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關羽是怎樣成為民間「武財神」的

作者:sangziteng  於 2016-12-30 11: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武財神, 民間

  作為一種持續已久的文化現象,關羽崇拜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積澱為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關羽崇拜離不開關羽形象的塑造。關羽形象的塑造有文學、戲劇、曲藝、圖像等多種形式,其中圖像最方便易得、最流行普及,因而對關羽形象的建構也最複雜多元。尤其是,不同歷史時期藝術家的各種創作,體現了時代的特點,切合了群眾的需求,使關羽形象深入人心。

  真實人物本身並非完美無缺

  中國傳統社會歷來存在多神崇拜,歷史、戲劇、神話及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凡能解困消災、增福添利的都有可能受到崇拜。但只有對關羽的崇拜超乎尋常,不僅長盛不衰、香火鼎盛,而且遍及全國乃至海外。他被尊為「武聖」,風頭甚至較「萬世師表」的孔子有過之而無不及。清人趙翼曾感慨:「今且南極嶺表,北極寒垣,凡兒童婦女,無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

  關羽為何會受到古往今來國人的普遍崇拜呢?毛宗崗認為,《三國演義》塑造了智、義、奸三個奇絕人物,關羽即為義絕,「青史對青燈,則極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則極其英靈。秉燭達旦,人傳其大節;單刀赴會,世服其神威。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霽月光風……是古往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因此,儘管關羽作為真實的歷史人物並非完美無缺,史稱其「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但他身上所被賦予的忠、義、仁、禮、信、勇等品德,卻是中國傳統社會所嚮往和追求的。

  大體說來,中國的關羽崇拜經歷了這麼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一名戰將,關羽在荊州和蜀地民間被蓋廟祭祀。

  第二階段是隋唐時期。佛教介入民間的關羽崇拜,製造關羽顯靈傳說,封其為護法神,而官方也將之作為諸多武將之一配享武成王廟。

  第三階段是宋元時期。道教、儒家追隨佛教,分別將關羽列入自己的信仰或學說體系之中,使關羽崇拜不僅僅處江湖之遠,而且居廟堂之高。宋朝皇帝還為關羽賜廟額,初封忠惠公,再多次封王,成「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元朝皇帝除繼續封王外,還「遣使祠其廟」,以至於關廟林立,遍布城鄉。

  第四階段是明清時期。儘管明朝官方也敬關羽如神明,祈求其佑護海疆,但並未給予特別的待遇。倒是清朝十分尊崇關羽,還在關外時就已立廟祭祀,並賜廟額「義高千古」。入關后,更是將關廟載入祀典,歲時致祭,並不斷製造關羽顯聖的故事,予以加封。從順治九年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起至光緒五年,累封字數達到26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君王好高髻,城中高一尺。清朝歷代皇帝對關羽的垂青和抬愛,把全民的關羽崇拜推向了高潮。嘉慶初年,洪亮吉流放伊犁時,就見到當地凡有人家集居的地方必有廟,廟必祀關羽。

  第五階段是民國時期。雖然帝制被推翻,但關羽崇拜依然繼續。民國三年,袁世凱下令將關羽和岳飛合祀武廟,凡軍人宣誓大典都要在武廟舉行。

  從令人畏懼到忠義勇的化身

  關羽從一名武將被推上神壇是一個人為的漸進過程。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一個文化現象,反映了千餘年來民眾的心理訴求和價值取向。既然將關羽尊之為武聖,奉之為神明,那必然要供奉關羽像,才能夠頂禮膜拜,於是便出現了許多畫作和雕像。

  關羽畫像的最早記錄出現在《三國志·于禁傳》中。據載,魏文帝曹丕趁于禁拜謁曹操高陵時,預先令人在陵屋中畫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于禁事。于禁見后,羞愧發病而死。但文中沒有敘述關羽的樣子,其真容如何不得而知。此後,相傳唐代吳道子、五代后蜀趙忠義等都曾畫過關羽像。據此,清代學者俞樾推斷至遲至五代時關羽圖像已經盛行。但嚴格說來,別說五代,就是宋元時期的關羽像,至今都難得一見。

  不過,藉助文學作品及戲劇舞台,約略可以彌補一些缺憾。根據唐宋筆記小說,在宋以前,關羽雖然具有神力,能夠顯靈,但主要是以厲鬼的形象出現,人們「懼神之靈,如履冰谷」。由此可以想象,關羽的形象不會好到哪裡去。

  入宋以後,中國的政治文化出現轉型。剛剛經歷的一場亂世,不僅破壞了漢唐以來的社會權力結構,而且改變了人們的文化思想觀念,關羽由此從令人畏懼逐漸轉至受到敬愛。宋孔平仲云:「京師有富家子,少孤專財,群無賴百方誘道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戲,每弄至斬關某,輒為之泣下,屬弄者且緩之。」影戲只是宋代興起的「說三分」行業的一種形式,此外還有說書、雜劇、傳奇等。這些俗文學樣式塑造了不少三國人物,「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關羽的形象自此日益豐滿起來。

  隨著宋代民族鬥爭的加劇以及理學正統觀的興起,蜀漢成為正統,關羽更被作為忠、義、勇的化身廣為渲染。同時,宋朝皇帝對關羽多次追封,又進一步提高了他的政治地位。於是,在《三國志平話》和元雜劇里,關羽被有意美化和神化,其形象為「雄赳赳九尺二寸虎軀立,棗紅臉兒,圓睜睜丹鳳眼,左右緊橫卧蠶眉,三綹美髯過玉帶」,舞台扮相則是「蟒衣曳撒、紅袍、項帕,直纏、褡膊、玉帶、帶劍、三髭髯」。

  歷代文人共同創造的「典範」

  《三國演義》是一部集《三國志》以降的史書、平話、傳說、雜劇之大成的通俗小說,被金聖嘆評為「第一才子書」。作者羅貫中將歷史上的各種關羽故事進行加工整合,賦予關羽忠義品質和儒者氣象。同時又不過分溢美,也寫他的缺點和錯誤導致其兵敗被殺、身首異處,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同情和惋惜。在不以「成敗論英雄」中,世人對他更加敬重和愛戴。

  由於羅貫中對關羽的刻畫「故事有趣、情節生動,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符合人們的理想和想象,所以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皆喜聞樂道。誠如清人王侃所言:「《三國演義》可以通之婦孺,今天下無不知有關忠義者,演義之功也。」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藝術形象進一步定型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隨著小說的風行,關羽高大、紅臉、美髯、丹鳳眼、卧蠶眉的外在形象便深深地定格了。這個形象實際並非一人之力,而是成於眾手,乃歷代文士、藝人等共同創造的一個理想的偶像。

  在創造這個偶像的過程中,除不斷改進的外形設計外,人們還逐步為關羽編造了一些附屬元素,使其形象更加鮮明突出。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穿戴方面,頭裹青巾,衣著綠袍;用具方面,坐騎為赤兔馬,兵器為青龍偃月刀;隨從方面,有周倉、關平伴隨左右,通常是前者持刀、後者捧印。這些元素在《三國演義》中全部得以展現。毛宗崗在《三國演義》寫至關羽兵敗被殺時評論:「平也、倉也、馬也、刀也、巾袍也,皆宜與雲長並垂不朽者也。」可見,關羽的形象經《三國演義》塑造后便典範化了,而「平也、倉也、馬也、刀也、巾袍也」作為標配一樣模式化了。

  如今可見的最早關羽畫像,是1909年出土的金代版畫《義勇武安王》。這幅畫描繪的是關羽指揮作戰的場景。關羽居中坐在靠背椅上,威武堅毅,雙手握拳放在膝蓋上,眼睛緊盯前方,似在一邊關注戰場上的瞬息變化,一邊聽前立兩戰將彙報戰況。關羽背後立著三員將領,一人捧印,一人擎著關字旗,一人緊握青龍月偃刀,背景則是松樹、岩石等。

  從畫面內容來看,可以看出四點內容:一是版畫以「義勇武安王」為題,表明關羽已被封王,但畫中並未賦予其王的扮相,仍然如實反映關羽本來的戰將身份; 二是至遲在金代關羽已是「丹鳳眼,卧蠶眉,五綹美髯」的形象,比《三國演義》所描寫的「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早;三是構圖以關羽為中心,其他人如眾星捧月般環繞在四周;四是關平捧印、周倉握刀的組合已經出現。這種畫法後來得到延續,成為關羽畫像的一個基本樣式。

  由武將演繹為儒士財神帝王

  到了明代,朝廷注重關羽的軍事能力,希望他能夠幫助鎮撫海疆、佑護百姓。因此,明代畫家延續金代的畫風,著重表現關羽作戰神勇的一面。宮廷畫家商喜的《關羽擒將圖》即是如此。該圖取材《三國志》,描繪關公水淹七軍、生擒龐德的故事。圖中,關羽坐在岩石上,身材魁梧,雙手抱膝,內著盔甲,外披綠袍,「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其他人分佈在周圍,且身材比例相對較小;畫的背景是松樹、岩石等,這當然是為了映襯關羽的偉岸和威猛,但也與文人畫的流行有關。

  文人畫追求意境,專以山水、花鳥等為題材,自唐代出現后,逐漸被文人推崇,成為畫壇主流。所以,為了追求所謂雅趣並躋身文人畫行列,很多畫作往往會以山水入畫,這在關公畫像中同樣體現得比較明顯。金代關羽版畫及商喜《關羽擒將圖》都有山水畫的內容,但好在全圖重在突出關羽,因此沒有喧賓奪主。與此相反,明代另一個畫家李士達的《關壯繆立馬圖》顯得有些另類。在這幅圖中,關羽騎馬,周倉肩扛青龍月偃刀緊隨其後,背景卻是崇山峻岭、繚繞的雲霧、潺潺的溪流以及高聳入雲的松樹,使得作為主體的關公顯得渺小,似乎有本末倒置之嫌。

  進入清代,關羽受到更廣泛的喜愛。有關畫作不僅數量多,而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關羽的形象也呈現多元性,有戰將、儒士、財神甚至帝王等。丁元公《關公像圖》描繪的是作為武將的關羽和周倉立於雲端的情形。此圖構圖簡潔,作為背景的白雲除了點明地點外,還使整個畫面富有動感,烘托出關羽作為戰神、武聖的形象。焦秉貞三國人物冊頁中的「關羽像」則是儒士打扮——頭戴藍色雷巾,身穿圓領綠袍,手撫腰帶,面色紅潤,略帶笑意,儼然一位飽學之士。焦秉貞是宮廷畫家,他創作的關羽應該反映了當時清朝帝王對關羽的想象和認知,即關羽是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儒將。

  清代年畫《上關下財》則把關羽塑造為財神形象。關羽在民間深受歡迎,各行各業爭相奉之為保護神,財神即為其中一種。財神原有好幾位,基本都是文人,關羽加入之後,遂有文武之分。身為武財神,關羽有被單獨供奉的,也有與文財神一起被供奉的。這幅年畫屬於后一種,圖中關羽是帝王裝束,端坐龍椅上,神態安詳,氣象莊嚴。因為「關」和「官」諧音,因而還有官運亨通、財源廣進的寓意,在民間很討口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21: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