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閑談吃肉

作者:自在鳥人  於 2017-3-26 04: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鳥人鳥語|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今天早上過早,A&W聖誕節后第一天開張。我去得不算太早,但是看得出來,大家還是放假的節奏。我同樣的要了一份ALL CANADIAN,外帶一杯咖啡。這A/C是很實在的早餐組合,包括一份烤麵包,兩個煎蛋,兩片西紅柿,兩根肉腸,三塊BACON。我習慣性的首先吃完麵包、煎蛋、西紅柿,最後再去解決肉類。當我拿起叉子準備動手,突然想起,這是年少時候的習慣。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於物資供應的不豐富,蔬菜比較少,吃肉的機會更少。記憶中自己很小的時候,也是那種愛先吃菜,再吃飯,曾經多次被爸爸教訓,更有一次被懲罰,最後流著眼淚吃完碗中的白飯,沒有任何下飯菜。從那之後,我的吃飯習慣改變了。那時逢年過節,父母會用平時積攢下有限的肉票,買回豬肉,做些葷菜,四川話叫做打牙祭。爸爸會做很多的紅燒肉,當然會配上胡蘿蔔,冬筍一類充數的。媽媽會分出來幾個碗,每餐只吃其中的一小碗。每次,我和哥哥會分到相對更多的一部分。也不知是吃過一次白飯的經驗,還是什麼,我學著能用很少的下飯菜,解決完碗中的飯,最後一口氣全部享用剩下的紅燒肉。自此之後,這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個很定式的習慣,先解決最困難的部分,最後去享用美味部分。

也曾經這樣和兒子說過,但是似乎效果不佳,至少目前感覺如此。今天早上的經歷,突然讓我明白了一點,一些兒時的印記,會對今後路上的行為方式有決定性作用,只是當時迷罷了。所以,大約教給孩子的道理,也不必期盼立竿見影的效果吧,父母只需放心地去傳達就行了。孩子有自己的意識和思維體系,去在將來組合配比來成就他(她)們的做人及行為準則。那種急切的目的性,只會帶去太多的盲目性和無所適從感。

註:寫到肉票這個詞時,讓我感嘆了一下,當年的肉票和現在普遍理解的肉票之間的差異,這是一種變遷吧,無可厚非,就如很多事情的存在並無高下之分一樣。較一個長短,有時比較勞神、勞力。
新註:肉票,現在是不是還有指代,男肉朋友的諧音一說,不是太清楚。既然,現在年輕的為鮮肉,年老的叫臘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09: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