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神祭壇的呼召

作者:kbm  於 2019-7-17 23: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羅馬書|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祭壇, 活祭, 實踐, 呼召

沒有勸勉的教義,使人只有頭腦的知識,心裡卻沒有情感;沒有教義的勸勉,使人內心只有情感,卻缺乏頭腦的知識。人若認識真理,回應真理,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個行善的人。

  羅馬書12章1節: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羅馬書8章13節

  「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

  我是在八、九歲時,第一次回應了神的祭壇呼召。那年夏天,我參加了教會暑期聚會。在會上,我看到在孟加拉國擔任醫療傳道,那位仁心仁術的奧爾森外科醫生(Viggo Olsen)。他拿著手術刀向赴會的少年人發出挑戰,鼓勵我們獻身服事主,作合乎主來使用的器皿。當我想到家父也是位外科醫生時,那天晚上,我就回應了祭壇的呼召。

  也許你不熟悉「神的祭壇」是什麼。簡單說,在舊約聖經時代,它是指一個用土或石頭造的向神獻祭的地方。在新約時代,主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一次為我們獻上完全的祭,所以我們現在所指的是一個屬靈的,隱形的,神的祭壇,是一個我們向神表明願意犧牲什麼,擺上什麼讓祂使用的地方。由於神對人的呼召,常常經由神的僕人,藉著講台上所傳的神的信息感動聽眾,傳道人或牧師在信息之後就會邀請會眾,若對講道有感動時,做出明確的個人回應。這通常是當會眾唱聖詩時,有感動的人就會走到前面,並與牧師交談。在佈道會中,牧師通常會在聚會快要結束時,邀請那些決志相信主耶穌的人走上前來,回應神的祭壇呼召。

「神的祭壇」現今是指一個屬靈的,隱形的,神的祭壇,是一個我們向神表明願意犧牲什麼,擺上什麼讓祂使用的地方。

  今天的經文是勸勉信徒們獻上自己,為神所用。以下是我講解羅馬書的四個證道系列:神的好消息 (羅馬書1-4章)、在基督里的新生命 (羅馬書5-8章)、了解神的計劃 (羅馬書9-11章)、更新的生命 (羅馬書12-16節)。

  借著這篇講道,我開始講解羅馬書第四個證道系列——更新的生命。英國釋經學者多馬.格非利 (W. H. Griffith-Thomas) 解釋了羅馬書第12至16章的重要性。他所寫的內容,意譯如下:有了教義后,就有義務;有了啟示后,就有責任;有了基礎原則后,就要實踐 (羅馬書,第318 頁)。

  有了信仰后,就有行為; 有了信條后,就有品行。正確的思考最終是引導信徒們過討神喜悅的生活。如果基督徒生命的基礎,是對神和祂話語有正確的認識,那麼,建基於這堅實基礎上的基督徒,自然應該過聖潔敬虔的生活。只知道真理,是永遠不夠的; 在某個時候,我們必須開始活出真理。同樣,我們不能單單在頭腦上緊緊抓住真理; 在某個時候,我們也必須讓所信的真理緊緊抓住我們。關於擺在我們面前的羅馬書信息,約翰.斯托特(John Stott) 提醒我們「儘管我們在基督里開始有了新的樣式,…但並不保證我們自動就會活出聖潔的生命,信徒追求聖潔是需要付代價和下功夫的。」(羅馬書,第317頁)。

儘管我們在基督里開始有了新的樣式…但不保證我們自動就會活出聖潔的生命。

  約翰.霍爾主教(John Hall) 有以下的描述:沒有勸勉的教義,使人只有頭腦的知識,心裡卻沒有情感;沒有教義的勸勉,使人內心只有情感,卻缺乏頭腦的知識。人若認識真理,回應真理,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個行善的人。......除非人們曉得真理,否則他們不能實踐真理。然而,知道真理卻不實踐的人,在他們所行的事上都是徒然的。(引自多馬.格非利(W. H. Griffith-Thomas) ,羅馬書,第322頁)。

  求神賜我們有更新和開放的心靈,幫助我們實踐真理,以致我們有屬神的智慧和良善。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章1節) 。本節經文是以羅馬書第1至11章為基礎,它引導我們來到神的祭壇前,回應祂的呼召。

  它呼召基督徒有新的委身。
  它溫柔地向你懇求。
  它源於神豐富的憐憫。
  它導致整個人的轉變。
  它讓人認識並遵行神的旨意。

  我們可以從第1節的經文中,看到呼召的核心,就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神對人的呼召是親密的、個人的,不能逃避的。如果我們是基督徒,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地來到神的祭壇前,回應祂的呼召。正如解經學者韋爾斯比(Warren Wiersbe) 所說的那樣,「活祭的問題是,他會不斷地從祭壇上爬下來。」

呼召的核心,就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一、祭壇呼召的背景

  《聖經》記載,在舊約時代,祭司每日要宰殺公牛和山羊,並在主面前獻祭。超過一千五百年,祭司每天為獻給神所宰殺的公牛、山羊、綿羊、羊羔和所有其他的動物,我們可以想象殺祭牲所流出的血是血流成河。縱使如此,祭牲的血卻不能除去世人的罪愆。「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希伯來書10章4節)。

  在這一點上,我們發現了舊約與新約時代的區別。舊約的整個律法制度是為了讓猶太人為施洗約翰看見主耶穌的日子做好準備。「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章29節)。施洗約翰的聲明是多麼令人驚訝。第一,主耶穌是從天上來到世上,祂是神的羔羊。神所提供的「羔羊」就是祂自己的愛子。主耶穌是完美的祭物。祭司所宰殺的祭牲是預表耶穌基督。

  第二,主耶穌為除去我們的罪孽,甘願將自己獻給神,做贖罪的羔羊。在《聖經》中, 「除去」的翻譯,曾用於埋葬主耶穌墓穴的石頭被「滾開」一詞。當主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時,祂能一次「滾開」了我們所有的罪孽。我們所有的罪被消失、去除、塗抹、覆蓋,並永遠被滾開了。

  第三,主耶穌是神的羔羊,祂能夠除去世人的罪惡。 這是個驚人的事實。主耶穌的寶血有如此的大能,足以一次付清世人的罪價。凡信靠耶穌基督的人,不論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他們都能借著祂的救恩,罪得赦免。主耶穌已為你我的罪,付出了罪價,只要你相信祂, 你必得著永生。

  基督信仰,就是相信神差的派祂的兒子為世人的罪受死。主耶穌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約翰福音10章10節)。所有的宗教都是殊途同歸嗎?有誰能一次捨命就足以償還世人的罪價呢?然而,「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節)。

  教會今天不再需要獻公牛為祭

  今天,基督徒再不需要帶一隻山羊、公牛、鴿子到教會獻祭贖罪了。為什麼?因為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已經復活了。神的應許已經應驗了。主耶穌的寶血能夠一次償還罪的代價,因為罪的工價就是死,祭牲的血卻永遠無法除去我們的罪。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唯獨神的救恩是白白賜給那些願意相信耶穌基督的人。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救贖方法。其他宗教要求人遵守所有的教條和儀文,才能得到神明的保佑。神已經為世人的罪,借著基督的受死,成就了救贖大工。只要你向神說:我願意,就必得救!

  其他宗教都要求信眾積功德,多行善事,才能減輕罪孽,上天堂,例如:

  捐錢。
  去教堂或清真寺或廟堂。
  向神聖的圖像叩頭。
  燒香燭。
  整晚念經禱告。
  守宗教節期。
  施捨給窮人。
  獻祭牲。
  遵守十誡。
  受洗。
  遵循道德黃金法則。
  做個好鄰居。
  別惹事生非。
  遵守法律。
  不坐牢。
  要有禮貌、善良和寬容。
  更加努力。
  盡了能力。
  按照程序。
  好好過生活。

  以上所列舉的實例,的確是重要、是好的、正確和高尚的,但要借著「行善、積功德」才能上天堂的話,恐怕我們永遠都無法確定自己所做的是否已經夠多夠好。雖然我們今天沒有犯昨天的罪,但我們卻難保明天或後天,我們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犯罪,而不自知呢?

  但基督信仰是以恩典為基礎。「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羅馬書3章23-24節)。神的恩典,我們是白白得到的,是不配得的,完全是神的作為。如果我們必須做任何事情才能獲得或者是值得或者應得的寵幸,那就不是恩典了。基督信仰的核心是耶穌基督已經背負了世人的罪,祂的寶血已經洗凈了我們的罪。其他宗教都是靠行為,遵守教規、誡律來為自己贖罪。

  「神啊,有何神像禰,赦免罪孽,饒恕禰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彌迦書7章18節)。

  我們還能在哪裡找到這樣的神呢?祂是一位樂意向你和我這樣的罪人施憐憫的上帝。祂願意寬恕我們。神渴望罪人來到祂的跟前。神差派祂的兒子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後向世人宣告:「任何人都可以來。」

  二、祭壇呼召的本質

  我們不要忽略保羅的重點。在《舊約聖經》中,神要的祭是宰殺后的祭牲,因為在祭壇上所獻的那些已死去的動物,預表著神的兒子,祂為我們的罪孽而捨命。然而,神的羔羊,主耶穌在死後的第三天復活,祂永遠活著!

現在,神想要的獻祭是什麼?祂要的是活祭!…「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 (哥林多前書6章20節)

  那麼,現在,神想要的獻祭是什麼?祂要的是活祭!神渴望世人借著耶穌基督得到祂的憐憫。因為我們的始祖犯罪,以致我們與神失去了關係。如今,因著主耶穌的緣故,我們與神得以和好,以致我們已死的屬靈生命得以復活。神的恩典如泉源一樣不斷地供應我們,讓我們的生命得到滋潤,以致不斷甘心樂意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獻給主。如果我們真正認識神,就會做出這樣合理的回應。我們對救主如此的「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或正如當代英文版所說的那樣,我們對救主如此的「事奉乃是最合理的方式。」請注意,保羅是很具體地要求我們——「將身體獻上」。不要跳過「將身體獻上」這幾個字或者認為它只是輕描淡寫地說說而已。這個詞實際意思是把我們的身體獻給主,作為活祭。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神要我們的身體?」因為神若擁有我們的身體,祂就會得著我們。無論我們的身體走到哪裡,我們一定跟著自己的身子。約翰.斯托特 (John Stott) 指出,我們有時對此感到羞怯:

  仍然有一些基督徒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很不自在。傳統的福音派是邀請信徒將「心」 ,而不是我們的「身體」交給神(羅馬書,第322頁)。

  但是神關心我們的身體,而不僅僅關心我們的靈魂。我列舉一些經文,讓我們仔細思想:

  「我的肺腑是禰所造的;我在母腹中,禰已覆庇我。我要稱謝禰,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禰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禰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禰的眼早已看見了;禰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或譯:我被造的肢體尚未有其一),禰都寫在禰的冊上了。」(詩篇139篇13-16節)。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哥林多前書6章19節)。同一段經文說:「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 (哥林多前書6章20節) 。

  「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變成:原文是穿;下同)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哥林多前書15章53節)。「祂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立比書3章21節)。「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哥林多后書4章10節)。「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哥林多后書5章10節)。「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羅馬書8章13節),「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凈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哥林多后書7章1節)。「所以,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們順從身子的私慾。也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要像從死里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羅馬書6章12-13節)。「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立比書1章20節)。「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哥林多前書9章27節)。「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4節)。「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撒羅尼迦后書5章23節)。

  神很看重我們的身體!神的救恩不僅在我們的靈魂里動工,連我們的身體也蒙祂拯救。基督徒有沒有這樣想過? 神是要我們獻上嘴唇、眼睛、耳朵、雙手、雙腳為祂所用,見證祂。

「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要像從死里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羅馬書6章13節)

  神很看重我們如何使用自己的身子。神希望我們的身體能夠隨時隨地榮耀祂、樂意的事奉祂,而不僅僅是在教會裡。

  在禮拜堂,在工作場所。
  在唱聖詩的時候,在工作的時候。
  在崇拜的時候,在學習的時候。
  在祈禱的時候,在嬉戲的時候。
  在鼓掌的時候,在約會的時候。
  在聆聽的時候,在說話的時候。

  我們要毫無保留地向主獻上自己的身體,服事祂,榮耀祂。然後我們的雙腳行在祂的道路上,以嘴唇傳講福音的真理,以舌頭話語醫治受傷的人,以雙手扶持那些已經墮落的人,為有需要的人做家務,給寂寞和不被愛的人一個擁抱,以耳朵聆聽心聲,以眼睛謙卑地、忍耐的仰望神(約翰.斯托特John Stott,羅馬書,第322頁)。

  這是信徒們在基督信仰上的實踐。有時基督徒在信仰上變得很空幻、多愁善感甚至神秘。但保羅遠非一個神秘的夢想家。在他的心中,我們擁有的一切、性情、每一個祝福都來自神的憐憫。在這幾節經文中,保羅呼召我們要憐憫四周的人。我們當以千種不同的方式的向信徒與非信徒施憐憫。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里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羅馬書12章3-8節)。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羅馬書12章9-13節)。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做事);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儘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章14-21節)。

  這是保羅的教導:

  非常積極,超出尋常標準,
  他沒有感情用事,
  他分享的真理沒有含糊不清。
  這就是愛的本質。

  沒有人能夠自自然然活出這樣的生命。基督徒唯有經歷神那浩瀚無垠的恩慈,才有這樣的渴望;唯有讓聖靈不斷更新,不斷充滿我們的生命,我們才有向別人廣施憐憫的能力。

基督徒唯有經歷神那浩瀚無垠的恩慈,唯有讓聖靈不斷更新,不斷充滿我們的生命,我們才有向別人廣施憐憫的能力。

  由此可知,沒有身子作為聖靈工作的器皿,我們就什麼事也不能做。

  所以這就是保羅論證的流程...

  既然神借著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向我們施憐憫,
  既然我們的罪被赦免,與神和好,我們是神的兒女,互為肢體,彼此是神家裡的弟兄姐妹,
  既然我們的生命被耶穌基督完全改變了,

  我們只要做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

  把我們的身體當作活祭,獻給神,
  這樣,神就能夠借著我們向別人彰顯祂的憐憫。
  沒有別的事情比這更合理。
  沒有別的事情比這更重要。
  沒有別的事物更能滿足你。
  神不悅納沒有生命的祭,若獻在壇上會被燃燒。
  神悅納祂的子民以活祭,獻給祂。
  在神看來,這是聖潔的,是祂喜悅的活祭。

  三、祭壇呼召的實踐

  因此,唯一剩下的,就是實踐保羅的教導。我稱之為基督信仰實用入門——一個具體和個人化的建議,就是我們站在鏡子前,看看自己的身體。它可能不是我們想要的一個好看的身子。但是神要使用我們的身體來服事祂。我們可能跟神說:「主啊,禰為什麼要我的身體?它肥胖、有缺陷,它有皺紋、皮膚有斑點、有疼痛,它是一個不健全、視力和聽力都有問題、四肢僵硬、骨頭脆弱、心臟、關節、體質都不好的病軀。我是個脾氣衝動、緊張、沒有吸引力、懶惰、笨拙、思想污穢的人。我常被自己的身體絆倒,犯罪。我內里的屬靈生命比外在的身體還好。禰為什麼想要我的身體?無論如何,這身子並沒有那麼完美,能讓禰好好使用。」神對我們的回應是:「我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有一天,我必將你的身體改變成 一個榮耀神的身子。如果你今天知道我為你定的計劃,你必感到驚訝。我曉得如何將你那卑賤、有毛病的身體來榮耀我。然而,你若沒有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我就任憑你了。」

  這是一個美好,令人鼓舞,改變生命的教導。 神從不要求我們先潔凈自己,然後才使用我們。不論我們的本相如何,神必接納我們,潔凈我們。祂從不要求我們改變自己(我們亦沒有改變自己的能力)。神邀請我們這些充滿過犯、失敗、缺欠的人來到祂的跟前,不斷地被祂使用和陶造。這樣,我們與祂緊密同行,生命被改變,有基督的樣式。我們要將身體的一切問題、誘惑和軟弱交給神,信靠祂。我們必讚歎祂奇妙的作為。

神邀請我們這些充滿過犯、失敗、缺欠的人來到祂的跟前,不斷地被祂使用和陶造。

  我們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不是嗎?

  主啊,這是我的手。
  主啊,這是我的嘴唇。
  主啊,這是我的眼睛。
  主啊,這是我的耳朵。
  主啊,這是我的腳。
  主啊,這是我身體最私密的部分。
  主啊,這是我的聲音。
  主啊,我在這裡。我要將所擁有的一切都獻給禰。
  主啊,我在這裡。我要將禰所賜的一切都獻回給禰。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這意味著我們要將一切所擁有的東西獻給那位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這是唯一明智的做法。我曾經與一位神學院教授分享。他求神幫助他不計較自己的錢財,為要主的名得著榮耀。然後,他又補充說,因為在神的美善中,有根本的信心。他深信神必不濫用他手上的一切。我很佩服這位教授有如此深廣的洞察力。

  我們拒絕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認為自己的計劃更好。我們擔心被神差派到某一個落後,一個沒有自由的地方,去事奉祂。然而,神吩咐每個基督徒都要遵行祂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19-20節)。我們為要實踐神的大使命,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神若呼召你,借著專業技能,向別人傳福音,祂必負責和供應所需。

  我可以用一個勝利或失敗的故事來結束這篇講道。我們很容易找到許多信靠主,得勝的例子,亦有不少為主殉道,全然獻給神的偉大信徒。希伯來書第11章記載了許多因著信心,被神稱許的人。他們因為神的憐憫而回應祭壇的呼召,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對信主的人來說,這是唯一合理的事情,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

  我們將身體獻給神,為祂所用,是敬拜神的操練。神尋找願意認識祂、信靠祂、跟隨祂、相信祂、為祂冒險的人。「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祂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里復活。」(腓立比書3章7-11節)。

  最後,我以海雯格(Frances Ridley Havergal)所寫的詩歌《獻己於主》來結束這篇證道。求神借著歌詞,感動你回應神的祭壇呼召。

  我一生求主管理,願獻身心為活祭,我光陰全歸主用,還不夠報主恩寵。
  我雙手為主作工,因被主慈愛感動,使我腳為主行路,快如飛從主吩咐。
  使我口時常頌揚,讚美我榮耀君王,使我口滿有主言,各處宣講在人前。
  願虔誠獻上金銀, 不為自己留分文, 我智慧並我才能,辦主事赤膽忠誠。
  願將志願獻給禰,凡事聽憑主旨意,使我心做主聖殿,有聖靈住在中間。
  使我愛如火燒焚,全獻給我主我神,我願獻心靈百體,因本來都屬於禰。

  (副歌)

  在救主寶貝血內洗凈,使我從血泉能得成聖,
  主我命、我心,一切都歸於禰,
  從今日直到永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0: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