還要先聽憶苦報告。有的是播放像成占武顧阿桃收租院等內容的錄音,有的是請苦大仇深的人現身說法,說舊社會怎麼窮,怎麼受地主老財的剝削壓迫,怎麼牛馬不如,怎麼饑餓難擋。聽得人們難過流淚,還要唱憶苦歌,「天上布滿星,月芽亮晶晶。生產隊裡開大會,訴苦把冤伸……」(《不忘階級苦》)
吃的時候,班團幹部、積極分子要起帶頭示範作用。無論多苦澀難吃,哪怕就象嚼木頭渣子吃豬食一樣,人們都得忍著,強撐著往下嚥。不能有絲毫的為難、抱怨、退縮,甚至不能有生理性的反彈、抵觸,因為這是考驗每個人思想覺悟和階級感情的關鍵時刻。就像宗教性的神聖感和強制性,如果抗不住,你平時的表現(學習成績好、肯吃苦、工作突出)就都白費了。越是吃得順當,或強忍難受吃完飯,越是能夠贏得讚賞。如果還添飯就更好了。至於是否會出現不消化或拉肚子,就是需要自己去克服解決的問題了。如果真有這種情況發生,也是憶苦思甜成效的一部分。更加能讓參加者體會到過去勞苦大眾的生活真實和新舊社會兩重天。
只是,偶爾也會出現喜劇性場面:憶苦飯做得不地道,由於製作者心軟而在材料選擇上沒往難吃的方向使勁,讓參加者感覺舊社會的日子也不難過嘛。 如果沒有人提意見,就馬馬虎虎過去了。如果被人指出,就要引起嚴重關注,列入總結經驗教訓的範圍,成為整改的內容。
最戲劇化的場面是在臺上做報告的貧農大爺大媽說漏了嘴,一邊哭得稀哩嘩啦,一邊詛咒村裏的幹部,到了這時,主持人才覺察出他們不是在控訴「舊社會」,而是回憶起「新社會」的三年飢荒,每逢此時便會有兩三個人上去打斷他們的發言,把他們攙扶下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8-5-27 03:04
憶苦飯難以下咽,不過領導在的時候我們捧著碗裝裝樣子,領導一走馬上去洗碗,把整碗憶苦飯都倒進洗碗水桶里。
回復 江浩百年詠史 2018-5-27 04:18
徐福男兒: 憶苦飯難以下咽,不過領導在的時候我們捧著碗裝裝樣子,領導一走馬上去洗碗,把整碗憶苦飯都倒進洗碗水桶里。
我在那個時候的應對方法是事先準備好白兔糖或花生酥,就著憶苦飯吃下去,當然這屬於豪華作派,一般人還真的沒這條件。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1: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