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東漢三國:一個單名流行的時代

作者:sangziteng  於 2016-12-30 10: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流行

  走馬樓吳簡《田家莂》里近2000田家人名全為單名,或與當時書寫不便等有關

  劉備、孫權、曹操……《三國志》中的人名,大多是單名。這是為什麼呢?

  長沙走馬樓出土吳簡中的《嘉禾吏民田家莂》,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田家莂》對當時民眾的姓名進行了記錄,其中的近2000個田家人名,全是清一色的單名。

  人的名字雖只有區區幾個字,其中卻包含著豐富的信息,既有尊卑的觀念,也折射著時代的變遷。

  為何都是單名?

  或因書寫不便,人名簡單最好 

  東漢三國,是一個單名流行的時代。走馬樓吳簡中的《嘉禾吏民田家莂》(簡稱《田家莂》),對當時民眾的姓名進行了記錄。審視其中的近2000個田家人名,人們驚訝地發現,這近2000個人名是清一色的單名。

  這究竟是為什麼?學者們有各種推測。有的學者認為,單名之風盛行,或與當時的書寫工具多為簡牘和絹帛有關。絹帛昂貴,簡牘也書寫不便,所記文字都以簡單為貴,所以人名也以單名為佳。

  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官方將編戶民人名整齊化的結果。或許是強制性的戶籍登記,推動了長沙地區的單名化進程。《田家莂》中出現的姓名可能不是人出生時就起的,而是在製作戶籍時為了方便記載而定的。

  單名是吳簡人名最顯著的特徵。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黎石生分析,也因為這個原因,《田家莂》中同姓同名者隨處可見,甚至連《三國志》作者陳壽、孫吳大將潘璋這樣的著名人物,在簡中也能找到同姓同名者。

  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孫休,為了給他的四個兒子取名,從古書上找了一些字進行整合,生生造出了幾個字,並昭告天下。這些字前無古人,既不犯諱,也能避諱,或許是個避免同名的好辦法。不過也有史學家評價,說他這是「造無況之字,制不典之音」。

  但在《田家莂》中,確實也可以發現有田家取名時使用了自造之字。造字起名之舉,或為後世所效法。唐代女皇武則天自名為曌,就是為人熟知的一例。

  大家愛取什麼名字? 

  或與軍事有關,也常見動植物名 

  1700多年前,三國孫權時代的長沙城,在吳簡中名叫臨湘侯國(相當於一個縣級市),由長沙郡管轄,是郡治所在。臨湘的意思,就是長沙城是依湘江而居。孫吳時,臨湘居民喜歡取什麼樣的名字?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高凱進行了統計。

  其中,有不少民眾選擇與軍事有關的字眼取名,如吳將、張軍、吳軍、呂兵、張卒、五戟、周弩、朱刀、陳胄、朱戰等。這一起名趣向顯然與當時國家分裂、社會動蕩、軍事頻仍的時代特徵相關聯。

  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字眼也不少,如張買、林賣、李租、黃倉、蔡庫等。這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當時孫吳長沙郡的商品經濟狀況及租稅繳納狀況。

  還常見以動植物名稱起名。據不完全統計,簡中以動植物名稱起名的田家人名有130多例,所涉及的動植物多達50餘種,有禽類、獸類、蟲類、魚類四大類,植物則大致可分為樹木、果木、草本、蔬菜、糧食五大類。這種取名趣向,應與當時長沙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有著直接的聯繫。

  黎石生還發現,簡中還記錄了不少以「仙」為名者,如鄭仙、曹仙、黃仙等,或與當時道教盛行有關。

  當時有哪些大姓? 

  謝黃烝李潘鄧為當時大姓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魏斌綜合走馬樓吳簡和湖南地區出土的其他考古材料,認為漢末三國之際,長沙地區人口較多的大姓相對固定,謝、黃、烝、李、潘、鄧為長沙人口大姓。

  其中,烝姓是《田家莂》中出現最為頻繁的姓,有百餘例。從其身份來看,多有出任軍政吏員,參與軍事指揮和行政管理。可見這一族姓在當地的社會影響表現出一定的強勢,是三國吳時長沙地區的大姓。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子今、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馬振智注意到,在烝姓分佈的地域不遠,有江名「烝水」,又有「臨烝」及「烝陽」地方行政機構建制,推測烝姓的形成或許與這一情形有一定的關係。

  直到明清,還有史籍記錄了「烝水」之稱。在《明史·地理志五》「長沙府」條下:「西有湘水,源出廣西興安縣,流入境,合瀟水、烝水北流。」古之「烝水」,現代地圖已經標示為「蒸水」。

  然而,當時戶口數量首屈一指的烝姓,不知是何原因,在後世全無蹤跡,諸多姓氏學專著竟然也沒有記錄。烝姓的下落,成為一個歷史文化之謎。

  [姓氏中的「遷徙」] 

  較多中原姓氏,可見外來人不少 

  臨湘周邊地區,漢初以來就是郡國治所,「外來人口」應該不少,比如吳簡中人數很多的劉姓,可能就與劉姓長沙國的統治有關。

  通過孫吳之際長沙地區的姓氏結構,專家們對當時人口遷徙、民族融合的情況進行了分析。

  魏斌就指出,吳簡中出現了不少中原地區的常見姓氏,可以推測臨湘周邊必有相當規模的中原移民或其後裔。

  秦漢先後向嶺南用兵,據稱就有兵卒留居未歸。而新莽和東漢末期的政治動蕩,都是促成中原人口南遷的重要契機。此外,可能還有經商、官府組織的徙民等。

  另一方面,人口較多的大姓很多應來自秦漢以來土著民的持續編戶化,並大規模推廣使用漢式姓名。與此同時,那些沒有被納入編戶系統的土著民,在與漢文化的接觸中也逐漸採用漢式姓名。長沙郡一帶,早年是有大量非漢族的蠻族所居住的地區。

  日本學者滿田剛通過比較吳簡姓氏和史籍所記的蠻、山越、南越等姓氏,認為吳簡中的胡、石、張、田、魯、向、文、梅、秦、陳、李、潭、鄭、雷、趙、潘、黃、桓、孫、區、樊、仇等,可能都是蠻族採用的漢姓。

  [姓氏中的女性] 

  女性常以「母」「妻」等出現,不書姓 

  走馬樓簡牘中存在女性沒有名字的情形,此外還多有「有名無姓」的情形。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等推測,女子大約只有在作為「戶人」,或者單獨發生經濟交往時,在有關文書中才記錄其姓。通常以「母」「妻」「小妻」「子女」「戶下婢」出現時,都不書「姓字」。這種「婦人無姓」的情形,或許與「婦人無名」一樣,也反映了當時女性社會地位與男子不平等的事實。

  此外,走馬樓吳簡中,女性人名用字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汝」。而「汝」的本義是「女」。「姑」的出現頻率也相當高,除了作為特定的親屬稱謂,「姑」也可以作為女子的通稱。直接以「女」為名字的也有好幾例。此外,還有不少以「妾」、「婢」為名的。

  下層社會女子大量以這些女性通稱作為名字,是以男子為中心的傳統社會中,女性的名字受到輕視的表現。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23: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