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守規矩是立身處世的底線

作者:清韻  於 2017-8-8 17: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守規矩, 自律

  行人見縫插針、亂穿馬路,機動車隨意變道、鮮有禮讓,非機動車逆向行駛、橫衝直撞,這是國內很多城市交通現狀的真實寫照。每年我國因交通肇事事故導致死亡的人數達數萬人,80%以上是交通違法造成的,其中超過兩成的違法行為是闖紅燈、不按車道通行、違反禁令標誌等。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交通規則的群體性漠視,也讓人們看到了不守規矩帶來的危害是多麼嚴重。

  就拿「闖紅燈」來說,這種違法現象每天都在大大小小城市上演著。連幼兒園的孩子都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常識,成年人為什麼普遍不遵守,以致成為交通管理的「痼疾」呢?雖然對闖紅燈的原因有各種解釋,諸如僥倖、從眾、法不責眾、怕吃虧等心理,但說到底還是人們對交通規則的漠視。同時,不守規矩未得到及時有效懲處,有的甚至還能得到小便宜,這種負面示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讓更多的人不守規矩。如此惡性循環所產生的「破窗效應」,治理的成本和難度就會大大提高。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講規則、守規矩,一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在浮躁的社會氛圍中,由於種種原因,法律法規、制度紀律、規則道義被一些人視為擺設,他們什麼規矩都敢破,什麼紅線都敢踩,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認為這是「有能耐」的表現。小到遲到早退、插隊搶座,在公眾場所大聲喧嘩、亂扔垃圾,開車不守交通規則,大到經營企業不守規矩,什麼假冒偽劣產品都敢做,什麼昧心錢都敢賺;政府部門的人不守規矩,不作為亂作為,靠潛規則辦事,損害群眾利益;司法機關的人不守規矩,辦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屢屢辦出冤假錯案……

  守規矩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是一種境界和修養,是每個人立身處世的底線,是社會和諧有序的保障。只有人人恪守規矩,人與人的相處才能簡單,社會才會向著有序、文明、和諧的方向發展。當前,我們並不缺少規矩,缺少的是守規矩的意識和素養,缺少的是對規矩的敬畏與遵守。

  守規矩,不僅需要自律,還必須強化他律:一方面,要加強規矩意識的培養,提升人們守規矩的文明素養和習慣,形成「講規矩光榮、不守規矩可恥」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加強規矩常識的宣傳,盡量減少「無知者無畏」現象的發生;再則,要讓不守規矩者付出必要代價,讓處罰落到實處。以遏制開車不守規矩為例,近年來對闖紅燈、酒駕等加大查處懲罰后,現在人們開車守規矩多了。從某種意義上說,讓不守規矩者付出代價,也是對守規矩者的一種鼓勵。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9: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