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東依西靠,頭重腳輕

作者:delilah  於 2007-11-11 10: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探親系列|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這話形容北京的新型建築特色,非常貼切,但沒有貶義。
90年代,北京的新建築雖不少,外形上,還是中規中距的方形,長方形,或垂直,或橫向, 2000年後,建築界吹進一股新風,據說還是緊跟國際新趨勢,北京的許多新建築,外形上不拘一格,外行人看來,倒是東依西靠,頭重腳輕。這些新特的建築, 給北京市容增色不少,使之更像個國際化的大都市。
據說,市中心不讓建高層建築,這些奇異的建築群,多在2環以外,從我住的地方一眼望去,已看不太 見4-5層的高樓的,都是一片鋼筋水泥的巨樹森林建築群。坐車從東2環和三環之間走過,總能看見不少新穎的建築,如中國海洋的大頭辦公大樓,東大橋 soho 的多邊菱角形大廈,央視在建的新辦公樓---2座高樓相傾,最後將連成一棟大樓。市北,奧運村有聞名的鳥巢,也是頭重腳輕,一幅筋骨肋條外翻的大頭照。 人們斤斤樂道的國家大劇院,倒是穩重,地基大於屋頂,外形像個倒扣的碗,外號雞蛋。但對此項目,爭議較多,直覺上,建築隱藏著安全隱患。今天,人們仍對那 位屢建屢塌的法國設計家不屑一顧,只是祈禱,願鳥蛋的命運比他前幾個建築項目要好些。
為迎奧運,北京許多老舊的建築,加固粉刷外牆,我們走後,老媽說,她住的樓也粉刷了。粉刷后的大樓,看起來很新,也很漂亮。對這種省時,花費小,見效快的工程,丈夫稱之為拉皮,因外牆是建築物的麵皮。
世貿天街,是朝外大街許多著名景點之一,前身是北京藥廠,近2年才建成的,建築物看起來很現代,有點法國風格,著名景點是商業步行街,街道兩旁有商店,飯店,酒吧,咖啡廳,天階上的大屏幕長廊和超大型電視,走在那裡,感覺就像是在國外大城市的街上。
這些新建築,給附近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息場所,當然,哪些地方的消費水平也較高。不過,附近的居民也有許多省錢的辦法。如,在世貿天街看大屏幕,不坐酒吧,站著或者坐在花壇邊上看。
中 秋節晚飯後,我,丈夫,老弟和老爸,到世貿天街散步---老媽沒興趣不去。老弟說,每天有許多人在那裡休閑,看天街大屏幕上的游魚,花草圖景,聽音樂,老 弟也是那裡的常客。我們到那裡,已有許多人坐在花壇邊等著天街大屏幕的放映。如是我自己去,肯定也是坐花壇的主,但老爸坐花壇會著涼,病了就麻煩了。老弟 看老爸走累了,說到酒吧坐會。那個酒吧位於天街北面,很冷清,就我們一桌客人。超市裡3元一聽的青島啤酒,酒吧要價35元,但這裡的租金高,顧客又少,酒 吧也不一定掙錢。因是中秋,酒吧還送了盤月餅。
探親的日子,總和中秋節擦肩而過,已很久很久沒在家過中秋節了。今年的中秋之夜,和家人坐在天階的大屏幕下,品著久違了的中國啤酒,傍晚的秋風吹著,看著天幕上的游魚,花卉,欣賞著優美的音樂,感覺到難得的身心放鬆,登時覺得, 人生的極樂,不就是節日能和家人在一起。
後來,又多次走過那裡,那個酒吧的生意依然不好,和它隔街相望的南街上,也有許多酒吧,顧客則很多。老弟說,因南街酒吧的酒水,比北街的那家便宜些。
這兩年,北京大興土木,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幾乎1年1個樣,許多地方,一年不去,再去就有可能找不到地方。
我不懂建築,那些建築,看著很美,但又點不知所錯的感覺,以至我們賓館的經理都說,這幾年,雖然北京發展很快,新建築很多,現代化的很,但長期以往,他擔心,會失去了老北京的建築風格,北京將不再是北京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delilah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1: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