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七律 百年百首詠史(33)人民公社

作者:江浩百年詠史  於 2017-10-24 22: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百年百首詠史|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人民公社是橋梁 (2)               舵手升帆強起航 (3)
騾馬牛羊全姓共 (4)               盆瓢鍋碗半盛糠 (5)
乾坤顛倒僕為主 (6)               囹圄須臾路即牆 (7)
大道康莊通鬼域 (8)               不容餓殍竄他鄉 (9)
註(1)公社(俗稱吃大鍋飯)在社會主義國家為過往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大陸屬於一種「政社合一」組織,分為「農村人民公社」和「城市人民公社」,而以前者最為著名。農村人民公社屬於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政治經濟制度的主要特徵,即農村計劃經濟時代。人民公社既是生產組織,也是基層政權,普遍存在的時期為1958年至1984年,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而解體,全部被鄉級行政區取代。
「人民公社」這個名詞,就是劉少奇與另外幾個領導人在閒聊中發明的,據劉1958年11月7日在鄭州會議上的講話回憶,大致是1958年4月,在赴廣州的火車上,劉與周恩來、陸定一(時任中宣部部長)、鄧力群閒聊,「吹半工半讀,吹教育如何普及,另外就吹公社,吹烏托邦,吹過渡到共產主義」,在八大二次會議上,劉又講了半工半讀與生活集體化,並要北京和天津先搞試驗。1958年8月上旬,毛澤東到河北、河南與山東等地視察,與當地的負責人談到「小社」併「大社」的問題。毛澤東說道:「看來『人民公社』是一個好名字,包括工農兵學商,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眾喜歡的名字。」毛還總結「人民公社」的特點:「一曰大,二曰公」。在山東時,當地負責人請示「大社」叫什麼名稱時,毛澤東說:「還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於領導。」這些消息見報後,全國各地紛紛效仿,四處響起「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萬歲!」等的口號。
註(2)當時的口號:「社會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梁。」
註(3)毛被冠以「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導師,偉大的舵手。」人民公社把土地改革中分給農民的土地強行奪走。
註(4)農民的一切生產工具(包括牲畜)一律歸公,很多農民在入社前「烹羊宰牛且為樂」省得便宜了別人。
註(5)這句詩有美化之嫌,吃大鍋飯失敗後,很多地方連草根樹皮都被吃光。
註(6)當飢荒降臨時,那些「公僕」如生產隊長、公社幹部都能利用職權為自己和家人填肚子,鮮有餓死者。
註(7)那時劃地為牢,村民外出需幹部開路條。
註(8)那時的宣傳說人民公社是康莊大道。
註(9)全國各地的飢民都只能在村子裏坐而待斃,不準逃荒給國家丟臉,直是開天闢地第一遭。
因大辦人民公社,大躍進引起的大飢荒時,各要道路口均有民兵把守,禁止飢民外出逃荒,許多百姓只能坐而待斃,現在想起來,這種做法倒似項仁政,九百六十萬方公里土地皆為阿鼻地獄,逃到那裡都是死路一條,不如安坐家中,少受些顛沛之苦,生存的機會反到大一些。全國大飢荒,亙古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什麼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這宣傳口號看來倒不是吹的。
大串聯時,和幾個同學結伴南下,到了南京,應一位同學之邀繞道去了他的家鄉,同學的老家在皖南。在安慶下船后換上汽車,一路上見到不少無人村,只餘殘垣敗壁,蒿草幾乎比斷牆還高。聽同學的鄉親講,那些村子都是大飢荒時死絕的,雖然時隔近十年,鄉親們談及此段經歷猶是悲不自禁,淚流滿面。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7: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