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改變他人」,這個想法有毒

作者:雜燴飯  於 2017-10-20 15: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愛情婚姻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價值觀里,不是嗎?

 

即便在別人看來匪夷所思的選擇,在那個人的心裡也是對的。

 

每個人之所以去過「那樣」的生活,過得和你不一樣,想得和你不一樣,是因為他的當下,他的世界,他對世界的看法和取捨,就是那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世界,即使兩個人關係多麼親密,也不代表兩個人擁有一樣的世界。


如果大家都「明白」這一點,那麼就會減少很多很多的煩惱和痛苦。

 

我覺得了解了這一點,才能了解關係。

 

掌握提升關係的方法,這只是一個層面而已。根本的道路,是要能夠在關係中看到他人。


1.想控制他人而不能,你會感覺很受傷


「我老公實在讓我看著難受,明知道他那個弟弟怎麼幫都沒用的,可是他還是拒絕不了總是不斷借錢給他,為這個我和他大吵過,冷戰過,我離家出走過,我和我公婆也翻臉了。真的很累,我真的不明白,他明知道這是不對的,為什麼還是要這樣?他是不是應該看看心理醫生?」


一個大學時代的好朋友,昨晚在微信上向我緊急求助。把家庭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她,給人感覺一直是個好妻子好媽媽,晚上突然跟我宣洩情緒,訴說內心的煩惱,我想她一定是對老公「忍無可忍」,對這種關係的現狀相當痛苦了。


我給她的建議並不是,她的老公應該去做心理諮詢;


而是,告訴她,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判斷,和判斷背後依託的一大套價值觀體系。


如果你一定要他認同你的道理,或者所謂的正確和道德,那其實是無視了他的評估和判斷,試圖去控制他改變他。

 

如果你堅持說,我是為了他好,那是為了控制找理由。


如果你因為無法改變和說服他而難受萬分,那其實你因為你的執念正在付出相應的代價。

  

大多數人的痛苦,都是因為對他人的執念。

想控制改變他人而不能,於是就會很痛苦。

 

但是如果糾正了認知,建立合理化認知,這種執念和因此產生的痛苦就會立刻減輕

——這正是人本主義認知療法的理念。

 

你怎麼認知這個世界,你對自己和他人持有什麼觀念,

決定了你會快樂還是痛苦,糾結還是平靜,

而並不是你擁有的現實可以打多少分,決定你的心情。

 

我好朋友的老公,明知道屢次借錢給不成器的弟弟,是助長了弟弟好吃懶做的習性,對這個弟弟長期來說也沒有什麼好處,甚至可以說是害了弟弟,還給自己的小家庭帶來經濟的損失,會影響夫妻的感情,有這麼多的壞處——但是好朋友的老公為什麼還是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這樣做呢?

 

答案當然是有的。在他的心裡。


放下控制和改變他人的執念,你才有可能看到和接納別人所想和所做與自己不同的真相。

 

2.「選擇性看見」,是為了理直氣壯地控制


我的好朋友,只看到「借錢給弟弟這件事不對」,很難接受老公竟然不能按照道理做對這件事情,很難接受老公在這件事上重複犯錯難以改正,所以很痛苦,連帶對親密關係也感到失望。

 

可是如果她能看到關於老公的真相,那麼她的失望和痛苦就會減輕。

 

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到真相?


因為不想看到。


因為人性很難做到真正的無私。我理解的無私和高尚,不是你去改變他,救他於你所認為的水深火熱,而是接納他的一切,讓他平靜地活在他的價值觀里,直到他真的拋出了需要改變的信號。

 

沒有真正的無私,我們都有自己的目的,所以我們總是「選擇性看到」我們想看到的,我們要求他人時,必須要證明我們自己是對的,我們需要給自己「改變他人」提供一個理直氣壯的理由。


於是,所謂的「對」產生了,道理產生了。

 

但是,如果能看到你的對不一定就是他的對,並且接納他的內心感受與你不同,才是親密關係里的包容之愛吧。

 

反之,就是控制。


覺察了你在控制,也就覺察了對方的真相。


很多人的內心台詞是這樣的:


「我這麼愛你,為你付出這麼多,為你著想,苦口婆心,可你卻一意孤行,完全不考慮我的感受,這還是愛我嗎?」

 

但其實,這就是在一個人「選擇性看到」的「不合理認知」中產生的痛苦。


說迴文章開頭的故事。我的好朋友也覺得老公的所作所為讓她受傷,甚至覺得自己不被尊重,感覺孤獨。

 

可是,她如果能「看到」——


身為她老公的這個男人,假如拒絕借錢給弟弟,要承擔的那種強烈的內疚感;面對思想比較「落後」的父母的責備,聽到父母的嘆息,隨之而來的對父母和原生家庭的背叛感,她就能體會到這個男人內心的煎熬和糾結——理解他所處的現實,接納他內心的感受,我想這才是愛吧。


如果我們做不到這樣去愛別人,那麼在別人不能如我們所願時,至少也不需要上綱上線到「他不愛我」的程度,因為這樣就減少了對自己的傷害。

 

就事論事就好。

 

如果做不到就事論事,做不到看到對方的「真相」,一味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好」,而不考慮對方的感受,不考慮對方做不到這件事背後的原因,那麼傷害家庭和感情的,甚至讓關係失敗的,並不只是對方,而是雙方。

 

當然,如果他不改變而讓你覺得無法接受,終止關係,或者改變關係,劃出自己的界限,是你的自由。

 

將有關自己的一切放在自己的界限之內,讓他人生活在他的價值觀和人格里,你就會在關係里放鬆。

 

想控制結果和關係的人,當然會累。

 

3.讓他活在自己的價值觀里,是對他人的尊重


除了「我」之外的,都是他人。無論我們有多麼親密,我們都不是處在一個感受世界里。


也許很多人都記得自己曾經面紅耳赤地和對方吵架,堅持自己的觀點,拒絕聽對方說的話,我也有過這樣的時刻。

 

但是,吵歸吵,表達歸表達。如果一定要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對方認同並執行「你的正確」,那就和愛無關。僅僅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界限的擠壓而已。

 

很多時候這樣做並不會讓我們達到目的:


當你試圖擠壓對方死守的那個界限時,即便在你看來他的界限和取捨是那麼的不合理,你都會品嘗到對方的拒絕,甚至滿含憤怒的攻擊,久而久之,這種對峙和傷害會影響親密關係。

 

還沒完,接著,我們還往往慣性地把親密關係損壞的罪過,全部丟給當時沒有聽自己的做出妥協和改變的對方。

 

這不但會造成關係的失敗,還會造成自己的無法成長。


這是我所看到的很多關係中的問題和不合理認知。

 

一個人如果真正愛自己的伴侶,就會感受到他做出錯誤的決定的真正原因,做出不合理取捨的真正用意。


因為在他感受的世界里,他此刻只能如此。


也許有一天他會如你所願改變,但那一定是來自於他自己內心的轉變。基本和你無關。


借錢給弟弟的男人,為什麼會不顧現實和道理屢錯屢做?


因為他體驗到的內疚感和背叛感他無法承受,所以他也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逃避會傷害夫妻關係,將來也會對弟弟的成長不好這樣的負面結果,他不可能做到正確,因為他有他的潛意識模式,內心感受機制,有他承受的範圍,有他願意麵對的和不願意麵對的事情。


他就是他。他是一個人。

 

所謂他人,就是他的出生環境,成長背景還有基因都和你不同,他的每一個過去都和你不同。所以他對於同一件事情產生的感受也會不同。

 

我們常說「換位思考」,在發生關係衝突時,這當然是一種高情商的體現。


但是最高的情商,是共情。


不只是你將自己擺入他的現實,去體驗你產生的感受,而是走進他的內心,去接納和體驗他的感受。


前者是「換位思考」,後者是「共情」。

 

如果我的好朋友只能換位思考,那麼因為她和她老公成長環境思維理念的不同,會導致她一旦進入老公的位置,得出的結論就是「如果是我,我肯定不會再借錢給我弟弟了!」,因為在她的潛意識模式和價值觀體系里,這個她不會感受到強烈的內疚和背叛,沒有這種感受她就可以做出那種選擇。毫不費力。


這個她不是他。

 

但是共情是,理解他的不能,理解他跨越不了的關,理解他無法迴避的感受。共情是站在他的位置,用他的心和他的眼來看這個世界。

 

這才是更高級別的理解。在關係里,這才是愛,才是接納。


我不想說這是一種高尚或者正確。我只想說,如果你做得到,你將會真正獲得幸福和平靜,以及自我。

 

你對他人的不同的接納,就是對自己的放過。你因此會獲得平靜,以及力量。

 

你的故事也永遠無法在別人身上複製,讓他人活在他人的價值觀里,正是你的強大。

 

4.結語


剛看完《我的前半生》,唐晶問子君,你為什麼要去深圳,為了我去沒有必要。 

子君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值得去大力維護的東西,可以是一件事情,也可以是一個人。我是為我自己走的。」

 

這個「大力維護的東西」,就是價值觀,或許有對錯,但是它仍然是這個人內心的世界的寫照,在這個內心世界里一切都有著獨屬於這個人的排序。


你不需要認同,但你得接受這個現實。

 

以一個小故事結尾。


一條河,甲曾經淌水走過去,


他對不敢淌水過河的乙說,走過去就好,其實河水最深處不過到脖子而已。


乙就能走過去嗎?即使兩個人一樣高。


甲說有啥不敢走的,一下把那個觀望的人推下去,


他想著這樣乙自己站進河裡發現水不深自然就能過去,


但是甲不知道乙膽小到恐水並且心臟不好,有過被水淹的內心障礙,


結果就是,乙掉進水裡的一刻,就被嚇暈了。


很多時候,你以為他能和你一樣走過去,但其實他可能就被淹死了。

 

他無法像你一樣,無法改變,一定有他此時此刻的原因。

 

有的人只有在他的價值觀里才能存活。這也是活在當下。不管當下如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4: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