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黃金儲備國正在加速將存儲於美國、英國的黃金搬回家。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Jens Weidmann)在上周說:
「2016年我們再次將更多的黃金帶回德國,超過了最初計劃的數量。到現在,我們幾乎將一半的黃金存儲於德國本土。」
他表示,德國央行將提前完成計劃黃金回家計劃。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今年12月的最新數據,德國擁有世界第二大的官方黃金儲備量。

三年前,德國央行開始將一部分離岸黃金運回德國,這些黃金原本存儲在位於法蘭西銀行和紐約聯儲銀行的金庫中。根據2013年1月的黃金儲存計劃,德國央行打算在2020年將一半的德國黃金儲備於自己的金庫,這意味著將需要把紐約的300噸黃金和巴黎的所有374噸黃金全部運回法蘭克福。

除去德國央行給出的官方解釋,一個真正的原因是,2012年底德國審計署要求德國央行審計其黃金儲備,希望確保近3,400噸黃金是確實存在的,原因是此前從未檢查過這些黃金儲備的真實性和重量。
這些黃金中有超過2,000噸存儲於三個離岸金庫,包括英格蘭銀行、法蘭西銀行和美國聯邦儲備銀行。
同時,在歐洲債務危機之後,許多德國人要求把更多的黃金存儲於本土的金庫中,有人甚至質疑離岸黃金是否真實存在。
事實上,金融危機之後就有傳聞稱,德國央行大多數離岸持有的黃金可能已經被再抵押了,甚至可能已被融化、租賃或出售。
此後德國央行加快了運回黃金的步伐,在2014年運回了120噸,2015年再運回210噸。同時,也促使德國央行在2015公布了關於黃金持有量的詳細列表。
到今年1月,德國央行宣布,已經匯回了總共366.3噸;這使得德國央行位於法蘭克福的黃金儲備量達到1,402噸,佔德國總黃金噸數的41.5%,並首次超過存於紐約聯儲銀行的1,347噸。
這意味著,德國央行在2016年已將大約200噸黃金運回了德國,與2015年的數量相當。並且,由於某些未知的原因,德國央行的黃金運回計劃大幅提前了。
德國人黃金回來了,中國的咋辦?
那麼歐洲人自己有金庫,還非要把黃金放在美聯儲金庫中呢?
首先,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是冷戰時期的產物,源自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和黃金為基礎的金融匯兌本位制。其實質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基本內容包括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以及實行固定匯率制度。
這一冷戰時期的產物,時至今日是否依然合時宜無疑已經產生了不少質疑。
但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結束后,各國想自由地將存放在美國的黃金運回國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其次,美國經濟實力強大,貨幣市場開放,政局穩定,對各國政府來說,黃金存放在這裡有一種安全感。
最後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出於黃金的流動性:
一個國家銀行想賣,另一個國家銀行想買,只要在兩個國家銀行間作這種交易之後,紐約美聯儲地下的金庫執行一個指令,如把黃金從2135房間搬到4177房間,沒人知道2135房間代表了哪個國家,也沒人知道4177房間代表了哪個國家,但是它完成了一個交易。
中國多方人士也在關心我國有沒有黃金存放在國外,有沒有必要將黃金運「回家」。
業內人士表示,也是在二戰後由於世界金融體系轉換的原因,我國有一些黃金儲備存放於美國。但我國的整體黃金儲備與美國、德國相比,總量相對還很小,海外的黃金總量並不多。
中國從去年開始持續增持黃金儲備,目前黃金儲備量在全球僅排在第6位,為1842噸。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0月開始中國大舉拋售美國國債,中國在10月份持有1.12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413億美元。這是2010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日本已經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政府「最大債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