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約翰福音11章50-51節)。
將死人復活起來是危險的事情。
你不知道人們的反應會如何。
你可能認為每個人都因著拉撒路從死里復活感到萬分高興。當然,他的朋友和鄰居都很高興見到他,馬利亞和馬大正為她們的弟弟從墳墓里走出來而感到歡欣。主耶穌把拉撒路從死里復活, 當這話散播出去時,成千上萬的人都湧向祂。
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為此事而高興呢?
從來沒有人能夠從死里復活。人有生,就必有死,這是常理。但是,耶穌來了,改寫了人以為的常理。 突然間,一個已死去的人,竟然能夠死而復生。不是每個人都感到高興。 猶太領導人憎恨這個消息,因為他們無法在以色列民中處理一場有許多人湧入的「耶穌運動」。 顯然沒有人質疑這是個奇迹。沒有人聲稱拉撒路從來沒有死掉過,也沒人說有人以某種方式交換了屍體或偽造他從死里復活的事。正如猶太領袖在約翰福音11章47節記載:「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公會,說:這人行好些神跡,我們怎麼辦呢?」 耶穌已經行了許多神跡奇事,證明祂是從神而來。問題的部分是屬於政治因素。他們怎能處理好這個「耶穌運動」,以致事情不會擴大,引起羅馬政府的不滿呢? 他們想保持境內太平,繼續年年向羅馬政府奉上稅收。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公會,說:這人行好些神跡,我們怎麼辦呢?」——翰福音11章47節
提到猶太大祭司該亞法,他建議殺死耶穌以維持和平。 他的想法是:「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 這讓我想起了斯波克(Mr. Spock) 在「星際迷航」(Star Trek)電影中的一句名言:「關於犧牲:多數人的需求比少數人的更重要。」該亞法願意謀害耶穌以維持和平,不想引起羅馬政府的不滿。
但是這裡有個引人入勝的詞句。 當約翰記錄這故事時,他補充說,「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 猶太領導人想殺死耶穌,他們想救國家,以免引起羅馬政府的憤怒, 所以他們殺了主耶穌。到公元70年,他們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羅馬軍隊圍攻耶路撒冷並焚毀聖殿。
事實證明,該亞法是對的,但不是照他所想的。基督借著祂的死,不但使以色列人得救,而且使全世界都因祂得救。
約翰·派珀(John Piper) 牧師提出以下的評論:
在該亞法的思想中,替代的方法是:我們殺死耶穌,羅馬人才不會殺我們。 我們用耶穌來替代自己。 在上帝的心中,祂的替代是這樣的:我甘願讓我的兒子被殺害,以致我不必殺死你們。我們與上帝為仇敵,然而祂甘心以主耶穌來代替我們受死。
這事件是發生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前的一個禮拜左右。 在幾天之後,該亞法將與耶穌面對面。他並不曉得,他的話正預言了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真正意義。
可是,上帝早已知道!
當我們繼續這預苦期靈修系列時,每一天都引領我們更靠近十字架。讓我們牢記,昔日,雖然這些邪惡的人因罪惡的原因,將我們的主耶穌處死,但是上帝是萬有的至高者,祂要藉此來成就祂偉大的救贖計劃。上帝使用該亞法的不自覺而說的預言,讓世人知道是神的手在做工。 從人類最大的罪孽中,上帝為我們精心鑄造了最大的救贖計劃,讓我們得好處。因著那些罪大惡極的人殺害了主耶穌,我們反而得到拯救。
羅馬書8章28節:「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沒有更偉大的證明,能與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出的寶血相比。
親愛的上帝啊,禰是大而可畏的神!即使是世人的忿怒,最終都要成為稱頌讚美禰的作為。人的惡念,卻成就了禰的美意。求禰今天將這真理烙印在我的心坎里。阿們。
一位基督徒David Phelps所寫的歌End of the Beginning,提醒我們上帝那奇妙的救贖計劃。
歌詞的部分內容是這樣的:
在一個神聖的夜裡,祂從童女所生,
祂生在伯利恆的一個小鎮。
眾天使唱歌讚美這位至高者。
祂在水上行走,治好癱子,
使瞎子重見光明。
(這是第一次發生在世上。)
你知道神是世人的朋友嗎?
雖然祂從未做過一件錯事,
但群眾卻寧願選擇祂。
然後,祂走上十字架,祂受死,可是
三天後
三天後
三天後
祂復活了!
三天後,祂復活了!
你要知道,祂來到世上,祂活在世上,然後祂受死,
但這死亡卻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