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常有些不應被人忽略而又往往被人忽略的道理。如人與錢的關係,看似簡單,實則大有道理存焉。
錢是什麼?貨幣。馬克思主義對貨幣的定義是:充當一切商品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通俗點講,錢是財富的代表和象徵。儘管先賢們讚美「君子安貧,達人知命」,但我卻敢斷定,寧肯不當君子也願意致富而不安貧的人還是多數。善良的人們認為,不論是誰,只要富得正當,富得仁義,就沒得話說。當然,有了錢花在哪裡,是衡量一個人精神境界的坐標。從「窮則思變」到「富而思進」,是我們思想認識上的飛躍,也是我們更高層次上的追求。
關於錢的作用,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說法,如「有錢能使鬼推磨」「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無一不是說明金錢萬能的。現在更有一句流行的話:「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話與其說是否認金錢萬能,倒不如說是強調金錢的極端重要性。
金錢的作用的確不容忽視,沒有錢寸步難行。在當今的經濟大潮中,錢顯得愈來愈重要。有錢可以吃香喝辣,有錢可以穿金戴銀,有錢可以買汽車、置洋房,有錢可以「瀟洒走一回」……但是,有了金錢並不等於有了一切。我曾經觀察過一些闊佬。這類人雖然吃山珍海味,住洋樓別墅,有大把大把的鈔票,但他們並不快樂,內心世界寂寞孤獨,且時時要擔心自己的身家性命。錢反而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還有一些闊人,雖然物質財富很富有,但精神世界卻十分貧乏。
有一則流傳甚廣的故事,是為佐證。說是有一家富人過得很不開心,富兒子吵說他的車沒有人家的好,富女兒吵說她的衣服沒有人家的高檔,富太太則抱怨人家可以去歐洲旅遊而她還只去過新馬泰。而他們隔壁那一家窮人,靠一輛板車給人家送煤球,日子卻過得開開心心,總是笑聲不斷。一家人坐下來研究為什麼會這樣,富先生並不說話,一沓鈔票丟過牆去,那家窮人立刻也吵起來了。窮兒子要用這筆錢買一輛摩托車,窮女兒要用這筆錢買幾件漂亮一點的衣服,窮太太說這麼多年沒有支援娘家她臉上無光,這回要好好彌補一下歷史老賬。還是窮先生聰明,他把那一沓鈔票隔牆扔回去,家裡過幾天就恢復了笑聲。
其實,生活本來就是十分簡單的事情。經驗告訴我們:過日子,過日子,一天一天過下去就行了,只是因為我們有了太多想法,日子才過得不開心的。像那家給人送煤球的窮人,風裡來雨里去,本來只指望求維持個溫飽的,對生活沒有什麼奢望。這樣的目的容易達到,所以一家人笑聲未斷。突然發了一筆橫財,想法就多了起來,想法一多又不能全部都實現,歡樂自然就疏遠他們了。這個世界上誘惑太多,況且我們都是紅塵中的凡人,面對誘惑難以做到沒有想法,但想法若不切合實際,日子就變得不開心了,就會把僅有的那一點笑聲也丟失掉。很難想象今後的人類能發展成什麼樣的模樣,人間是不是充滿「錢臭味」,人是不是像蒼蠅一樣到處「嗅錢」 ?見仁見智,答案未必一致。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的千古名句道出了多少朝代興衰更替的真諦。自古以來,「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更何況「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從我們目前的情況看,應該提倡一個「儉」字,「奢」字還是不沾邊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