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所認識的同性戀

作者:delilah  於 2006-10-19 10: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君子之交|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天氣: 晴朗
心情: 高興

年輕時,對同性戀沒有概念。上大學時,聽同學傳言,教我們日文的一個男老師是同性戀。我的感覺是,他人長的挺瘦小,寡言少語,有些娘娘腔,是個老實 人。 出於好奇,我曾用我的文科閱覽證偷偷溜進理科閱覽室查閱有關資料(因座位有限,學校規定,除非有特殊原因,文理科學生不能亂串閱覽室),得到的概念是,同 性戀在那個年代是非正常人的近乎犯罪的行為。 我對同性戀真正有了一些了解,是在離開大學多年之後。

十幾年前,我到歐洲某國。我所在的學校是該國少有的幾個古老的一流的大學之一。學校是學院制。大學主要負責教學,各個獨立的學院負責提供食宿,也就有了知道的人並不問你是那個大學的,而是問你是那個學院的。

學院有許多協會,都是學生自願組織。有些交費,更多的是免費。如酒協會,登山協會,歌詠協會等等,常利用晚上及假日活動。學會都是開放型的,每當有活動都 公開告示,會員和非會員都可以參加。如果你願意,除去學業,業餘時間可以很忙。那時,我正迷上電視,加上要提高英語水平,對參加學會興趣不大。每天一有 空,就在宿舍里看電視,直到有一天,在學院的公告欄里發現了一篇通告: 學院同性戀學會定於某時某地開討論會,歡迎各類人士參加。 那天晚上,正好我沒事,加上好奇,我決定去看看。

晚上,在學院的活動室里,我看到一溜白人男人,全場只有我一個東方女子的面孔,挺引人注目的。 看到我進去,所有的人都睜大眼睛,一副好奇的神態。 怕將我看成同性戀,我立馬聲稱,我不是同性戀,我對同性戀一無所知,只是出於好奇才想來看看的,不知道是否可以。為首的一個高個子說,沒有關係(他後來成 為該協會的主席)。

他們開會討論改選主席,活動日程等事項。我因為一無所知,插不上話,只能幹坐在一邊。後來,他們出於禮貌,讓我談談中國的同性戀情況。我說,這個我真的不 太了解,不過就我所知,中國沒有同性戀,因為這是種類似犯罪的行為。那個高個子講,他有材料證明,中國不僅有同性戀,而且他們還有活動。為了支持他的觀 點,他會將有關材料放到我的鴿子籠中(信箱)。 由於我的英文程度不太好,無法進行深入討論,加上對他們討論的題目不感興趣,當晚我提前離開了會場。後來,我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了,也沒再參加他們的任何 活動。

沒幾天,我真在我的信箱中發現了一些影印材料,還有他的留言。他不時地邀請我參加一些活動,我都沒去。不過,他毫不在意,每當在路上或飯廳中相遇,他都像 一個老朋友那樣打招呼,聊天。 正好沒多久是新年了,我覺得挺過意不去的, =要知道那些影印材料都是他自己付費的,想想要不然做些中國飯請他,也算還了人情。 我在他的鴿子籠中留言,定下聚會的時間。

那天,我在公用廚房中用簡陋的廚具和有限的原料,做了幾樣中國飯。 他和他的那個一起來的,他們帶來了飯後甜點--牛奶布丁和巧克力餅乾。他和喜歡湯圓,吃了很多。 出於禮貌,他們要回請我。他的那個做的飯,可以說,廚藝上一點也不遜於女人,他的巧克力餅乾做的好極了,我後來試過幾次都沒成功。當他的那一半過生日時, 他又邀請我去。正是通過和他們接觸,我才對同性戀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是美加雙重國籍,出生在美國,長在加拿大。奇怪的是,他是雙胞胎,有一個和他長的一模一樣的哥哥,他哥哥是正常人,娶妻生子。 他則是從小就對女孩不感興趣,長大后,當律師,後來此自費讀法學博士。他原來有過一個男友,分手後到此找到目前的這個人。他媽媽是護士, 也理解他的選擇。他人很善良,長的也一表人材,高高大大的,脾氣也好,經常遷就那一個,有時還要像哄女孩子一樣哄著他。

他的那一個是世家子弟,在另一個學院,人長的秀氣,有些女氣,做事也是,洗碗,做飯,嘮叨,撒嬌。當他吃飯時,叫他的吃像為豬。我是認識他之後才知道那一 個的。從心裡說,我不太喜歡他,因為他的心態有些怪。可以感覺出, 他也不太喜歡我,不知是不是怕我將他轉成異性戀。

當知道他是同性戀后,交往反而很輕鬆了,因為精神上沒有負擔,不用擔心陷得太深。後來,他們兩人前後雙雙獲得博士學位,他找到在大學里教書的職業,那個人 好像還在原來的學院繼續做博士后。當我回國后,他還把他們獲得博士后的雙人畢業照寄來。照片上,兩人一付幸福的微笑。90年代初,他和他媽媽來中國旅遊, 我陪他們遊覽了天安門,請他們在和平門吃的烤鴨。席間,面對著金黃色的烤鴨,他還講,如果他的那個知道了要嫉妒死,因為他最喜歡吃了。

就我的粗淺感覺,同性戀和異性戀的人差別不是很大,在對待對方的真誠上同樣的一片真情。他告訴我,他同樣是珍惜感情的,與男友同樣是相守多年。他為了那一 個,畢業后留在了當地而不是回到美國尋求事業的發展,因為那一個的專業在美國不好找工作。他們和一般的夫妻一樣,經濟上不分彼此,他們共同租房,同吃同 做。 就人品而言,他絕對是個好人,待人真誠,善良。 他曾有些非常要好的女性朋友,好到女的可以和他談論她的男朋友的問題。也許同我一樣,同一個同性戀打交道時的戒心要大大小於同異性戀的人打交道,不用擔心 感情上受騙。我曾幼稚的問過他,異性之間那種戀愛的激情,同性戀是否會有,他給了我肯定的答覆。也曾和他開過玩笑,如果他不是同性戀,真想他做我的男朋 友。對此,他一笑解之。後來看過一些資料,同性戀是生理上的,是先天的,據說大腦和異性戀的人有點不同。

因為認識了他,使我對同性戀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後來,在澳大利亞的狂歡節上,看到同性戀大遊行,對此又有了更全面的更正:同性戀人如同我們異性戀人一 樣,他們中間有些很爛的人,但也可以有一些很好的人。已故作家王曉波的妻子,社會學家李銀橋博士曾對中國的同性戀做過專門的研究。我不是同性戀,但對於這 些人,我是持寬容態度的,只要他們不危害社會,妨礙他人的正常生活,應給他們以一定的生存空間的。之後,我再沒有認識任何其他的同性戀,和他也因為時間的 推移而失去了聯繫。 我只能祝願他生活幸福--無論是和誰在一起,身體健康--別染上艾滋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6: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