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丁海森:區塊鏈是騙局嗎?哪些商業價值和應用場景?

作者:fhand  於 2018-1-20 04: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投資理財|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丁海森, 區塊鏈, 騙局, 商業價值, 應用場景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是當前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創新。作為分散式記賬(DLT)平台的核心技術,區塊鏈被認為在金融、徵信、物聯網、經濟貿易結算、資產管理等眾多領域都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區塊鏈技術自身尚處於快速發展的初級階段,現有區塊鏈系統在設計和實現中利用了分散式系統、密碼學、博弈論、網路協議等諸多學科的知識。 萬維金融 (iFinance)創始人丁海森說,區塊鏈有可能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民主化力量,因為不需要中央管理機構。

第一,區塊鏈是否是騙局?

區塊鏈是否是騙局?丁海森肯定地認為,區塊鏈本身只是一種技術,不是什麼騙局。當然,有不少打著區塊鏈技術騙錢的案例。同時,也又許多人認為,比特幣(區塊鏈世界最大的項目)是一個騙局。區塊鏈是用分散式資料庫識別、傳播和記載信息的智能化對等網路, 也稱為價值網際網路。中本聰2008年於《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出「區塊鏈」概念,並在2009年創立了比特幣社會網路,開發出第一個區塊,即「創世區塊」。問題是,中本聰的真實身份長期不為外界所知,這是一個懸念。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宣稱中本聰是一位賽博朋克(Cypherpunk)。另外,有人稱「中本聰是一名無政府主義者。

區塊鏈的特性:去中心化、交易點對點、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實現機器信任;交易不可逆、信息加密的特性可以實現價值傳遞;此外信息點對點、不可篡改等還可以實現智能合約。區塊鏈的劣勢:其一便是效率低。數據寫入區塊鏈,最少要等待十分鐘,所有節點都同步數據,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拿比特幣舉例,當前產生的交易有效性受網路傳輸影響,比特幣交易每次的確實時間大約10分鐘,6次確認的話需要一個小時。其二便是能耗,區塊的生成需要礦工進行無數無意義的計算,這是非常耗費能源的。

當然,區塊鏈的很多項目,肯定沒有去中心化!譬如,比特幣價格泡沫越高,挖礦吸引力越大,而挖礦的成功概率與算力成正比,這種中心化趨勢應該越顯著,這是因為算力取決於投入,而大的中心節點投入很高。康奈爾大學Emin Gün Sirer博士報告: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名不副實」。比特幣前四大礦商和以太坊前3大礦商都控制著超過50%的算力。比特幣和以太坊的這個區塊鏈都是由不到20家挖礦實體控制的。報告表示,對於小礦工來說,比特幣的挖礦獎勵與以太坊相比更加不可預測。

第二, 區塊鏈的商業價值在哪裡?

任何技術只有在解決了某個業務問題時才有用,區塊鏈也不例外。
區塊鏈能夠解決業務交易的所有內在問題:
•    信任:通過使用區塊鏈,參與交易的所有各方只需要信任該技術。
•    透明性:因為賬本是分散式的,所以交易網路中涉及的所有對等方都能查看它。
•    責任性:因為交易中的所有各方都能夠查看分散式賬本,所以每個參與者都認可交易進行過程中的進展和結果。 

現代商業的典型模式為,交易方通過協商和執行合約,完成交易過程。區塊鏈擅長的正是如何管理合約,確保合約的順利執行。根據類別和應用場景不同,區塊鏈所體現的特點和價值也不同。從技術特點上,區塊鏈一般被認為具有:
•     分散式容錯性:網路極其魯棒,容錯1/3左右節點的異常狀態。
•     不可篡改性:一致提交后的數據會一直存在,不可被銷毀或修改。
•     隱私保護性:密碼學保證了未經授權者能訪問到數據,但無法解析。

隨之帶來的業務特性將可能包括:
•     可信任性:可提供天然可信的分散式賬本平台,不需要第三方中介機構。
•     降低成本:可能帶來更短的時間、更少的人力和維護成本。
•     增強安全:有利於安全可靠的審計管理和賬目清算,減少犯罪可能性。

所有跟信息、價值(包括貨幣、證券、專利、版權、數字商品、實際物品等)、信用等相關的交換過程,都將可能從區塊鏈技術中得到啟發或直接受益。但這個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經過較長時間的探索和論證。

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得到了眾多金融機構和商業公司的關注。已經對區塊鏈技術進行投入或應用的金融機構目前有:Visa、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銀行(Citibank)、富國銀行(Wells Fargo)、中國央行、浦發銀行、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瑞士聯合銀行、德意志銀行、全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部分商業、技術公司包括:IBM、微軟、Intel、思科(Cisco)、埃森哲。

第三, 區塊鏈有哪裡應用場景?

一項技術能否最終存活下來,有很多決定因素,但其中十分關鍵的便是是否能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區塊鏈最近幾年炒得很熱,有些企業已經結合已有業務摸索出了自己的應用場景。要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還是要從區塊鏈自身的特性出發進行分析。區塊鏈在不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的前提下,可以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特性保證。因此,所有直接或間接依賴於第三方擔保信任機構的活動,均可能從區塊鏈技術中獲益。

譬如,基於區塊鏈技術,出現了大量的創新支付企業。
•       Abra:區塊鏈數字錢包,無需銀行賬戶,實現不同幣種的兌換。
•       Bitwage:基於比特幣區塊鏈的跨境工資支付平台。
•       BitPOS:低成本的快捷線上支付。
•       Circle:由區塊鏈充當支付網路,允許用戶快速進行跨幣種的快速匯款。
•       Ripple:實現跨境的多幣種低成本實時交易,引入了網關概念(類似銀行)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證券相關企業還包括:
•       BitShare 推出基於區塊鏈的證券發行平台,號稱每秒達到 10 萬筆交易。
•       DAH 為金融市場交易提供基於區塊鏈的交易系統。獲得澳洲證交所項目。
•       Symbiont 幫助金融企業創建存儲於區塊鏈的智能債券,當條件符合時,清算立即執行。
•       Overstock推出基於區塊鏈的私有和公開股權交易「T0」平台,提出「交易即結算」(The trade is the settlement)的理念,主要目標是建立證券交易實時清算結算的全新系統。
•       高盛為一種叫做「SETLcoin」的新虛擬貨幣申請專利,用於為股票和債券等資產交易提供「近乎立即執行和結算」的服務。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徵信和權屬管理:

在教育領域,MIT 研究員朱莉安娜•納扎雷(Juliana Nazaré)和學術創新部主管菲利普•施密特(Philipp Schmidt)發表了 文章,介紹基於區塊鏈的學歷認證系統。基於該系統,用人單位可以確認求職者的學歷信息是真實可靠的。此外,還包括:
•       BitShare:自由貿易的資產交易所。
•       GlobalRating:萬國信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徵信聯盟。
•       Everledger:貴重資產檢測系統,將鑽石或者藝術品加上哈希值記錄在區塊鏈上。
•       Mycelia:區塊鏈產權保護項目,為音樂人實現音樂的自由交易。
•       Monegraph:通過區塊鏈保障圖片版權的透明交易。
•       Mediachain:通過metadata 協議,將內容創造者與作品唯一對應。

還有一些很有趣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
•       BitMessage:基於區塊鏈的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統。
•       GlobalTrade: 萬國貿易,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貿易、電子商務和供應鏈聯盟。
•       GemHealth:醫療數據的安全管理,已與醫療行業多家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
•       Storj:基於比特幣區塊鏈的安全的數據分散式存儲服務。
•       Tierion:確保數據安全記錄。

區塊鏈技術具有徹底重塑我們所有經濟活動的潛力。它確實至關重要。不幸的是,對區塊鏈技術的認識與加密貨幣,即比特幣混雜在一起,這限制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並模糊化了人們對區塊鏈技術更多可能的想象。人們發現很難看到除去將區塊鏈技術用作資本市場平台之外的可能性。然而,它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只是一個小眾用例。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還存在著其他有價值的用例,包括供應鏈,比如在鑽石交易中提供真偽證明(EverLedger);或者為貴重物品啟用保管鏈(Assetcha);或者在地產市場提供更好的租約協議(Midasium)。想象力有多豐富,機會就有多大。

丁海森說,因為缺乏標準化的術語和有競爭力的項目,讓形勢變得更加模糊。一些人談論區塊鏈技術時專門指的是比特幣區塊鏈。而其他人可能會使用區塊鏈這個詞來表示分散式分類賬目。當然,制約區塊鏈技術進一步應用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就是誰來為區塊鏈上的合同擔保?特別在金融、法律等領域,實際執行的生活往往還得是由人來做;另外就是物品的數字化。非數字化的物品很難放到數字世界中進行管理。這些問題都不是很容易就得到解決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1: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