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預苦期靈修第37日 約旦河的對岸: 等拉撒路死了再過去

作者:kbm  於 2019-4-12 19: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預苦期靈修系列|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拉撒路, 死里復活, 信心, 安慰, 神的目的

在我們看來,神有時候動作太慢了,其實祂從不會太慢的。只不過祂是按著祂自己的目的行事而已。我們極少會在事情發生以前先明白為什麼。

  約翰福音 11 章1-25 節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姐姐馬大的村莊。 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祂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她姐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嗎?」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致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門徒說:「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耶穌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裡去吧!」

  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祂;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裡。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裡去。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祂的地方。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祂,就俯伏在祂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耶穌聽見拉撒路病了,為什麼還在所居之地多待了兩天呢?
  為什麼祂不趕快越過約旦河,趁拉撒路還活著的時候馬上過來看他呢?
  如果祂真的愛拉撒路,為什麼要耽延呢?

  難怪門徒們搞不懂。「主啊,這人是禰的朋友。連禰不認識的人,我們都看見禰醫治他們。拉撒路愛禰,而且禰也愛他。為什麼禰要等呢?「

  等耶穌抵達伯大尼的時候,拉撒路已經死了。拉撒路的姐姐馬大來迎接祂,不禁開口對神子說出心中的感嘆:

  「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第 21 節)

  馬大的話一半是對的,耶穌的確可以早點來,醫治了拉撒路。可是她沒想到另外一點,耶穌還在約旦河對岸的時候就可以醫治拉撒路了。祂是神的兒子。祂不需要親自過河到伯大尼來才能行一個大神跡。

  然而耶穌偏偏這麼做了。

  聽起來很奇怪,耶穌逗留在約旦河彼岸,沒去伯大尼,為的是等拉撒路死後,祂能將他從死里復活,歸榮耀給神,並且印證耶穌的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第 25 節)

  聖經里說得很清楚,耶穌愛拉撒路,然而祂卻讓拉撒路死了。祂遲延了回來的日子,是為了在拉撒路死後才到伯大尼。這個舉動也是出於愛。

  這怎麼可能是愛呢?的確很難理解。門徒們不明白,拉撒路的姐姐們也不明白,只有耶穌心裡知道祂要拉撒路復活。這是祂原本的計劃。

  在這裡我們學到一個有關人生中「被遲延」的功課。雖然在我們看來,神有時候動作太慢了,其實祂從不會太慢的。只不過祂是按著祂自己的目的行事而已。我們極少會在事情發生以前先明白為什麼。今天的故事明天還有續集呢。當前讓我們記得神的愛會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彰顯。即便祂所做的一切在我們眼中似乎完全難以了解,祂仍是愛我們的。

主耶穌啊,現今我們之中有些人迫切地需要禰的安慰。在我們懷疑禰的用意和目的時,求禰原諒。在我們無法了解的時候,求禰幫助我們仍然信靠禰。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6: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