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冬|旅美記51【五古】撿彩蛋 [2017/04]
- 2015冬|旅美記53【清平樂】弄孫 [2017/04]
- 為病危的老鄉祈禱一首他鄉的歌 [2017/07]
- 2015冬|旅美記50【七絕】春歌 [2017/04]
- 老孩時評|學仿| 千好 亡 一壞 [2017/04]
- 【長相思】清明祭奠父母 [2017/04]
- 老孩時評|學仿| 警腐 亡 法治 [2017/04]
2015冬|旅美記50【七絕】春歌
赤子雙歌領獎來,
愚人一趣賞金開;
春風化雪文學盛,
大雨將臨洗穢霾。
==============================
附1.《鮑勃·迪倫「愚人節」低調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2017-04-03 新華社陳丹專特稿)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音樂人兼作家鮑勃·迪倫終於在4月1日低調地領取了這一令他意外的獎項。數月前,他因「失聯」、缺席頒獎典禮而被外界質疑拒絕這一榮譽。
【私密的「頒獎禮」】
美聯社報道,瑞典文學院成員克拉斯·奧斯特格倫證實,迪倫當天下午在斯德哥爾摩一家旅館領取諾獎。現場按照迪倫個人意願安排了小規模的私密宴會,只有文學院成員和迪倫的工作人員出席。「過程非常順利」,迪倫「很友好」。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薩拉·達尼烏斯說,12名瑞典文學院成員參加宴會,「情緒高漲,喝了香檳」,「相當多的時間花在仔細賞鑒金質獎章上」。部分文學院成員向瑞典媒體透露,迪倫對獲獎表示喜悅。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的規定,諾獎得主必須在去年12月10日頒獎典禮后的6個月內舉辦講座,才能領取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14萬元人民幣)獎金。迪倫此前表示,領獎後文學院會收到他錄製的講座。在諾貝爾獎歷史上,錄製版講座偶爾出現。最近一次是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拿大作家艾麗斯·芒羅。
領獎結束后,迪倫趕赴旅館附近的會議中心,在那裡演繹了經典舊曲以及較新的專輯歌曲,但對諾獎隻字未提。觀看錶演的聲光師拉爾斯·舍布盧姆對此「非常吃驚」,「我以為他會說聲『謝謝』」。現年65歲的物流師達格·***說,迪倫從不在演出中與觀眾說話,「你得接受這個」。
當晚音樂會是迪倫最新翻唱歌曲專輯歐洲巡演的首秀,另外一場在斯德哥爾摩的演出定於2日舉行。
【遲到的領獎者】
瑞典文學院去年10月13日宣布75歲的迪倫獲獎,以表彰他「在美國歌曲傳統形式之上開創了以詩歌傳情達意的新表現手法」。不過,迪倫在此後數周內沒有任何錶態,且一度「失聯」。
一度有傳言稱,迪倫拒絕接受諾貝爾獎。瑞典文學院成員、作家佩爾·韋斯特貝里更是批評迪倫的態度「無禮、狂妄」,令文學院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
英國《每日電訊報》去年10月28日刊登對迪倫的專訪。迪倫說,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令人「難以置信……太棒了,不可思議。誰會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呢」?談及是否會參加頒獎典禮,迪倫說「如果可能的話」,他「絕對」會參加頒獎典禮。
然而,去年12月10日的諾獎頒獎典禮,迪倫沒有出現,理由是已有其他安排。他事先撰寫好的獲獎感言由到場的美國駐瑞典大使宣讀。他寫道,「我不止一次問自己,我的歌曲是文學嗎」?「如果我有那麼一絲希望能獲得諾獎,那我會認為這跟我能站在月球上的幾率差不多」。
------------------------------------
附2.《2015冬|旅美記41.「我的歌是文學嗎?」》
——應答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感言(2016-12-16)
反對戰爭,反對歧視!
——時代的脈搏
在你的胸中迴響……
保衛和平,保衛環境!
——社會的呼喚
使你的血性鏗鏘……
自由吶喊,博愛旋律
——人類的文明
是你的內心飛揚……
你謝絕了威權的總統,
又謝絕了讚譽的國王。
你老朽的顫音表演,
大眾已排滿了一場又一場……
歌起語言的祖先,
唱出詩詞的爹娘:
「我的歌是文學嗎?」
答案在心胸震蕩!
註:2016-12-11北京晚報《鮑勃·迪倫缺席諾獎頒獎禮》: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沒有出席,69歲的美國女歌手帕蒂·史密斯在頒獎典禮上演唱了鮑勃·迪倫的知名歌曲《大雨將至》。
轉介【百度百科】2009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今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揭幕,聯合國決定採用美國知名歌手鮑勃·迪倫的歌曲《大雨將至》(A Hard Rain's A Gonna Fall)作為非官方主題曲,希望藉此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聯合國官員表示,今日各國領導人齊聚一堂,共同討論氣候問題,如果再不重視氣候危機帶來的破壞,那麼鮑勃·迪倫歌曲中的「大雨」恐怕就不只是將要落下,而是已經開始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