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約翰福音13章8節上半節)
一雙骯髒的腳,就會發出腳臭。
這是常見的事實,不是什麼文化的表現。每當經過一天漫長而艱辛的工作后,你的腳就慘了。如果你穿的是涼鞋,雙腳就沾滿了污垢。如果你穿了襪子,雙腳就可能會出汗。再說還有常見的腳病 - 疼痛難忍的腳趾甲內長、雞眼、老繭、乾裂的腳後跟,有些人甚至患有各種足黴菌。
在那個時代,到別人家中作客時,通常東道主就會給客人一盆水,讓客人自己洗腳。客人蹲下,脫了涼鞋,用水洗腳,然後用毛巾擦乾。 如果東道主有僕人,主人就吩咐家僕為客人洗腳。這表示主人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有僕人為主人洗客人的腳。但在任何情況下,主人是不能親自為客人洗腳的。老師絕不會跪下來為輩份低於他的人洗腳。
奴僕要洗別人的腳。
主人從來不用洗別人的腳。
所以當耶穌彎腰,開始洗門徒的腳時,祂的舉動讓彼得感到很震驚。那有老師要為門生洗腳的。一切的禮規豈不都顛倒了!門徒應該為主耶穌洗腳; 祂不應該洗門徒的腳。
耶穌來到一個臭腳處處,充滿罪污的世界。
我們的人生路途比我們想象的要骯髒得多。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腳會踏入什麼境地,使我們陷入罪惡不潔之中。雖然我們往往逃避現實,不去想它,但這是事實。不管我們多麼努力地想保持清潔,總會沾染污穢,弄得比我們想象中更臟,而且越來越污穢不堪,洗也洗不清。
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腳會踏入什麼境地,使我們陷入罪惡不潔之中。
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告訴彼得說,他雖然已經乾淨了,但還是需要洗腳。 「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第10節)。 這裡使用了兩個不同的詞句 - 「洗澡」和「把腳一洗」。當我們相信和接受主耶穌時,就像洗澡一樣,我們一切的罪就被赦免,全身潔凈了。然而,信了主后,我們每天要追求聖潔,認罪悔改,與神和好。
當我們來到基督的跟前,我們的罪債就一筆勾銷了。可是,我們生活在充滿罪污的世界中,所以每天都需要求神的潔凈和憐憫。
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徙,不需要再重生。
潔凈自己卻是需要重複做的事。
想想過去24小時,你的生活情況:
你說了不應該說的話。
你做出不友善或太快的回應。
你做了不該做的事情。
你應該憐憫別人,但你沒有這樣做。
你沒有達到完美, 我也沒有。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時常需要主耶穌。我們每天都需要被潔凈。我們要天天禱告,有悔改的心,追求聖潔。 我們需要借著主耶穌的寶血洗凈我們的罪疚,也讓我們的罪污每天得到潔凈。「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祂一次的受死已除盡世人的罪孽。唯獨耶穌基督才能滿足我們現今和永遠的所有需要。
我們都是個大罪人,都需要一位偉大的救主。這位救主已經來了,只要我們願意接受祂,祂就低頭彎腰,不以為羞恥地為我們潔凈那充滿污垢的腳。
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禰的寶血洗凈我的罪。請禰洗我那骯髒的腳,以致我今天有潔凈的心與禰同行。阿們。
《深哉,天父的愛How Deep the Father』s Love》
深哉,天父的愛
天父的愛深越海洋
廣闊也無法測量
祂賜下祂獨生愛子
憐我罪人施恩義
裂肺撕心哀喚悲鳴
天父轉臉不聽不應
贖罪羔羊流血捨命
引領世人進天庭
人子被掛十字寶架
把我眾罪全卸下
卑鄙的我仿若暴徒
狂言穢語亂叫罵
祂為我罪甘願受苦
完成使命義無反顧
十架捨命,拯救生靈
完成使命,救主得勝
我沒有可誇之處
無財無勢,無智慧
但因救主受死復活
我能誇耀耶穌基督
為何蒙主施恩賜福
我不知道如何答覆
但我心裡清楚明白
主流寶血贖我罪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