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精神成長是一生的功課

作者:清韻  於 2017-5-23 16: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道德, 精神

                                                        

 「要道德地娛樂,不能娛樂道德」「把道德教育作為學校的重要課程」「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讓英雄『流血不流淚』、好人有好報」。道德修養、文明養成,作為社會建設的靈魂工程,每年都會進入到兩會代表委員的視野。看似老話題,放之社會和時代背景下觀照,卻總能發現其中的新意義。

  精神上的瘦骨嶙峋,比外貌上的面黃肌瘦更讓人心痛。英烈形象被質疑、被拿來調侃,一些人視之稀鬆平常。藉助色情信息非法牟利受到懲處,不少人竟為之說情。一些以丑為美、以恥為榮的噱頭與搞怪,竟能博得網路點贊。無論是社會熱點,還是網路事件,不進行道德思考,就容易隨波逐流,不辨是非對錯。

  哲人有言,「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借我一雙慧眼」不靠別人,靠的是自身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富強是軀體,文明是靈魂,口袋鼓了,文明修養也要隨之提升。現代化的發展造就了現代化的財富,也應該鍛造現代化的精神。道德水準和文明修養,既是個體對待生命和世界的態度看法,亦是個體同外界建立聯繫的方式,它們的價值就在於,直接決定著個體的存在意義,甚至國家的盛衰治亂。提升公眾精神高度,加厚時代道德河床,從來都是發展中的中國不能忽視的話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氣質,有人說,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是一個「主要看氣質」的時代。氣質體現在談吐和舉止上,更體現在內心的優雅和良善上。一位著名大學教授路遇街邊賣藝的年輕人,慢慢走向前並半蹲下輕輕地放下錢,點頭微笑以示讚賞。一位著名藝術家出門不管遇到什麼人,總是主動先向對方微欠上身大聲打招呼。不因為有所成就而傲物,不因為變得富有而薄人,一個文明的眼神、一個謙遜的彎腰,足以體現一個人的氣度和品質。崇德向善很難嗎?孜孜不倦地堅守信念、踐行道義,就能實現精神之豐盈、人格之充實。

  一位老藝術家講,「主旋律如果唱不響,雜音噪音就會有市場」。築牢社會道德和文明素養的防護堤,是社會的共識,也有賴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塑造崇清尚儉、勤政為民的黨風政風;從抵制虛無主義、對抹黑英雄說不,到讓「最美」之花隨處綻放、好人故事廣為流傳,多給精神世界留一片高雅棲息地,我們的內心才能夠澄碧如洗,社會才會少一些聒噪和粗俗,多一些謙卑和敬畏。精神成長,是我們一生都需要修習的功課,須時時謹記在心、砥礪在行。

  有人說最大的悲哀是人心的冷漠。換個角度想,最大的財富,莫過於人心的向善。古人早有論斷,「窮為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做一個精神上的富足者、道德上的優雅者,我們一定可以廓清道德上的霧霾,讓正能量在人與人之間互相傳遞、彼此熏陶,綻放出我們這個時代富強與文明的「並蒂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