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冬|旅美記51【五古】撿彩蛋 [2017/04]
- 2015冬|旅美記53【清平樂】弄孫 [2017/04]
- 為病危的老鄉祈禱一首他鄉的歌 [2017/07]
- 2015冬|旅美記50【七絕】春歌 [2017/04]
- 老孩時評|學仿| 千好 亡 一壞 [2017/04]
- 【長相思】清明祭奠父母 [2017/04]
- 老孩時評|學仿| 警腐 亡 法治 [2017/04]
老孩時評|學仿| 警腐 亡 法治
——讀【天津公安原局長武長順涉賄數億元案開審】等新聞有感
1.官寵亡民恨
儕官露罪自殺急,
朝宦息責力保彌;
萬眾十年齊舉報,
武爺長順黨營私!
-----------------------
2.董事長亡警局長
警官貪腐搶劫急,
老闆局長市場彌;
十九公司齊解款,
案值一審億七十!
-----------------------
3.綠帽亡烏紗
奸官放蕩豎淫旗,
濫性超生犯法彌;
九個私孩齊解驗,
野多親少六龜襲!
==========================================
附:老孩逛街時評|學仿一詩連載(2012-10-20)
——【七絕】口占答假醜惡亡中國詩(特輯)
我迫於形勢,曾停筆25年;老來重拾舊愛,學練詩文9載。
有道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黨國高調政治誰能倖免?
老朽勉為其聲恣議時事7歲,蹣跚之間有緣花蕊夫人千古名誦:
《口占答宋述亡國詩》(注)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我感覺此詩結構清晰、語言直白、情真意切、韻味深長,非常適合描述亂世、譏諷爛事;相見恨晚就學仿兩年,屈指算來已習作三百。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我反借其意而用之「國無正」。
許多國家不因一時一事一人而偶然衰亡,確是「苛政猛於虎也」長期大量積累的惡果。
陋作以詩文之道「真善美」的正,悲歌當今世道「假醜惡」的邪,即是「假醜惡亡國」之音的主題。
至於有人煩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學仿一詩,我只能祈禱:長夜漫漫、苦難無邊,快讓我早點結束吧!
至於有人罵我:一貫抹黑、不計光明的奇怪悲聲,我只能提示:欣賞每晚央視新聞聯播,都是一派和諧歡樂……
----------------------------------
另:陋作文字獄中難免缺失,採用特輯連載跟帖,也為提高生存率。對原作題目中「老孩逛街詩評|學仿|口占答…述…詩」等精簡捨去,前加順序數碼、后加創發時間。
----------------------------------
註:此詩另個版本,題目《述國亡詩》,末句首字為「更」。
----------------------------------
附【百度百科】花蕊夫人,后蜀皇帝孟昶的費貴妃,五代十國時期女詩人,青城(今都江堰市東南)人。幼能文,尤長於宮詞。得幸蜀主孟昶,賜號花蕊夫人。其宮詞描寫的生活場景極為豐富,用語以濃艷為主,但也偶有清新樸實之作,如「三月櫻桃乍熟時,內人相引看紅枝。回頭索取黃金彈,繞樹藏身打雀兒」這一首,就寫得十分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國亡詩》亦頗受人稱道,實難得之才女也。詩一卷(《全唐詩》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詳見http://baike.baidu.com/view/16584.htm
---------------------------------------------
【轉介】周嘯天:花蕊夫人徐氏《述國亡詩》
http://club./dispbbs.asp?boardid=1&id=6618931&page=1&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徐氏,青城(今四川灌縣西)人,因才貌雙全,得幸於后蜀主孟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宮詞百首,為時人稱許。孟蜀亡國后,被擄入宋。宋久聞其詩名,召她陳詩。徐氏就誦了這首「述亡國之由」的詩。詩潑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從題材到風格,都與作者所擅長的「宮詞」大不相同,當時就獲得宋的讚賞(事據《十六國春秋?蜀志》)。後世詩評家也每每樂道。
此詩破題就直述國亡之事:「君王城上豎降旗」。史載后蜀君臣極為奢侈,荒淫誤國,宋軍壓境時,孟昶一籌莫展,屈辱投降。詩句只說「豎降旗」,遣詞含蓄。下語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宮那得知」,純用口語,而意蘊微妙。大致有兩重含義:首先,歷代追咎國亡的詩文多持「女禍亡國」論,如把商亡歸咎於妲己,把吳亡歸咎於西施等等。而這句詩則象是針對「女禍亡國」而作的自我申辯。語似輕聲嘆息,然措詞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說,「妾」及時得知投降的事又怎樣?還不照樣於事無補!一個弱女子哪有回天之力!不過,「那得知」云云畢竟還表示了一種廉恥之心,比起甘心作階下囚的「男兒」們終究不可同日而語。這就為下面的怒斥預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應首句「豎降旗」,描繪出蜀軍「十四萬人齊解甲」的投降場面。史載當時破蜀宋軍僅數萬人,而後蜀則有「十四萬人」之眾。以數倍於敵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臨強敵,當無亡國之理。可是一向耽於享樂的孟蜀君臣毫無鬥志,聞風喪膽,終於演出眾降於寡的醜劇。「十四萬人」沒有一個死國的志士,沒有一星半點丈夫氣概,當然是語帶誇張,卻有力寫出了一個女子的羞憤:可恥在於不戰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憤痛切之情已醞釀充分,於是爆發出一句熱罵:「更無一個是男兒!」「更無一個」與「十四萬人」對比,「男兒」與前面「妾」對照,可謂痛快淋漓。「詩可以怨」,其實豈但可怨而已,這裡已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了。
此詩寫得很有激情,表現出亡國的沉痛和對誤國者的痛切之情;更寫得有個性,活現出一個活潑潑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詩人以女子身份罵人枉為男兒,就比一般有力,個性色彩鮮明。就全詩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鋪墊,雖潑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發露、缺乏情韻之作可比。
據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花蕊夫人作此詩則有所本。「前蜀王衍降後唐,王承旨作詩云:『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二十萬人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對照二詩,徐氏對王詩幾處改動都很好。原詩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別是改用第一人稱「妾」的口氣來寫,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頓添神采。這樣的改作實有再造之功。就詩人陳詩一事而論,不但表現了廉恥之心,而且有幾分膽氣。這行為本身就足為孟蜀「男兒」羞。所以,此詩得到一代雄主趙匡胤的賞識,不是偶然的。
==========================================
轉介【百度百科|亡】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hT_YGWuyvh41HEjjU0y3j7F3cjLylepJa4CZSX1NH9EAxsWTFICVziEmKPtfmQnuIrqtaMMZ2-bs-hhSd6n6_cGuhMt57YDUW6aCOQEPhq
\\\\\\\\\\\\\\\\\\\\\\\\\\\\\\\\\\\\\\\\\\\\
作者2017年4月8日說明:本系列連載首篇作於2010年10月10日,已有大約600首詩篇。在幾個網站中均有連載發表,但大都被缺失。現僅餘一篇殘缺雜亂的部分連載,僅供網友們賞光參考並不吝賜教為盼。
《老孩逛街時事詩評系列》連載中……
http://bbs.tianya.cn/post-160-56640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