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預苦期靈修第三十一天 不配得的憐憫

作者:kbm  於 2021-3-19 20: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預苦期靈修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憐憫, 救贖, 恩典

  路加福音7章1-7節

  「耶穌對百姓講完了這一切的話,就進了迦百農。有一個百夫長所寶貴的僕人害病快要死了。百夫長風聞耶穌的事,就托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去求耶穌來救他的僕人。他們到了耶穌那裡,就切切地求祂,說:『禰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為他愛我們的百姓,給我們建造會堂。』耶穌就和他們同去。離那家不遠,百夫長托幾個朋友去見耶穌,對祂說:主啊!不要勞動;因禰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禰,只要禰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

  百夫長知道他不配從主耶穌那裡得到任何東西。
  因為百夫長的態度,主耶穌反而應允了他的請求。

  百夫長自知不配勞駕主耶穌到他家裡醫治他的僕人,但那幾個被派去見主的朋友卻認為百夫長是配得的。「百夫長風聞耶穌的事,就托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去求耶穌來救他的僕人。他們到了耶穌那裡,就切切的求祂說:禰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為他愛我們的百姓,給我們建造會堂。耶穌就和他們同去。」(路加福音7章3-5節)。

  只要我們認為自己的禱告是配得蒙神垂聽,我們的祈求就不一定得到神的回應,因為那些讓我們有感動向神求的事,不一定合乎祂的旨意。神的意念是高過人的意念。我們口裡說我們是因信稱義,然而我們的舉止好像是靠行為得救。我們心底里會認為,「如果我在行為上是個好人,神會回應我的祈禱。」因此,我們就會不斷地嘗試、努力行善、去教會、遵守教義,並希望神必有所作為。我們的心態就好像那幾個長老一樣。

  但是,當我們的人生陷入危機、困境時,我們就會突然開始像基督徒一樣的祈禱。在逆境中,神幫助我們看清楚自己過去的義行只不過是祂眼中的「污穢衣服」而已。甚至當我們儘力做好基督徒的本份時,我們的內心也充滿了求自己的益處、自豪感、自我、有時行善、有時行惡的念頭。遇到麻煩時,我們就會意識到不是靠例行公事地每日晨修就可以救自己,真正能幫助我們,使我們人生的危機轉為契機的,唯獨神自己。

  對我們而言,偶爾感到無路可走是件好事。絕望的局勢使我們重新來到神的寶座前,承認自己的罪,需要祂的赦免。我們不再吹噓自己有多好,我們只能向主哭求:「主耶穌,求禰憐憫我。」

  主耶穌的救贖是白白賜給凡相信祂的人。只要我們迫切需要神的救恩,就不要耽延向祂的認罪悔改。除了借著主耶穌讓我們與神和好之外,世上沒有其他的救法。我們不能靠自己得救。當我們心想自己還不錯時,救恩就離我們很遠了。

  我們需要謙卑、倒空自己,來到神的施恩座前求。神必幫助我們除去傲慢自大,叫我們認清自己的本相,耶穌基督必立時改變我們的生命。

  親愛的主耶穌,在我們最需要拯救的那一刻,禰賜下憐憫,是我們不配得的。感謝主!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3: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