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文明的陷阱周而復始 五千年找不到路

作者:qiutian12345  於 2022-8-31 18: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曲曲折折的漫長歷史,無休無止的悲慘命運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民族,見證了文化思想的多樣與混亂,糾葛與撕裂,及由此引起的爭鬥,從不間斷。社會分分合合,思想反反覆復,大多數難以在社會上實現,甚至沒有一派有完整的記錄。最落後、最沒有價值的價值觀三綱五常卻牢牢把一個民族擰結在一起,著實做了二千多年的奴隸。為了更好地分析這一特殊現象,把中國歷史分作二個階段,簡化五千年的中國史,更容易透視中國社會的實質及其發展過程的複雜性,更容易找到中國社會的癥結所在。
根據國家的治理手段,分為精神制約與法條制約兩個階段,精神制約以夏商周為主,強調天命,奉天承運,君權神授,尤以周朝為高峰,儒家、道家雖誕生於周,思想根源肯定來自夏商,文字甲骨文好像溯源到周朝,夏商除了史記,尚無物證。法條制約的時代,應從秦朝開始,至今。把兩個時代分別看作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比較成功的時代是以德治國,像周朝。以四書五經為總結,涵蓋四維、五倫、八德及三綱五常,依法治國從來沒有成功的例子,因為人治,只是借用依法治國的名義。
早期的共產黨應該是先進的、進步的代表,1919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最早提出「德先生、賽先生」,毛澤東也是口口聲聲要民主要自由,尤其在開國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屬性是「民主、自由、民族獨立」。五四運動因何而起?如果沒有「德先生」「賽先生」,就不會有五四運動,沒有五四運動,就不會有共產黨,不是嗎?

歷史會重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歷史又一次來到1840,不過是大號的2.0,中國正是從這一天起,第一次從第一大經濟體走向末路。60年後,當慈禧太后醒悟的時候,國庫虧空為零,國家已經在末路上搖搖欲墜,即使推出預備立憲,走君主立憲制,也無力挽回大清國的滅亡。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走什麼路?重新擺在中華民族的面前!
先秦為什麼有諸子百家?如果不是以德治國,周朝何以持續八百年,中國歷史上最久的朝代,如果不是以德治國,就不會有那麼多思想家誕生。當年西伯昌控制了百分之七十的土地,卻不稱王,禮賢下士,扶老攜幼,以德服眾,開啟以德治國的時代。孔子周遊列國14載,歷經十餘國,從55歲走到68歲,可謂鞠躬盡瘁,所著4書五經無一不是周朝的文化思想,所經十餘國無一不是周朝的諸侯,宮廷文化無一不是源自西伯昌時代。不管怎樣,以德治國帶動了文化思想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創立了中華民族豐富的思想寶庫,到秦始皇登基,焚書坑儒,第一次滅掉了儒家思想,文化大革命初期,除四舊,第二次滅掉四書五經。自秦朝以來,儒不儒,法也不法,不入流,不入任何宗派,2000多年,一路展現於世人的,即沒有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沒有道家的無為而治,更沒有莊子的以修養自身,淡泊名利,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或是「無用為大用」,更做不到順物自然,而天下治。中華民族五千年,無數思想寶庫,最後只剩一隨心所欲?空有文明,一切都是虛無縹緲,僅僅是擺設。
儒家的修身難成,齊家治國免談,境界似心境止如水,儒家的修身為正其心,拋棄情緒:喜怒憂思悲恐,免帶情感:親愛、憤恨、厭惡、憐憫、傲慢,才不會會偏頗,公平天下!莊子強調天意與自然,避免是非與矛盾的糾纏。無用而大用,萬物自然,天下而治。可是歷史的車輪不能只停留在2000年前的思想里,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中共百年只有胡溫的修身比較貼近儒家思想,毛澤東尊崇法家,卻屢屢破壞規矩,僅僅利用法家的手段,沒有依法治國的典範,不是法家人物。想想中國從先秦就開始追求依法治國,商鞅、李斯,一個一個都成了過客,2000年過去了,還是一場空,不是文化出了問題,難道是人!當然是文化,重點是錯誤的價值觀長期誤導一個民族。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5: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