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作者:1988sw  於 2017-6-7 03: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廟,佛教供奉菩薩等佛像的殿堂,也是和尚、裟尼們的世間之家。不知為何,我從小就有佛學思想,但我周邊根本沒有相信佛教的人,或拜佛場所。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我在國內時,凡經過廟宇我都會進去走一圈,看一遍,興趣在建築結構,佛像形態。老和尚,小裟尼講話和念經等所作所為與我無關。我不知佛學是何時何處開始影響感化我的,事實是佛陀早已在我心中。我母親當年一直擔心我會出家做和尚,而我從未燒香拜佛做佛事,從沒上課聽經拜師傅。我只是在二零零四年看了九個月的「心經」,反覆的抄抄寫寫,反覆的思考冥想。佛在心中不可變,但我突破了普遍的排他性和唯我獨尊,普天之下九九歸一,不論何宗何派,都是代表一個側面,都要發揮本身的「真,善」追求人間共同的「平,安」。
        幾十年來我到過一些廟宇,有上海的「靜安寺」、「龍華寺」,蘇州的「寒山寺」、「西園寺」、「靈岩山寺」、北京的「雍和宮」和杭州的「靈隱寺」、「凈寺」等。在不同年代分別留下不同的記憶。
       幼兒時,我跟大人們去過不同的寺廟惟有印象,高大而沉重的建築,昏暗又香煙飄渺的內堂,就各路各式佛像有人喜,有人怕,有人相信也有人玩耍。而我只有好奇。我在龍華古薩的各個殿堂中見到各種各樣佛祖佛眾佛像,我首先不怕,其次感興趣,看開相,觀形態。人小不懂、不信佛法,那知已有緣佛學。
       我到過「龍華寺」各大堂,佛像高大,礦植物五彩描繪百年不褪,不知不覺中我見到了前後幾百年不同時期的文化藝術。在後堂,在樓上恭桌上見到各式小佛像,有泥塑,有木雕還有木刻板與畫像。各房間空,靜,暗。貢台上點著蠟燭或油盞燈,我站在台下扒著桌子,牆壁板看一幅幅精刻木雕,聽大人講那都是西遊記,紅樓夢,三國等故事。特別記得我們走上二樓,那暗暗的長過道二邊是用木板統一分隔的和尚們的卧室,木板是本色或塗抹過桐油的,很整齊劃一,在那木門旁的木板壁下方都有一個一尺見方的洞,和尚告訴我那是貓洞,而我則不知是真是假,只是想我自己也可以從這麼大的洞下趴進趴出。我記得廟裡人很多,大多數是老年人,也就是香客,誠惶誠恐地燒香拜佛,發誓許願,隨喜捐款,完成功課後分別在大飯廳里排隊買麵吃,真是人頭擠擠。我們有人帶領進入內庭客廳休息享用素麵,當然錢肯定要多付。還有更高貴的施主會有和尚扶持陪伴著更上一步,在二樓休息用餐,興緻來臨時或打開窗子,或走上迴廊俯視園中百看不厭的香客眾生相。
        廟,它保持著中國的傳統和特色:特權,等級。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和大學同學們一起再去了「龍華寺」,各大堂都空空如也,菩薩塑像,供桌等等在文革暴亂中都扔出去毀了。有的大殿牆上門窗還在,有的四壁門窗全用磚坯砌的嚴嚴實實封堵死只留一個進出口。所有大殿的門檻都被鋸割除去。聽說破四舊后廟宇當作倉庫用。我看見龍華寺處處在清潔整理,外來工人(當年沒農民工這種稱呼)上海當地叫作匠人,他們有石匠,木匠,泥水匠等在整修或重建所有龍華寺建築。我還看見個別殿關著門有匠人(藝術家)在重朔菩薩像,可惜水平不高,面相,手腳都不好。一切還是起步恢復階段。在廟裡罕見有僧人走動。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政府強迫和尚尼姑還俗,在僧眾中,年少者開始吃魚吃肉,壯年者結婚成家,養兒育女。老年者或死或改造將就活著。更有過者造反鬧革命,入黨當領導。所以當時復辟之初僧尼是罕見的類別。
       又過十年,廟門口要象徵性地買門票才允許眾生進入。那是一九八八年陰曆年前後,在南京西路商店為我遠渡重洋而購買必需品,真巧路過靜安寺,我見門口坐個頭上有短髮,身穿褐色粗布袍的和尚在收門票。我想人要遠去他鄉也就順道進去看看重新開放的廟宇。忽然想到拎在手裡的包中有肉罐頭,不作興帶進去破壞了佛教規矩,因此我沒進靜安寺山門。到今天我也沒再進任何大陸廟宇。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重返故鄉,中國大地已到處是雄威壯觀的銅佛像高聳入雲,碩大華麗又金碧輝煌的廟宇比比皆是。香煙飄渺,鐘鼓聲,詠經聲此起彼落。廟裡廟外觀光者指三道四,進香者許願還願,人們豪邁地出手捐款求回報。僧尼都是專業戶,掃地燒飯有助理,住持方丈成富豪。與時俱進,博士高學歷進入佛門,代表委員成為高僧的榮耀。黨的思想指導佛學發展光大。論佛滔滔不絕,傳教有聲有色。南無阿彌陀佛。眾人時尚說佛語、念佛經、做佛事。可是不論檻內人還是檻外人都唯獨心中無佛。
       評:在社會中,總是有大眾與少數的問題,潮流和流行代表了大眾的行為方向,少數的願望肯定被擠壓和忽視。何謂對,何是錯只有依靠事實作分辨。歷史上,大眾的喜好,大眾的要求往往代表正確 。而近代出現激烈的個人或少數人導向,發展失去自然性。佛教是個典型例子,除少數外,大眾都違背了佛教的基本宗旨。寺廟是宏揚佛法之聖地之一。那些山門內的光頭沒斷六根,反而嚮往紅塵,渴望地位,學位和富貴。隨之山門外的眾生本無信仰,只有入鄉隨俗,為跨過山門而方方面面迎合大大小小的主持,許願~金錢~報應,俗家人~界外人在廟堂里裡外外隨時隨地做交易,談合同。這就是當今佛教界大眾的現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1988sw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6: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