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夠戰勝痛苦,可是我們可以用什麼來填補內心深處的空虛呢?
羅馬書1章24-32節
所以,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揑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他們雖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
神今天要對我們說的話
有一些信息,牧師在講道的時候也會感到頭痛。我們今天的這篇信息剛好就是其中之一。並不是說我害怕將這些必要的話說出口,而是我非常清楚地知道,人們非常不願意聽到這種信息。我也知道,我講的這些話會被人曲解或是斷章取義得出與我本意相悖的結論。然而,我相信這是神今天要對我們說的話,這一點驅使我無論如何都要把這篇信息傳遞出來。
數年前,一位來自瑞士伯爾尼的牧師瓦爾特·呂蒂(Walter Luthi)曾經在他的教會宣講《羅馬書》1章24-32節。他用以下的話作為講道的開篇:「在我們剛剛所讀的經文中,神讓我們了解到我們所處的真實景況。在我們當中可能有人無法忍受聽到這樣的事實,想要悄悄地離開。誰想要走就走吧。」呂蒂牧師這樣講是有道理的,因為使徒保羅在這裡所講的信息的確是極難讓人理解和接納的。在保羅所描述的景況中尋不到一線的光明,只是在一片如同午夜一般的漆黑陰暗中,布滿了閃電飛光,雷聲轟鳴。保羅這篇信息的主旨就是向我們陳明神對一個肆意犯罪的世界所做出的審判。所以在我們讀到這篇信息的時候,就不得不面對我們當下「真實的景況」。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寧願不去想這個問題。所以如果現在你若更願意看到一些別的信息,我也不怪你。
使徒保羅在這裡所講的信息的確是極難讓人理解和接納的。在保羅所描述的景況中尋不到一線的光明,只是在一片如同午夜一般的漆黑陰暗中,布滿了閃電飛光,雷聲轟鳴。
包恩豪博士(Dr. Donald Grey Barnhouse) 稱保羅的這篇信息是整本《聖經》最駭人的篇章。這段經文中有一個令人震驚的宣告,讓我們去思考《聖經》中所記載的神對人類的罪的審判。在我查考這段經文的時候,我不斷的思考經文的內容,反覆推敲其中的詞句,我相信我的結論與包恩豪博士相同。這段經文確實是整本《聖經》里最使人驚駭、敬畏及顫驚的篇章。這段經文中有一個令人震驚的宣告,讓我們去思考《聖經》中所記載的神對人類的罪的審判。
雖然我並不需要為傳講這篇信息給出什麼理由,但是如果真有必要,我可以提供以下三個理由。
第一、 作為講解神話語的人,我有義務把神給人的勸告完整地講述出來。我無權只挑選那些聽起來順耳的信息來講。不僅如此,如果我不把有關神的審判這一個難以接受卻必須面對的真理講給你,才是真正害了你。如果我們要謹慎地查考《羅馬書》,就斷然不能夠略過這一篇信息。這是《聖經》中所記載的,我們必須要傾聽神藉著這篇信息要對我們說的話。
如果我不把有關神的審判這一個難以接受卻必須面對的真理講給你,那才是害了你。
第二、 我很認同呂蒂牧師的說法。我們需要知道這段經文,因為它「讓我們了解到我們所處的真實景況」。這就是我們的現狀,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現狀。
第三、 這一點是最值得我們警醒的,因為它直指我們每個人所在的城區。就好像2000多年以前保羅在寫這篇信息的時候,就想到了我們的現在的狀況一般。他對羅馬居民所說的話,也同樣可以對我們說。
當神離棄了人類的時候
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們現在來看這段經文所使用的文字。第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特點就是,有一短語重複出現了三次。通過這個短語,你就能夠整理出這段經文的結構:
第24節—「神任憑他們」
第26節—「神任憑他們」
第28節—「神就任憑他們」
「任憑」這個詞的希臘原文是「paredoken」。有的《聖經》譯本把這個短語翻譯為「神拋棄了他們」。有些傳道人會講「神離棄了他們」,也有人講「他們拋棄了神,於是神也拋棄了他們。」這是一個很嚴厲的用語,表明的是因著人的罪,神使人類接受應得的審判這一行動。保羅用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當人背離神的時候會發生的事。有人說過「當人失去神的時候,他們也會迷失自我」。就好像神在說:「好吧。既然你選擇要背離我,我就放你走。我不會阻攔你。只是自此你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全責。」
「當人失去神的時候,他們也會迷失自我」
然後,保羅在經文中描述了人類不斷遠離神的過程中,每況愈下的情景。人類每遠離神一步,就愈發陷入道德淪喪的深淵中。這段經文的關鍵就是那三疊的「神任憑他們」。這個短語每重複一次,所描述的就是人類背離神更遠的一個階段。第一階段已經很糟糕了,第二階段更嚴重,第三階段持續地愈發嚴重。最終,人類社會就會徹底顛覆原本的道德標準。
當人離棄神的時候,神對人的審判是什麼?神「拋棄他們」,不再理會他們。祂就讓他們隨心所欲。祂不再試圖阻止他們疾速地墜入深淵。神「拋開」「丟棄」人類,讓他們自食惡果。我們想象不出比這更可怕的事情。當人徹底「摒棄」神,完全不在乎祂的時候,神也會「拋棄」他們。為什麼?因為神是一個完美的紳士。祂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如果人決意要離開神,過自己的生活,神會對他說:「好。你的生活中可以沒有我。但最終,你一定會後悔的。然而,既然是你的選擇,我就尊重你。」
「我戒掉了,因為它是致命的」
神的憤怒背後還有一個救贖的目的。
可是,神會這樣做有祂更進一步的理由。神「拋棄」人,是為了讓人能夠看清楚,沒有神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從這個意義上講,神的憤怒背後還有一個救贖的目的。祂讓人類選擇自己的方式生活,並不是單純地要懲罰他們,也是為了讓他們能看見,沒有祂的生活是多麼地空虛。
我看到過一個動畫短片,剛好描述了這樣的一個過程。一開始的畫面是一個人說:「我以前都是靠抽煙來減輕痛苦……但是我戒掉了,因為它是致命的。」接著他又說:「於是我開始靠酗酒來減輕痛苦……但是我戒掉了,因為它是致命的。」再下來的畫面中他又說:「於是我開始靠毒品來減輕痛苦……但是我戒掉了,因為它是致命的。」之後他說道:「此後,我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減輕痛苦的方式。於是我就面對痛苦……戰勝了痛苦……如今我不再有任何痛苦。」最後結束的畫面是這個人高舉這雙手吶喊:「我又能做什麼來解除我的空虛?」這就是《羅馬書》第1章的概述。背離神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可是,就算你能夠戰勝痛苦,又如何來解除你的空虛呢?現代人用什麼來填補內心深處的空虛?
背離神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可是,就算你能夠戰勝痛苦,又如何來解除你的空虛呢?
人只有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才會開始認真看待主耶穌基督。只有當空虛的時刻來臨時,當人最終去面對內心中「神形的真空」時,當人發現悖逆神只會引發痛苦時,當人咽下自己的罪所結出的苦果時,人才會來到神的面前,渴望神賜下恩典。不幸的是,有些人認清自己的景況時為時已晚。他們生命終結的時候都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荒唐的行為。但也有些人最終在生命的盡頭,在無數次犯錯后,終於開始尋求神。只要他們尋求,他們就發現神一直就在那裡等待著他們。
當人發現悖逆神只會引發痛苦時,當人咽下自己的罪所結出的苦果時,人才會來到神的面前,渴望神賜下恩典。
我所講的這些太快涉及到故事的結尾了。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神對人施行審判的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使人更遠離神。
第一階段:淫亂放縱
這是疏遠神的第一步——淫亂放縱成為普遍的現象。當一個社會 (一個村落,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是一整個文化)決心背離神的時候,就會發生這種徵兆。第21-23 節經文已經指出人類落入拜偶像之前的五個階段。先是對所知的真理莫不關心,再是他們的頭腦混亂。 然後他們的心變為黑暗,不能辨別是非對錯。於是他們以為自己可以不需要神,終了就轉向偶像崇拜。
那麼,再下來會發生什麼?就是人從崇拜走向悖德。「所以,神任憑他們逞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請注意這個過程,迷信地拜偶像必然會導致淫亂放縱。《聖經舊約》中就有這樣實例,人們迷信巴蘭就去供奉它的廟裡崇拜,就導致廟妓的存在。既然是人類自己想象和塑造出了各種所謂的神靈,他們自然就可以隨意地去重訂各樣道德準則。你當然可以隨心所欲,好像根本不受神所頒布的《十誡》的限制。你要濫交?隨便。你要放蕩狂歡?隨便。要把賣淫合法化?隨便。反正你開始制定自己的規則了,你有什麼瘋狂的幻想都可以去實施。
既然是人類自己想象和塑造出了各種所謂的神靈,他們自然就可以隨意地去重訂各樣道德準則。
床單下的崇拜
性和人的靈是密切相關的。
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為何偏偏將不正當的性行為提出來作為遠離神的第一步。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難找:因為性和人的靈是密切相關的。一個人在性行為上的選擇會反映出他內心真實的想法。歸根結底,性不就是渴望另一人對自己的崇拜嗎?這種說法聽起來很奇怪嗎?說怪也不怪。兩個人走到一起時,他們所尋求的遠超過肉體的釋放。更深層的,他們還尋求愛,接納,滿足,自由和生命的意義。人把自己交託給另一個人的時候,是希望(也暗暗地祈禱)藉著這種獻身,能夠找尋到一種方式來填補自己內心中的空虛。他們藉著性行為來「崇拜」,以期有人也同樣來「崇拜」他們。從最終的目的來看,性行為和崇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就好像是神將遮體的床單都掀開,好讓我們看到,沒有祂,我們的內心是多麼地空虛。從違背道德的性行為里尋求夢想成真肯定是笑談,它只不過是表露我們內心的空虛罷了。
違背道德的行為永遠不可能讓人的心靈得到滿足,因為它總是帶有欺騙的成分。
這種方式絕對不會讓人得償所願。違背道德的行為永遠不可能讓人的心靈得到滿足,因為它總是帶有欺騙的成分。我們自欺欺人,以致最後我們也去欺騙神。第25節經文就描述了這一點,「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當人背離神的時候,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或者說他們用謊言來代替神的真理。什麼樣的謊言?這些謊言說人可以在神以外找到生命的真諦;說人可以不斷違背神的律法而依舊活得喜樂;說沒有神人也可以過「美好的生活」。然而真正的事實卻是,沒有神就沒有美好的人生,沒有神的人生如同活在地獄一般。
神允許這種淫亂放縱沒有節制地蔓延到一個文化當中,是要以這種方式讓人看到沒有神的生命有多空洞和虛無。當人認定可以從性行為中尋找到滿足,神會說:「看吧,根本行不通。但你非得要親自試試才肯相信。」所以神才「任憑」人去淫亂放縱。祂任人沉溺於自己的幻想中。當人頭也不回地衝下放縱情慾的懸崖時,神置身事外,任他們在悖逆的尖銳岩石上撞的頭破血流。為什麼?祂這樣做是因為祂知道人用這樣的方式只會更不快樂,也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知道自己需要神。
性「開放」的代價
我在一本面向職業女性基督徒的雜誌里看到過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令人非常痛心故事。文章的標題是《性「開放」的代價》。其中的故事就剛好印證了我所講的這一點。文章是一位姐妹寫給某位作家的信,以下是節選的內容。
我剛剛讀完了《單身的人對性的迷思》這一章。你所寫的「婚外性行為……是通往自我毀滅的直通車,真可謂一言以蔽之。我今年34歲,可是幾乎所有嚴重的問題都是由輕率地嘗試性愛所導致的。我第一次嘗試性愛時只有13歲,在18歲時感染了生殖器皰疹,墮過兩次胎,數次與已婚的男人有染,婚後也有多次的婚外情,然後在一次一夜情后懷孕生下了小孩。我的性伴侶大概有20到30人吧。老實說,有些和我發生過性關係的人,我都記不得了。」
我們曾經被許諾可以從性中得到「自由釋放」,然而事到如今,我卻每天都備受痛苦和罪疚感的折磨。性開放只是一個謊言;濫交和婚外性行為毫無益處可言,它們只會摧毀你的自尊,褻瀆你自己的身體。我的身體本是神美好的賜予,我卻如此地濫用它。我現在只求神能夠饒恕我。
請留心,和我有類似痛苦經歷的女性,我們特別需要外界的幫助,來面對過去墮胎的經歷,這個情感的傷痕會伴隨我們一生。如有需要,請儘管轉述我的故事,希望能夠對其他的人有幫助。對於那些持守貞潔的女性,我想要對她們講,不要懷疑自己的選擇,一句話來講,就是絕對值得!
這位女士經歷了巨大的痛苦后才學到了《羅馬書》第一章的真理。她曾經對那個「謊言」深信不疑,卻幾乎被它毀了一生。如今,至少她轉而歸向神了,只是她所付上的代價是如此的慘痛。她的例子就如同保羅所說的:神「拋棄」人任他們隨自己的慾望而行是為了讓人了解沒有神的人生是多空虛。
這就是遠離神的漫長迷途的第一階段:淫亂放縱。
第二階段、開放接納同性戀
放縱情慾會將人引向同性戀,這也沒什麼可讓人驚訝的。性本身根本無法使人滿足。人的情慾無論如何都得不到滿足,於是就要發揮想象去尋求更多新奇的違背常態的方式,然後不斷地挑戰道德底線,越走越遠。然而,我們都知道所謂的效益遞減法則,於是人為了滿足饑渴的性慾就不得不變本加厲。至終,這種慾望就會跨越已有的道德界限走向同性戀。
人的情慾無論如何都得不到滿足,於是就要發揮想象去尋求更多新奇的違背常態的方式,然後不斷地挑戰道德底線,越走越遠……
我們要注意的是,神允許這樣的事發生也是祂對人類審判的一部分。在歷史記載中,古希臘和古羅馬就曾是同性戀的溫床。那個時代為我們所敬仰的大哲學家和政治領袖中,有很多都是同性戀者。事實上,古羅馬帝國的前15位統治者中有14位是同性戀者,其中有些還是公開表明的。
男和女的性別差異被抹去……同性戀先是被容忍,然後被接納,進而被讚揚,最終則會被當作極致的自由來供奉。
其實,這也不足為奇。一旦背離了神,人類社會就開始遭遇各樣可怕的事——人們長久以來所持守的標準不復存在;不可思議的事變為稀鬆平常;罪惡不再被稱之為罪惡;男和女的性別差異被抹去;是非對錯不再有絕對的標準。在這樣的環境中,同性戀先是被容忍,然後被接納,進而被讚揚,最終則會被當作極致的自由來供奉。
從《聖經》教導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能夠看到有三個很清楚的要點:
1、同性戀是一個有意識的選擇,並不是生理上必然的需要
《聖經》中所有關於同性戀的教導都是從這一點引申出來的。它是一種選擇、一個後天學習來的行為,一條選定的道路,一個自己決定的生活方式。請注意使徒保羅的說法:「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這幾句經文中的關鍵詞「變為」就是保羅要表達的重點。同性戀是人有意識去做的「改變」,將順應自然的方式改變為違背自然的方式。這是有意的「棄了」對的做法而去選擇錯的。(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保羅先提到的是女性,好像是在講女性會做這樣的事有多讓人震驚。)
人選擇同性戀,就需要壓抑神在造他們時所賜予的本性。
還不僅如此,同性戀不單是一個有意的選擇,也是一個完全違背了受造物自然秩序的選擇。它違背了神在伊甸園中為人類所訂立的計劃。它是完全「逆性」的,也就說悖逆自然性質的。人選擇同性戀,就需要壓抑神在造他們時所賜予的本性。
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來探討這個問題。看一下保羅所使用的語氣強烈且語義明確的這些形容罪的字眼:它涉及「可羞恥的情慾」,它引發「可羞恥的事」,它是一種「妄為」會受到來自神的「報應」。這些都不是小問題。誰都不能說保羅在這裡語義不詳。同性戀是很嚴重的罪,是可羞恥的,是惡劣的,是錯的。
相比於其他的,我們還是要抓住重點,那就是同性戀是一個有意的選擇。人不能說,「我生來就如此」。沒有人生來就是同性戀,根本沒有這樣的人。會這樣說的人,不是完全不了解《聖經》,就是故意扭曲其中的教導。
同性戀是一個有意的選擇……你不能把責任都推給你的下丘腦。你甚至也不能把責任都推給那個在你需要時卻不見人影的父親。
你可以大談特談遺傳基因,下丘腦的大小,成長過程中缺失的父愛,保護過度的母親,早年的性別混淆, 甚至是遭受過性侵犯。以上這些的的確確都有可能促使人產生同性戀的傾向。但這都無法抹煞一個事實:同性戀,無論是言語或是行為還是慾念,任何一項都是屬於道德範疇的個人選擇。誘惑不是問題,因為它本身並不是罪。但是對誘惑妥協,無論是心裡上或是言語上還是實際行為上,都是犯罪。這是一個個人的選擇,神會要我們為此負全責。你不能把責任都推給你的下丘腦。你甚至也不能把責任都推給那個在你需要時卻不見人影的父親。
2、愈發普遍的同性戀情是一個不敬畏神的社會特有的標誌
一個逐步遠離神的社會,越發陷入神的審判之中的標誌就是普遍的同性戀情。不幸的卻是,這正是如今許多國家現狀的真實寫照。
毋庸置疑,這就是保羅要表達的重點。一個逐步遠離神的社會,越發陷入神的審判之中的標誌就是普遍的同性戀情。不幸的卻是,這正是如今許多國家現狀的真實寫照。幾乎是從各種不同的領域,都有聲音表明同性戀是好的,對的,正常的。而持反對意見的人就會被扣上「同性戀恐懼症」的帽子。世界各地的男女同性戀者紛紛公開表明立場,不是帶著羞恥感,反而是帶著眾人的歡呼,甚至是社會主流的擁護。他們會說能夠真正了解自己是件好事,把同性戀認定為罪是過去狹隘的約束,現在應該要廢除了。我們現在應該接納同性戀者,因為他們都是道德高尚,合理合法也是敬畏神的人。
更糟糕的狀況是,教會也陷入同樣的景況中。一間又一間,不停地有教會開始任命同性戀者作為教會事工的領袖。這種情況嚴重到主流教派也不知道該持何種立場。很多大的主流教派內部在這一問題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分歧。很遺憾的是,那些持守《聖經》真理的信徒逐漸開始受到排擠。那些敢於挑戰這種現狀的信徒,就會被嘲諷,認定他們的信仰根基有問題。有些教會的妥協確實讓我覺得非常痛心。
這些情況距離你我的教會都不遙遠。我們當中很多信徒並不清楚《聖經》的教導,而有些人還著手要重新修訂對《聖經》經文的解釋,使同性戀為眾教會所接納。這種做法說有多邪惡就有多邪惡。這不是一個基督徒該做的,而是一種背離神的立場。悲哀的是,很多教會的領袖也表示:「我們也不確定同性戀到底是對是錯。」使徒保羅恐怕會把這種說法稱為敗壞的想法。
那些敢於站出來宣講神的真理的教會和牧師在哪裡?為什麼那麼多牧師隨時都能開口講神的愛,卻遲遲無法言及神的審判?他們是怕失去職位嗎?還是他們怕遭到同性戀者的恨惡?亦或是他們已經妥協慣了以致自己也無法判斷出對或錯。
教會對同性戀這個問題一貫保持沉默。我們一直試圖維繫和平直到激進的同性戀者將爭戰推向街頭。
教會對同性戀這個問題一貫保持沉默。我們一直試圖維繫和平直到激進的同性戀者將爭戰推向街頭。他們佔下一城又一城。神的子民該要奮起反擊罪惡了。請認真思考以下馬丁·路德所說的話:「我發現觸怒罪人是無可避免的,因為我們無法保持沉默而他們也無法持續忍耐。我們不能保持沉默是因為神的命令。他們不能持續忍耐是因為他們的罪疚。」
演員孫海英和呂麗萍夫婦是眾所周知的基督徒夫婦。而呂麗萍在微博上所轉發的一篇有關同性戀的講道就曾引發了演藝圈的一場軒然大波。講道中所用到的「羞恥」,「污穢」和「報應」等辭彙觸怒了很多人。甚至連那些非同性戀者,也以干涉他人自由的理由讓他們閉嘴。甚至有大型活動的主辦方因為他們所持的信仰立場而取消他們的參與資格。這就是這樣一個時代的標誌。他們若是出面鼓勵同性戀,說不定會被各大網站褒獎。這個世代,只要為《聖經》的真理辯護就會麻煩纏身。
教會或牧師應該勇敢站出來就這個議題傳講真理。為什麼那麼多牧師樂意宣講神的愛,卻遲遲不講神的審判?他們怕失去工作?他們怕同性戀者不喜歡他們?還是他們太急於妥協,以至於不能分辨對跟錯。教會在同性戀議題上沉默太久了。
有新的研究主張同性戀基本上是基因造成的。如果這是事實,就沒什麼好談的了,你生下來就是這個樣子。不論是上帝把你造成這個樣子,或是機運造成的,都不是你的選擇,所以別吵了。同性戀就像左撇子一樣,生來就是這樣。心理諮詢師再也不需要努力去「治癒」同性戀,因為治療的目標已經變成幫助同性戀者接受這無法改變的情況。這說明了,在羅馬書一章保羅提到的那條墮落之路上,我們已經走了多遠:惡變成善,而善變成惡。
都是基因惹的禍
你當然也可以把所有的責任都推脫給基因。要麼就是神所創造的原本就如此,要麼就是偶然突變的結果,總之就是同性戀不是你的選擇,所以也就不需要去與它抗爭。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一味地墨守成規並不是正確的做法。當然有人很樂意聽到如此這般的言論,這樣他們就可以改寫《聖經》的教導,用來推崇他們接納同性戀的「福音」。用他們的說法就是同性戀就跟左撇子是一樣的。
無需再贅言,總而言之,這些都證明了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章中所講的,人類在遠離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黑與白,善與惡的標準會被徹底顛倒。
我們的家園
同性戀作為歐美國家的社會問題並不是新鮮的話題。那麼文化傳統相對保守的中國又是怎樣的呢?從呂麗萍的事件中,我們就不難看出社會變化的趨勢。開放的大學校園裡同性戀已經不再是鮮見的特例。大城市中的同性戀酒吧也不再蹤跡難尋。在某大城市的地鐵里更是有同性戀者公開求婚。
我們的家園也正面臨神的審判。
到期的賬單
請注意第27節經文的後半句,保羅說同性戀者「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意思是同性戀這種罪自身就帶有懲罰,它自會懲罰那些犯罪的人。首先是情感上的代價,因為它使人困惑,自責,和對性別的混淆。然後是身體上的代價,即是藉由性傳播的疾病,例如艾滋病。這些疾病只是提醒我們神是不容蔑視的。人如果違背神的律法,就不得不付上極大的代價。
同性戀者的生活就是一條漫長,充滿眼淚、心痛、憤怒、挫折和罪疚的道路。每一天都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選擇做神看為惡的事。未來除了痛苦之外沒有其他的保證。性的誘惑就像枷鎖一般緊緊束縛著他們,讓他們無法掙脫。
人一旦棄絕了神的真實,就失去了一切的真相,甚至包括人的本性。
以下是斯圖亞特·布里斯柯(Stuart Briscoe)牧師用《聖經》的角度對同性戀問題所做的闡述:
使徒保羅的論證邏輯不應該被忽視。人們摒棄自己對神原有的認識,就等同於把自己與現實和真理隔絕開來。意思就是,人一旦棄絕了神的真實,就失去了一切的真相,甚至包括人的本性。失去了人性的意義,就必然導致人身份辨識的危機。有很多方式可以證明這一點,不單單是性別的混淆。當人對性別產生了誤解,不受控制的性衝動和不以《聖經》教導為基礎的性知識會產生巨大的動力,從而引發各樣越軌性行為。簡言之,對神不明確的認識自然會生成對人不明確的認識,也就會產生對性別不明確的認識,於是就會引發性向的困惑和紊亂。放縱情慾,根本不是人們訴求的極致自由的光明時代的象徵,恰恰相反,使徒保羅向我們證明了,這正是人類生活在神震怒下的黑暗時代的標誌。(《貫通評註: 羅馬書》50-51頁)
我們的現狀就是如此。保羅的話適用於第一世紀的羅馬,也同樣適用於今天的我們。我們也正處於神震怒的黑暗時代。但是只講到這裡,這篇講道的信息就不完整,也會引起誤解。《聖經》不只是要譴責同性戀,它更是要提供解決的辦法。
3、同性戀是罪,但是它是一種可以被神赦免的罪
「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天堂和地獄的區別就在於「從前是」這個關鍵的轉變上。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6章9-11節中說得很清楚:「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嗎?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做孌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國。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
保羅特別指出同性戀不能進天國。「承受神的國」就是進天國的意思。堅持這種生活方式不悔改的人最終會進地獄。但是他們本可以不必如此。保羅講到,「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 ,意思是說你們當中也有人從前是同性戀。他所表述的時間點至關重要。「從前是」而不是說「一直是」或「仍舊是」。天堂和地獄的區別就在於「從前是」這個關鍵的轉變上。那麼在那些「從前是這樣」的人身上發生了什麼呢?他們被主耶穌的寶血「洗凈」了,他們因著神的恩典被「稱義」了,他們藉著聖靈的幫助「成聖」了。主耶穌赦免了他們,神稱他們為義,聖靈由內而外地重塑了他們。
這就是福音的大能,把身陷同性戀泥沼中的人拉拔出來,赦免他們,改變他們,扭轉他們內心的渴望,賜他們一顆新心,一個新的意念,一種新的性情。福音能夠拯救一個被罪敗壞的人,除去他犯罪的慾望,並以討神喜悅的渴望來替代。
的確,我們是可以做出改變的。同性戀者也可以改變。那些認定同性戀是由於基因的人可能不這麼認為,但事實就是如此。有很多事例,我敢說在你身邊就有這樣的人,耶穌基督的大能將他們從罪中釋放出來。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牢記這段經文的重點。任何社會一旦背離神,就會有出現淫亂放縱的狀況,進而到開放接納同性戀,然後很快就會步入徹底敗壞的最後階段了。
所以,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 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揑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 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他們雖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
第三階段、恣意無節制的行惡
這幾節經文描述的是一個把神遠遠拋在腦後的世界。這是一個沒有道德約束的社會,這是一種不分是非曲直的文化,這是一個所有人各行其是的地方。在這個階段,神任憑世人存「邪僻」的心。「邪僻」這個詞的意思是「被拒絕的,被反對的」。它是指人的心被罪蒙蔽到一個地步,已經無法再倚靠合理的道德標準做出判斷。這裡所講的行徑比有意地犯罪更可怕。因為在這個階段,人已經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和意願了。人失去理智猶不自知。
這幾節經文列舉了在這個階段顯現出來的21項具體的罪。基本上它們都顯示出對他人的蔑視和鄙夷。
「不義、邪惡、貪婪、惡毒、嫉妒、兇殺、爭競、
詭詐、毒恨、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
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
這些都是人背離神的時候所犯的罪。
這21項具體的罪。基本上它們都顯示出對他人的蔑視和鄙夷。
還要注意的是,這些罪行覆蓋了一個人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家庭、家族、婚姻、職場、賽場、敬拜的地方。人一旦決定背離神,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一切都會隨之改變,都會被影響,被波及。實際上,這段經文的信息也可以當作是全然敗壞這一教義的一篇註解。傳統的新教教義中曾經使用過
「靈性死亡」、
「本質的敗壞」、
「不能討神喜悅」、
「完全的迷失」
等辭彙來形容人與耶穌基督隔絕後的困境。「本質的敗壞」又是什麼意思?它就是指生活在保羅所形容的這些狀態當中。
我要再次重申,這第三個恣意無節制的行惡的階段就是一個社會徹底分崩離析前的最後階段。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境地。仍然還有一步,繼前面三個階段后,這一步將直接邁入結局。人類社會背離神后最終的結局是什麼?那時的世界將是什麼樣子?羅馬書1章32節的經文就給出了答案。
結局:普遍道德標準的消失
《羅馬書》第32節所講的內容很令人震驚:「他們雖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保羅在這裡特別點出,人在徹底決意背離神時會出現的三種行為:
他們明知道所做的事是錯的。
他們還是去行。
他們還鼓勵別人去行。
我們現在談到的是人性墮落到谷底的社會,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處所。因為在這裡,人會把黑與白,善與惡的標準徹底顛倒過來。在這裡,作惡的人被眾人推崇,道德標準的捍衛者則反而被唾罵。在這裡,真理會被扼殺,不公反而會被加冕。有《聖經》的意譯本將這一節經文解釋為「他們明知道神對這些罪的審判就是死,但是他們仍然執意去行惡。」當罪惡公然被頌揚的時候,就是人性墮落到了谷底的時候。
到了這一刻,你會看到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被徹底地顛覆了。我想如果說我們當今的社會其實已經步入了這一個階段,一點都不算過分。這些「行惡」的人幾乎掌控了兩個現在社會最為關鍵的領域,一個是媒體,另一個則是教育。如今他們更是為自己的惡行尋求法律的庇護。他們施壓封鎖任何可能的反抗。當新聞媒體刊登同性戀是「正常的」這種說法時,當公眾人物被斥責抵制同性戀行為時,當教會推舉同性戀者作為領袖而反對者則遭到辱罵時,當以上種種都成為了現實時,社會就失去了公認的道德準則。當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被顛覆式,就沒有所謂對與錯的分別了。
最底層的生命
肯特·休斯(Kent Hughes)曾寫在他的《羅馬書:從天國而來的義》一書寫出了這種社會狀況對於我們個人生活的影響:
對於我們當今所生活的這個被媒體所轄制的社會而言,這段經文的形容真是再貼切不過了。數以百萬計的人每天坐在客廳里觀看那些充斥著淫靡、暴力、欺騙以及其他各樣罪惡行徑的電視節目,還津津有味,拍手稱讚。無論這些罪行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其功效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一步步蠶食觀眾的心志。贊同他人犯罪是一個人的生命墮落到最底層的標誌。
我必須要承認,肯特的話也讓我的內心翻騰,他的話極有說服力。我以牧師的身份「出面」放膽去宣講神的話很容易。但是當我回到家坐在自己的客廳里時,所要面對的就困難的多。有朋友推薦給我一部影評很好的電影,電影要表達的信息也很健康。可是我看著看著,突然毫無徵兆地,畫面中就出現一個半裸的女孩。我愣了幾秒,然後就跑過去雙手遮住電視屏幕。這個動作根本就於事無補,可是我當下真是不知所措。這之後,這部電影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我覺得越看越無聊、愚蠢,與「五顆星」的超高影評完全不符。
我們必須慎選我們所看所讀的東西……我們所看到的內容會被我們接納吸收……我們就會潛移默化地接納我們曾經批判過的. 我們最初是忍受,進而同情,最後接納。
我越是反省這件事,越是覺得肯特的話特別有道理。我們必須慎選我們所看所讀的東西。每天晚上,我們都讓那些與我們的基督信仰完全相悖的畫面(就是《羅馬書》1章23節所描述的)不斷地印在我們腦海中。因為我們「只是看看而已」,我們就覺得沒什麼關係。可是事實確實大有關係!我們所看到的內容會被我們接納吸收。我們看得越多,越覺得好像沒什麼不能接受的。一旦我們接受了它,就會覺得也挺好的。致終,我們就會潛移默化地接納我們曾經批判過的,這正是保羅在《羅馬書》1章32節所講的情況。
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曾在詩里寫到:
罪惡是舉止駭人的魔鬼,
眼見之處恨意橫生,
然而卻隨處可見,知之甚詳。
我們最初是忍受,進而同情,最後接納。
這些話是用來警醒我們的!它就形容了我們如今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羅馬書》1章所講的就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我們區域,我們的街道,我們社區。這是一個道德標準每況愈下的文化。可悲的是我們至今也找不到什麼有效的方式來止住這種趨勢。沒有能站出來說,「到此為止,不再繼續了。」肉慾沒有盡頭,墮落沒有盡頭,色情沒有盡頭,這幾節經文中提到的罪都沒有盡頭。一年又一年我們不斷地突破限制。
三個重要的結論
1. 當一個國家背離神的時候,它就會持續地走下坡路
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所著的《羅馬帝國衰亡史》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導致古羅馬帝國衰敗的原因眾多,但是王室內部的糜爛腐化卻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早在政治衰敗以前道德的衰敗就開始了。每一個偉大文明的最終土崩瓦解都是遵循同樣的模式。他們都是由內而外地逐步腐壞的,所以反抗的高潮一夕湧起,戰爭迅速就結束了。世人,你有用心地在聽嗎?你不在乎你的國家嗎?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更遠離神。因為所選的本就是墮落的道路。
早在政治衰敗以前道德的衰敗就開始了。每一個偉大文明的最終土崩瓦解都是遵循同樣的模式。
2. 當一個國家擇惡棄善,神就任憑惡者掌權,這便是神所降下的懲罰
就如兩千多年前的古巴比倫那樣,相同的模式會在每個時代,每一片土地,每種文化中都出現過。這是一個無可避免道德定律。一旦人定意要擇惡棄善,神就會說:「你非要選擇罪惡,就選吧。但是你必須要自己承擔所有的後果。」致終,那個國家必然會自行瓦解,因為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讓罪惡掌權還長治久安。
幾十年前納粹德國發生過這樣的事。兩千五百年前在古巴比倫也發生過這樣的事。這樣的模式在每個世代、每個文化都重複出現。它是一個不能改變的道德律。神說:「如果你要邪惡,你可以擁有它。但是你必須要承擔它的後果。」到最後,國家本身瓦解了,因為沒有一個把邪惡供奉在寶座上的國家能夠長治久安。你可以隨便搜索過去那些有名的統治者,就可以看到他們輝煌一時的專制統治和其後給整個國家或民族帶來的貧困和傷痛。
3. 當一個國家處在神的審判之下時,向她傳福音的時機也就成熟了
我們現在要來看一看好的消息。前面講了那麼多神的審判和懲罰,我們終於講到這篇信息中「好的部分」了。那就是:無論哪一個國家,當她處在神的審判之下時,向她傳福音的時機也就成熟了。這才是真正的好消息,因為面對一個道德環境極度黑暗的國家,我們很自然地會想說:「再也不會有光明照耀的時刻了」。然而我們都應該記得一首福音詩歌唱到:「夜越黑暗,光越明亮」。
對保羅而言,羅馬是一個滿了罪惡的大城。所有世人所犯的罪都能夠在羅馬城中看到。這是一個徹底陷入罪沼的城市,是一個懲善揚惡的城市,是一個崇拜皇權,遍布異教神龕偶像,道德敗壞,公開接納同性戀的城市,是一個父親時常遺棄幼子的城市,是一個奴隸販賣猖獗的城市,是一個建築在貪婪與暴虐之上的城市。那麼保羅,這個來自大數的猶太人,一個無名小卒,對於他首次的羅馬之行又有什麼想法呢?
「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馬書》第15節
「我不以福音為恥。」 ——《羅馬書》第16節
保羅要儘力在羅馬城中傳福音,在那個充滿罪惡淫亂的地方。為什麼?因為神的大能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能力領人進入救恩。而且人得救的方式非常簡單,就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信靠基督。這個條件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都能夠達到。保羅深知羅馬亟需福音的大能來改變人的生命。而這樣的能力唯存於基督里。
保羅深知羅馬亟需福音的大能來改變人的生命。而這樣的能力唯存於基督里。
對於我們現在的人而言,這是多麼好的消息。我知道我這篇有關神審判的講道非常大膽。但是我想要你們知道我為我的言論負責。如果我所講的內容讓你覺得灰心沮喪,那麼你其實沒懂我的意思。我們的家園正處在神的審判之下,所以我們要傳福音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神的愛
神的憤怒背後是神的慈愛。緊皺的眉頭背後是神給人類的一個含著微笑與眼淚的信息,「我愛你們,才會放手任你們離開」
接下來我要講一個很重要的神學觀念,那就是:神「任憑」人類作惡並不是因為祂恨惡人。相反地,神「任憑」,反而是因為即便人犯罪選擇背離祂,祂卻依然愛他們。祂就像一個哭泣的父親,硬下心腸任他浪蕩孩子遠走他鄉。只是寄望於人生的經歷能夠讓浪子回頭,讓他叛逆的心性被根治。神任人陷入罪中,因為祂知道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根治人犯罪的慾望。所有的父母都能理解這樣的心態。有時,你不得不任你的孩子犯錯,哪怕是大錯,哪怕可能危及生命,因為只有讓他們為自己的叛逆行為負責,他們才會成長。如果不放手,他們永遠學不會辨別是非。
神憤怒的背後是神的慈愛。緊皺的眉頭背後是神給人類的一個含著微笑與眼淚的信息,「我愛你們,才會放手任你們離開」。神愛你,才會任你陷在罪里,盼望有一天你會醒悟過來說:「我受不了,我需要主。」等那一天到來時,你會發現祂一直站在你的心門外,等你開門讓祂進去。
神藉著耶穌基督衝破了我們這時代越來越深沉的黑暗。這是一個何等美好的真理:神將祂的震怒傾倒在祂兒子的身上。請仔細想一想。當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時,神所有的憤怒都降在祂身上,包括這段經文所提到的神的一切憤怒。人犯罪所應受的刑罰都由耶穌基督來承擔。偶像崇拜、仇恨、不道德、廉價的性行為、一夜情,同性戀、一切保羅提到的那些可怕的罪。感謝神,耶穌把所有的罪債都還清了!祂為人類喝下罪惡的苦杯。地獄一切的權勢,極大的罪惡,都落在祂身上。那一天在各各他,祂承擔了所有這一切。
那一天在各各他,祂承擔了所有這一切:偶像崇拜、仇恨、不道德、廉價的性行為、一夜情,同性戀、一切保羅提到的那些可怕的罪。
沒什麼需要做的,也沒有什麼可做的了。主耶穌已將罪債全部還清了。
最有盼望的信息
「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約翰福音》10章10節
《約翰福音》10章10節是我們最熟悉經文之一,「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這句經文形容這樣的時刻最貼切不過了。當人歸向主耶穌基督時,就會在祂裡面找到一直求索而卻遍尋不著的。這個世界所承諾卻給予不了的,都在主耶穌里。
帶著這樣的認知,我們可以看到《羅馬書》第1章是《聖經》里最有盼望的信息。它之所以滿有盼望是因為就像呂蒂牧師所說的,它讓我們認識到我們所處的真實景況。只要我們耐心受教,就必然能得醫治。《羅馬書》第一章所講的真理的確讓人很難以接受,但是這些難以接受的話語背後,卻是神的兒子以流血犧牲方式,來拯救那些到把祂釘上十字架的人。
畢竟,那些因為自己的罪行而品嘗過神震怒滋味的人,比別人更渴望主耶穌基督里的屬神的義。那些經歷過神審判的人比別人更需要神的恩典。如果你覺自己需要大劑量的神的恩典,那就證明《羅馬書》已經在你心裡起作用了。如果你一直在撒旦的鍋中取食,那麼我奉耶穌基督的名來邀請你,來到主里享受永不止息的宴席。
誰都不用感到沮喪。讓神的教會挺胸抬頭。讓我們面對那些罪人的時候不要懼怕。讓我們在信仰和屬靈的爭戰中不要退縮。神的真理勇往直前。神的福音就像漆黑深夜的燈塔一樣。
讓我們從這篇信息開始,堅信主耶穌基督是世人唯一的盼望。讓我們在黑暗中列隊出發,點亮福音的光,讓這光照亮我們的城市。只要我們這樣去做,我們就能看到被神破碎過的人緩緩從黑暗中走出來,一步一步走向主耶穌基督醫治的光中。不要懼怕即將會發生的事,因為在黑暗之中,傷痛的人正等待光明。只要我們讓福音發光,人們就會尋著這光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