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見證逮捕

作者:李公尚  於 2025-9-29 05:0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公尚文集|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2評論

見證逮捕

李公尚

上星期六早晨九點多,我聽到門鈴響,從二樓的窗口望出去,見樓下道路上停著多輛警車,無聲地閃著警燈。我下樓查看,見門外站著兩名市裡的警察。一名警察自報姓名后核對了我的姓名,對我說:聯邦移民局在本市執法,按照本州法律,需邀請本地市民見證聯邦警察的執法過程。說著指了指站在我家草坪外人行道上的六七名全副武裝的聯邦移民局警察,繼續說:我們需在本市居民中,挑選兩名在此地居住十年以上,按時納稅繳費,從不拖欠債務,從未有過違警記錄,信譽記錄良好的「模範市民」監督執法,希望你不要拒絕。

我問需要我具體做什麼,警察遞給我一個微型平板電腦,讓我在電腦上面填寫一份表格,簽了名,然後說,這次執法對象是和我同住一個小區離我家五六棟房子遠的一家印度裔居民,我只需目睹警察的全部執法過程就行。因執法警察有專人錄像,作為見證人不許錄音錄像。說完向我介紹案情:這家印度裔居民的兩邊鄰居多次投訴他家噪音擾民,人員出入繁雜,家裡常傳出打架吵罵聲,還有人在後院焚燒帶血的衣物。聯邦移民局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發現這家居民長年容留外國孕婦,非法協助外國孕婦在美國分娩。

我在腦海里搜索這家住戶的印象,想起開車路過這家時,常見有挺著大肚子的印度裔孕婦走出房門在小區里散步。我曾疑惑這幢房子里到底住了多少戶印度人?這些印度女人怎麼一年到頭都在懷孕!前段時間,我見一位新面孔的印度裔男人常搬一把椅子坐在這家門前草坪上,見有人路過,就興奮地高聲打招呼:Hello! How are you!」「HeyIm SinghWhats your name?」他用口音濃重的印式英語告訴路人他叫「辛格」,看上去有些滑稽。

我和小區里另一位被選出的「模範市民」目睹兩名市裡的警察前去敲那家印度裔居民的房門,聯邦移民局的警察跟隨其後,站在印度裔居民房子草坪外的公共道路上。開門的是一名懷孕的印度女人,她用手比劃著說房屋的主人外出不在,她是房主的親戚。警察問她房子里住了多少人,她似乎聽不懂警察的問話。隨後,她身後的房門內,先後擠出四位印度裔孕婦,站在門廊里嘰里哇啦地相互說著的印度話,不時比劃著手勢像在吵架。一名聯邦移民局警察走上前,要求查看她們的護照,五位孕婦嘰里哇啦說了一陣,表示沒有護照,然後急忙退回房內關閉房門。

移民局警察和市警察退出這棟房屋前的草坪外,低聲商量對策,此時那個叫辛格的印度男人提著一些購買的物品,滿頭大汗地步行回來。他遠遠看到很多警察站在他家門外,就大聲招呼說:「哎!我是辛格。主人不在,房子里沒有人!」警察等他站定,問他是不是住在這幢房子里,他答非所問地說他是這家的主人哥哥,剛來美國不久,還沒買車,出去採購只能靠步行。警察讓他出示證件,他說護照在房間里,警察讓他進屋去取,他提著剛買的物品進了屋,隨即關閉上房門。

警察在門外等了很長一段時間,辛格開門出來,說他的護照讓他弟弟拿走保存在另一套房子里了,他已經給他弟弟打了電話,他弟弟很快就會把他的護照拿過來。警察問他這幢房子里一共住了多少人,辛格翻舞著雙手說:「不一定,有時住四五個,有時住六七個。都是自家的親戚。有從加拿大來的,有從印度來的,全都是來探親的。」

警察讓辛格把房子里的所有人都叫到門外,需要向每個人問幾個問題。辛格聽了立即轉身縮回房屋門內,說要等他弟弟來了再說。說完就要進屋關閉房門。一名市警察趕緊叫住他說:「不要關門!還有問題要問!」此時警察不能進入他住的房屋,只能站在門廊外的台階下面說:「你先出來可以嗎?到房子外面來我們談談,好嗎?」辛格把身子挪到門外,倚靠著門廊。警察問:「你來美國多久了?目前有工作嗎?房子里住的人平時都幹什麼?」

辛格謹慎地回答警察的提問,此時從辛格身後的房門內擠出來一名孕婦,好奇地朝外看。看了一會兒,她轉身回到房裡端出一杯咖啡,推開擋著門的辛格,走下房廊把咖啡遞給和辛格交談的警察。警察接過咖啡向她致謝,辛格側目瞪了她一眼,示意她回到屋裡去。接過咖啡的警察沒有喝,手指著站在房屋草坪外公共道路上的移民局警察對她說:「我想可能他們也需要一杯,如果還有多的話。」那名孕婦聽了,回到房屋內,不一會兒從房屋門先後出來五名孕婦,每人端著一杯咖啡,走向站在房屋草坪外公共道路上的移民局警察。

這五名孕婦小心地把手中的咖啡杯送到移民局警察面前,幾名移民局警察分別從她們手中接過咖啡杯后,突然不約而同地扔到地上,迅速上前抓住她們的手臂,嚇得這幾個孕婦哇哇大叫。移民局警察沒費多大力,就把這五名孕婦逐一控制起來,把她們每人的雙手扭到她們各自身後,用塑料捆紮帶分別扎住每個人的雙手。站在門廊里的辛格見狀,氣急敗壞地沖向一名孕婦,試圖幫助她解脫控制,被一名移民局警察出其不意從他身後抱住他,把他摔倒在地,用膝蓋壓住他的頭部,在另一名警察幫助下,把他的雙手擰到他背後用塑料捆紮帶捆紮住。

孕婦們的喊叫聲驚擾了小區的一向寧靜,附近的居民前來圍觀。聯邦移民局的一名警察負責執法錄像,表明他們是在當地居民財產以外的公共區域執法,沒有進入到居民的私有領域。當警察逐一把辛格和五名孕婦分別送進警車時,這棟房屋的主人開車趕來了。他急忙停下車走出車外,一隻手裡高舉著幾本護照,一邊高喊:「我有美國合法居留身份,這是我親戚的護照。」正被送上警車的孕婦們見到房屋主人到來,掙扎著身體紛紛高喊:「警察搞種族歧視,進行種族迫害!印度人決不受欺辱!」

一名移民局警察迎向疾步走過來的房屋主人,從他手中接過他遞過的護照,逐一翻看查驗,然後以非法持有他人證件為由,要求房屋主人一起坐進警車去移民局接受調查。房屋主人拒絕前往,不斷激動地辯稱自己有合法身份,需要找律師一起去。兩名移民局警察上前把他的手擰到背後,用塑料捆紮帶捆紮住。

警車低聲鳴叫了兩聲,閃著警燈一輛接著一輛開走了,圍觀的人漸漸散去。我和另一位目睹這場警察執法的「模範市民」相視無言,我轉身離去時,他說:「移民法庭審理這起案件時,有可能需要我們出庭。被帶走的都是孕婦,開庭不會拖很久。」

果然,昨天上午我收到了移民法庭寄來的出庭通知,要求下星期三上午九點,持該通知到指定地址出庭作證。

2025928

於美國弗吉尼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劉龍珠律師 2025-9-29 11:48
真心痛,美國華人父母對自己小孩說不出的話
                劉龍珠律師
當你們的父母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時,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行李和護照。他們帶來的是希望,是幾代人的重量,是延續家族榮譽的責任,更是一個夢想,希望他們的孩子,能過上比他們更加光明和自由的生活。
我們父母的犧牲
對許多父母來說,「美國夢」並不是奢華的象徵,而是生存的意義。我認識一些父母,他們從清晨忙到深夜,在餐館里洗碗到雙手因熱水而裂開。我認識一些母親,她們在工廠的縫紉機前一站就是十二個小時,腰背彎曲,雙眼酸痛,只為了讓孩子有錢買午飯。我認識一些父親,他們夜裡開計程車,穿行在危險的街區,默默祈禱能平安回家,只為了家人能交得起房租。這些並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無數在美華人父母每日真實的犧牲。
他們為何忍受艱辛
他們為什麼要忍受這些苦難?並不是為了自己。他們並不是為了在這裡繼續受苦才離開祖國、文化和熟悉的生活。他們是因為你們而來。他們希望你們能坐在教室里,而不是工廠里;希望你們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希望你們能自由成長,擁有追夢的權利。
他們付出的代價
他們付出了代價,只為你們不必再付出。每一滴汗水、每一個不眠之夜、每一次默默忍受的屈辱,都是他們為你們未來所付出的定金。他們放棄了安逸,只為了給你們更多選擇;他們吞下了委屈,只為了你們能昂首挺胸;他們背負了生存的重擔,只為了你們能夠專註成長。他們所打的仗,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你們繼承勝利。正因他們的犧牲,你們如今才能站在這裡,去追求知識、抱負與成功,而不用背負他們曾經的重擔。
拒絕平庸與美國夢的真諦
然而,太多時候,我看到這一代的孩子們在浪費這份禮物。太多人滿足於平庸,告訴自己「差不多就好」。可平庸並不是你們父母來美國的目的,他們來是為了讓你們追求卓越。
「美國夢」不是睡前的童話,也不是虛構的神話。它是真實存在的,只要你們願意付出努力。不要被那句空洞的話迷惑——「我只做讓我快樂的事」。如果你們每月都要為房租發愁,每天都在擔心下個月是否能付得起賬單,你們真的會快樂嗎?如果冰箱是空的,如果父母年老多病你們卻無力幫助,你們真的能安心嗎?如果你們甚至不敢談起成就,因為心底明白根本沒有什麼可說,你們真的會自豪嗎?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短暫的享樂,而在於建立起一種穩定的生活——不必為生存擔憂,能夠自豪地抬起頭,因為你們實現了自己的潛能。

通往成功沒有單一路徑
但我要告訴你們一件重要的事:追逐夢想沒有固定的路徑。沒有唯一的地圖,也沒有統一的公式。你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禮物。有的人會成為醫生、工程師、企業家或社區領袖;有的人會創造藝術、開創事業,或在法庭上捍衛正義。我成為律師,是因為我有熱情和能力,而後過去二十年裡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才走到今天。這並不容易,其中有過無數的疲憊、拒絕與懷疑。但我始終相信自己。這份信念和自信,就是我的第一場勝利。若沒有它,我永遠不會邁出第一步。
請思考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生命歷程。他並非出身優渥,也沒有繼承財富或人脈。他從一無所有開始,憑藉信念和比別人更努力的意志,一步步走出來。年輕時,他也曾面對拒絕、懷疑,還有那些告訴他「你永遠不會成功」的聲音。但他沒有退縮,而是把這些阻力當成動力。他從零開始,建立了自己的聲音、舞台和影響力。他奔走演講,他組織活動,他為自己堅信的事業投入了無數的時間和心血。他用一生證明:在美國,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
查理·柯克的一生就是紀律與遠見能帶來成就的證明。他沒有把青春浪費在平庸和短暫的享樂之上,而是把自己全然投入到建設比他個人更宏大的事業中。他啟發年輕人獨立思考,承擔責任,珍惜讓這個國家強大的原則。如今,在他離世之後,共和黨承認他是社會的基石之一——一個其影響與遺產將傳承數代的人物。
他的旅程提醒我們,偉大從來不是被給予的,而是靠鬥爭、堅持和勇氣贏得的。查理·柯克最初只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但因為他拒絕放棄,拒絕袖手旁觀,他成為了一個領袖。他的人生向你們傳達一個信息:你們同樣可以從無到有,你們同樣可以成為基石,不僅僅在你們的社區里,更能在整個國家裡。
發現你自己的力量
你們必須找到自己擅長的東西。不要追逐別人的夢想,而要追逐你們自己的。如果你熱愛數學,就去追求;如果你擅長溝通,就不斷磨練;如果你天生是領袖,就勇敢站出來。但無論選擇什麼,都要以紀律、勇氣和決心,去超越別人對你的期待。因為如果你們自己都不去努力,就不會有人替你們努力。如果你們拒絕嘗試,你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能走多遠。
尊重父母
最後,我想和你們談談「尊重」。在我們的文化中,尊敬父母是根基,不是過時的觀念。父母有時看似苛刻,要求你們超出自己的極限,顯得不近人情。但請停下來想一想:這是因為他們不愛你們,還是因為他們想保護你們?有些年輕人因憤怒而加入幫派,最後虛度一生在牢獄里;有些年輕女孩過早追求所謂的獨立,離家出走,結果未成年便懷孕,背負起沉重的人生。這些悲劇並不少見,往往是因為孩子們將父母的管教誤解為壓迫。
有一句話說,尊重必須靠贏得。這在許多人際關係中確實正確。但請你們想一想:在這世界上,如果有誰已經當之無愧值得你們尊敬,那不正是你們的父母嗎?還有誰會為了你們而離開故鄉,放棄熟悉的語言與生活,跨越半個地球忍受孤獨與歧視?還有誰會為了你們拚命工作,直到身體酸痛,卻依舊咬牙堅持第二天再出發?如果這些都不值得尊重,那麼還有什麼值得?
讓父母為你們感到驕傲
讓你們的父母為你們感到驕傲。太多時候,我聽到年輕人抱怨說:「我的父母只是想控制我。」但是請停下來想一想:他們真的是要控制你們嗎?還是他們在引導你們,讓你們不要迷失、不要軟弱?他們並不是付出一切,只是為了養育一個虛度光陰、無所作為、整天抱怨、只會成為別人負擔的孩子。他們希望你們能夠自己站起來,成為一個有生產力、受人尊敬、能幹有用的人。他們希望看到你們成長為一個能為社會增添價值的人,而不是拖累社會的人。父母每天早晨醒來,並不是想著如何限制你們的自由,而是憂心如何保護你們不至於失敗,如何讓你們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當他們督促你們時,是因為他們知道生活會比他們更嚴厲地逼迫你們。當他們要求你們守紀律時,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沒有紀律,你們只會陷入懶惰。他們希望看到你們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你們可以過上好生活,更因為等他們年老疲憊時,他們能帶著驕傲說:「那是我的兒子,那是我的女兒。」
華人子女們,我懷著深情與急切告訴你們:「美國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必須靠你們去爭取。父母已經給了你們根基、機會和起點。現在該由你們去繼續搭建未來。尊重他們,比你想象中更努力地去工作,發現自己的天賦,相信自己。不要滿足於平庸,要追求偉大。
劉龍珠律師的的致辭
今天我站在這裡,並不只是作為人群中的一個聲音。我是被培養出來的,是從小就在這些價值觀中成長起來的。這些不是書本上的道理,也不是偶然間學來的理論,而是家族代代相傳的原則。尤其是我的叔父,世界敬仰的佛教大師星雲法師,親自教導並傳承給我的。他是一位精神領袖,教導人們慈悲、紀律與奉獻。
從他那裡,我學到真正的力量並不是財富或地位,而是為他人付出的犧牲。從他那裡,我學到尊敬父母、生活自律、服務社會,不是陳舊的傳統,而是永恆的價值。 從他那裡,我學到領導不是為了追求榮耀,而是為了肩負責任。
這些價值觀塑造了我、養成了我,並讓我註定要將它們繼續傳承下去。正因如此,今天我呼籲大家:與我團結在一起,不只是跟隨一個人,而是跟隨一位與你們有著相同故事、相同奮鬥和相同夢想的領路人。讓我們共同守護尊敬、家族榮譽和堅持不懈的文化價值觀。
如果我們共同堅守這些價值觀,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只要我們不忘本源,就沒有任何挑戰能夠抹去我們所建立的一切。讓我們帶著自豪向前邁進,把過去的犧牲化為未來的力量,向世人展示:移民的子女不是軟弱的、不是迷失的,而是團結一致、勇敢無畏、註定要以勇氣來領導前行。
「美國夢」依然存在,它正等待著你們。加入我吧。
回復 8288 2025-10-2 06:12
三哥太多啦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李公尚最受歡迎的博文
  1. 新婚之夜 [2019/05]
  2. 相親 [2019/05]
  3. 我偷渡中的三個女人 [2022/09]
  4. 借種 [2021/11]
  5. 艷遇 [2023/09]
  6. 老友的艷史 [2023/12]
  7. 賣性 [2019/09]
  8. 我戀愛過的三位上海姑娘 [2022/05]
  9. 醉酒 [2020/07]
  10. 乾爹 [2019/07]
  11. 海外的福建人 [2019/11]
  12. 老陳的兒子 [2018/10]
  13. 執行官 [2021/03]
  14. 我偷渡中的三個女人(五) [2022/09]
  15. 依法劫財 [2020/02]
  16. 印拿大斯坦 [2025/08]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6 07: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