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習王聯盟公開破裂決定中共的命運

作者:文廟  於 2017-6-24 09: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政述評|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1評論

關鍵詞:習王聯盟, 郭文貴

  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後,大刀闊斧進行了同胡溫以往不同的政策。在恢復毛時代文革遺風的同時,大舉進行所謂「反貪反腐」的運動。大批前朝元老的人馬被整肅,而習的主要助手和實際負責人,則是王岐山。中共無官不貪不腐,早已人所共知。習王聯盟的大動作,客觀上對貪腐有抑制作用,但強烈反彈的呼聲卻越來越高漲。其主要原因,就是選擇性反貪腐。誰都知道,沒有江澤民曾慶紅等的仔細考察和提拔,習王都不可能走到現在的位置。因此江等最初絕不會把權力交給後來可能會整肅自己的人,但王立軍事件讓習看到了有被薄熙來代替的危險。習不得不有求於王,而王也看到了自己有可能代替薄或習的機會。他們對江曾的感激,悄悄變成了怨恨,但又無法儘快出手。通過與胡溫等有限的合作,幾位軍頭和周,令等人被抓,習王的「反貪反腐」運動也開始觸及到了江曾等的利益。江曾時代通過國安馬建等,當然還有令計劃,應該完全掌握所有人的信息,也包括貪腐的證據。因此,互相握有把柄證據是近二十年來,中共內部保持團結」的有力武器之一。

 出身紅二代的習近平,並沒有從毛時代得到過多少益處,除了當農民還坐過牢。而王岐山更出身於一個「卑賤」的家庭,其家父為國民黨低級軍官,被挨過斗和抄過家。王岐山能青雲直上,完全是因為娶了副總理姚依林的女兒姚明珊。在80-90年代,王岐山是以一個開明的,有自由思想的人物出現在南方。而成為第二號人物后,則成了「極左派」,口口聲聲都是文革語言。王岐山的掩飾,大慨也與他熟知中國歷史有關。習王上台後,官方除了大肆宣傳習家外,也拚命渲染習王聯盟的鐵關係。中共傳統上,一向強調組織原則,避免提及裙帶聯繫。而大肆宣傳「同蓋一床被」的目的,顯然是不自信。它是想告訴人們,只要有習王聯盟,無往而不勝。定奪天下,誰可奈何?

 早在2015年,貴為國家主席的習近平不遠萬里,親自在英國為一家中國企業通航站台。至今在海航的網站上,仍可看到這張照片和介紹(見附件1)。不明底細的人顯然會想到,海航(重要性超過國航東航南航?)一定是個最大型國際企業,老總肯定至少是個部級老幹部。郭文貴的爆料,首先從海航開始。讓《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都在納悶,誰是海航的股東?那個擁有29%股份的「貫君」又是誰?海航網站宣傳這一事件,顯然也在暗示習對海航的關心,大過對其它老字號國有航空公司的重視。

 那麼,國家主席習近平真的知道所有這些金融活動的細節和真相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看看官方的王岐山簡歷(見附件2)。他早在1988年,就開始從事金融和投資活動。而一直在地方工作的習近平,不大可能有這方面的專業經驗。他不得不依賴王岐山進行「反腐」運動,而金融領域是他最晚觸及到的行業,這才造成了20157月的「大股災」。那麼,習近平當時為海航站台,是否已經知道海航的背景?這顯然是公眾關心的話題。

 郭文貴的爆料掀開了「同蓋一床被」肉麻宣傳的假象(見附件3) 。他揭露早在2015年,習近平委託傅政華,要求早已與「總參二部」和「國安部」關係密切的郭文貴,秘密調查王岐山家族,並提供了所有證據。因此,公眾據此推測習王間有裂隙,完全符合後來揭發的事實。可以回想當年毛劉,毛林的關係,那些幻想習王聯盟牢不可破的人,顯然對中共黨史一無所知,一廂情願而已。


 郭文貴的一步步爆料掀開了王岐山的家族爆發史,包括擁有諸多房產,大筆資金和私生子女等。習王聯盟關係,無疑損傷了習近平辛苦建立起來的反貪形象。有網民調侃,那個擁有海航29%股份的「貫君」,其實是「家藏萬貫,千古明君」。無論體制內外,包括習王,都明白習王聯盟破裂的利害關係。從大局考慮,雙方明白必須在面子上保持團結。但郭的爆料,顯然讓習左右為難。不予理睬,只能是短期的權宜之計。在信息時代,再和王綁在一起,無疑是慢性自殺。習近平已掌握了槍杆子,但他絕沒有毛澤東1%的知識,資歷,人力資源和控制能力。王岐山的最大資本是控制中紀委和金融系統。隱藏一個多月後,王一出現即謠言四起,萬達股票大跌。而在此之前,習家族與萬達關係的爆料,早已滿天飛。被認為是王岐山的反擊,至少送出了兩個信號:我是金融老大,誰也別碰我!另外我可抓萬達王健林,如抓引起2015年股災的肖建華一樣。可見習王間摩擦,已接近短兵相接的程度。彼此的猜忌,不會減少,只會慢慢升級,直到聯盟徹底爆破。

 有不少人預言,毛林關係一夜破裂的「九一三」事件將會發生。但那時候的毛可以一手遮天,也沒有網際網路和自媒體。如今習王爭鬥,結果尚難預料。但無論如何掙扎,都會是歷史的沉渣,信息時代的笑料而已。

 為防止失聯,附錄三個文件如下:

 

習近平為海航護航

http://www.hnair.com/guanyuhaihang/hhxw/hhxw/201510/t20151026_15943.html

 20151024日,北京——本報訊:(通訊員 林曉鵬 作者單位 海南航空人資行政部)當地時間1023日下午,海南航空在英國曼徹斯特宣布將於20166月開通北京=曼徹斯特航線。該航線將成為兩個城市間首個直飛航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英國首相卡梅倫陪同下抵達曼徹斯特機場,聽取海南航空北京=曼徹斯特航線開通情況有關介紹,並發表致辭。

  習近平主席強調,近年來,中英經貿投資合作成果豐碩。中國海南航空公司北京飛往曼徹斯特的直航航班將為兩座城市和兩個國家之間架起一座新的合作之橋。中方願同英方進一步探討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的新思路新舉措,開闢兩國共同發展新前景。

 

王岐山同志簡歷 http://cpc.people.com.cn/GB/64192/106049/6596165.html

王岐山,男,漢族,19487月生,山西天鎮人,19691月參加工作,1983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北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畢業,大學普通班學歷,高級經濟師。

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691971年 陝西省延安縣馮庄公社知青

19711973年 陝西省博物館工作

19731976年 西北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學習

19761979年 陝西省博物館工作

1979198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歷史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19821986年 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處長、副局級研究員、聯絡室副主任

19861988年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正局級研究員、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聯絡室主任兼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辦公室主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代所長、所長

19881989年 中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19891993年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副行長、黨組成員(其間:1992.091992.11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19931994年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組成員

19941996年 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行長、黨組書記

19961997年 中國建設銀行行長、黨組書記

19971998年 廣東省委常委

19982000年 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

20002002年 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

20022003年 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32004年 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黨組副書記

20042007年 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黨組副書記

20072008年 中央政治局委員

20082011年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組織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12012年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

2012-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至20133月)

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六屆、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第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常委、書記。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資料,20133月)

 

王岐山的知青歲月:與習近平交好 同蓋一床被

http://cul.china.com.cn/lishi/2015-02/26/content_7706036.htm

原標題:弄潮兒

  「文革」時他是下放延安的北京知青,改革時他是搖旗吶喊的理想青年。他的經歷是一代共和國同齡人的樣本,也是不可複製的個人道路

  本刊記者張蕾 發自北京、西安、延安 實習生 朱詩琪 樓婍沁 謝思楠 宋夢醒

  地質學者、西北大學副校長張伯聲先生曾向前來請教的學生這樣講述自己最著名學術成果的得來:20世紀20年代,坐船赴美。旅途漫長,他坐在船頭,天天看浪,看大江大海的「涌」,突然冒出個想法:為什麼這浪涌不是直上直下的?根據既往所學,他認為,海浪這種涌動的方式,從力學上講是最省力的,進而想到,「大自然地殼的構造,一定是以最省力的方式在運動。」受此靈感啟發,他推導出「地殼波浪鑲嵌」學說,獲得國際承認。

  向張先生請教的學生中,一名歷史系學生事後回憶說,老校長的講述,「讓我感受到歷史的潮流。人類歷史的潮流與大自然實際上有一樣的屬性。那就是:順歷史潮流者昌,或者叫贏;逆歷史潮流者亡,或者叫敗。因此,要順潮流而動。」

這位善於吸納和推演的學生,叫王岐山。1973年作為工農兵大學生進入西北大學就讀,時年25歲。從波中一葉到浪中掌舵,老校長的啟迪「對我一生都有影響」。

 

飢餓的現實感

  北京學生郭路生1968年底寫下這樣一首詩: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動;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聲雄偉的汽笛長鳴。

  北京車站高大的建築,

  突然一陣劇烈的抖動。

  我雙眼吃驚地望著窗外,

  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

  ……

  這是知識青年啟程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時的情景。浪潮中,北京35中高二學生王岐山也被送往延安,那是1969年元月。

  馮庄公社的劉姓副書記在北京提前與知青見面時,言之鑿鑿:我們那地方可好,滿山果樹,有蘋果吃。他怕這些年輕的娃娃知道馮庄窮,不肯來。到達延安后,老鄉們用毛驢車,把學生們接到各自所屬村落。

  娃娃們一看,有高山是不假,但光溜溜的,根本沒樹。此後每見到劉書記,就倆字:騙子。

  王岐山被分配到康坪生產大隊,同來的還有女朋友姚明珊。在時任康坪村村支書尹治海的記憶里,王與姚的關係,當地人是聽北京娃娃們說的,「他們在北京就認識」。隊里的北京知青,男娃奔著王岐山,女娃跟著姚明珊,一起來到康坪。

  「知識青年來了,吃也吃不上,就是吃玉米、高粱。也不會吃,囫圇地吃,糧食的殼兒還留著,沒有磨成面,就那麼煮著吃。飯也不會做。最後我們派了一個老婆兒,給他們做了大概半年。陝北那些雜糧,亂七八糟的做法,他們不會(做)。城裡是炒菜,這裡一鍋燴。」尹治海說。

  那種飢餓的感覺王岐山一直記得,日後他曾回憶說:「……跟黑龍江的同學見面后我都想哭,他們幹活累了至少還吃得飽啊,我這是累了還吃不飽,知道餓是什麼滋味了。」

  知青們呼嚕呼嚕吃掉大燴菜,開始學習干農活。適應了一年,像那麼點樣子了。在尹治海眼裡,城市娃娃們粗活不惜力,但細活干不來。女娃能甩開膀子用手拾糞,但扶犁耕作、開手扶拖拉機這種有技術含量的活計,只有個別男娃學得來。

  小組長王岐山幹活一般,卻很有號召力。同來的知青不必說,連其他生產隊與他不熟識的北京娃,都聽他招呼。據康坪村村民回憶,其他隊上若有北京知青不服管、出問題,公社都會找王岐山去勸。

  「有時候政府就把他叫走了。哪個隊的知識青年鬧意見,打架,就叫他去,去開開會,讓他去調解調解。」尹治海說。

  康坪村知青張佩俠還未報到就跟其他生產隊人員打架,老鄉們聽說他在北京時就頑劣。到了康坪之後,王岐山負責「教育」,吃住看緊,其他知青與他配合,不時冷落與關禁閉、罰體力勞動並濟,「人家(其他)11個知青都爭氣,就他一個小混混。」延安知青尹大才說:「王岐山把他修成正果,改成好樣的,後來也當了老師。」

  因著強大的號召力,馮庄的3個大隊合併后,王岐山成為大隊革委會副主任,主要職責還是協調管理北京知青。

  尹治海覺得,王的號召力是從首都帶來的,聽說其在學校里便是風雲人物。

  「你要讓王岐山打架,他誰也打不過,他體質弱。但誰也說不過他。人家能把知青都攏住,知青都服氣,老百姓都服氣,我比他大3歲我都服氣,比我成熟。」尹大才是下放較早的延安本地人,帶著老婆孩子插隊,住在北京知青的隔壁。尹大才夫妻兩人跟北京知青們一樣,管組裡的領頭人叫「岐山」、「珊子」。

    「王岐山把政策學得(透徹),人家就不像個知識青年,比蹲點幹部都淵博。」尹大才記得,一季棗子成熟時,公社來了幹部,「搶棗」,「隊長擋不住,王岐山去,三言兩語給打發了,(就是)搬政策、講道理。」

  生產隊對王的敬意,也來自於明白人的引領。「原來我們生產隊長是個老八路,在西北野戰軍當過連長,老婆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過來的,有什麼事情就問王岐山。那人見過世面,(知道)這些人雖然年輕,但是有知識,隊上有個啥事,咋個適合不,讓王給他把把關。」尹大才很為自己是康坪生產大隊知青的一分子感到驕傲,雖然也被北京知青「連累」,自留地分在水邊,難養活,他也自認為充當了北京娃和延安老鄉之間的橋樑。

  北京知青們頂著農村戶口,思忖著「紮根一輩子」的誓言,但老鄉們卻意料他們待不長遠。村裡的赤腳醫生空缺,他們找來尹大才頂上,想著北京娃娃文化雖好,說不定哪天就回城,指望不上。

  底層社會的艱苦和無序,多少還是讓知青們失望。尹治海動員大家寫入黨申請,沒一個人應承。即便如此,王組長帶領著青年突擊隊,幹活表現還是不差。尹大才和尹治海記憶中,康坪大隊的知青從未有過不良記錄。

  一周勞動6天,學習1天。「知識青年再教育領導小組」組長尹治海想著,主要是讓知識青年們得一日喘息休息,讀讀報紙就可以了。知識青年們倒真有學習的積極性,村裡的《紅旗》雜誌等讀物都是他們訂的。但體力勞動終究辛勞,年輕人下工回來下下棋,打打撲克,也是常有的。而「人家王岐山就學習,拿個石板做個桌子」,「他就看他的那些物理化學數學。」尹大才不以為然,對王說:「這個屁用也不頂。」尹記得王回答說:"文革』期間,這個也沒學好,把這個再啃啃。」

  尹治海也誇王岐山學得好,「他看外國的經濟方面的書。」對這稀罕物,村裡有人議論:哎呀他看的是什麼書?外國的書,是不是不正確的書?

  對於這稀有之書的來源,延長縣作協主席張思明知道一些。他曾為寫作習近平延安插隊經歷而在延川縣梁家河採訪,並於2002年赴福建拜訪時任省長習近平。他曾聽習談起,下鄉初期,一次從北京返回延川,因路途遙遠,先到了馮庄找王岐山借宿一夜,兩人就合了一床被子。當時習帶著一本經濟方面的書,王岐山給留了下來。

  尹大才也記得王岐山跟他說過自己和習近平的友情,「我知道他們好。」王曾問尹:習仲勛你知道嗎?尹答:知道,西北局第一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王:他兒子也在延川,他們那邊如果請你過去你去嗎?尹:我去你給我掙工分啊?

  康坪知青里,數劉捷字寫得好,他在村口的土牆上題過8個「可大的字」: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王岐山用刀子把字刻了下來。

  「那時候鄉政府說,那幾個字寫得好,知識青年寫下的,要保存好。結果(後來)修路都鏟了。」尹治海說。

  尹大才也為那8個大字可惜,他更可惜的是馮庄公社沒有宣傳康坪知青的優良作風。他想寫本書,暫定名《康坪村的北京娃》,「王岐山是知青小組長,我要寫知青小組,任何一個人的事情都離不開他,每個人的故事都跟他有關係,就是做配角,也不可能沒他。」

苦雖苦,赤腳醫生尹大才卻也覺得:「插隊是個雙刃劍。學習誤了……可是,來鍛煉也達到了好處,像王岐山這樣,來生產隊,方方面面,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都參與過了。」

 

豐滿而謹慎的理想主義

  19719月,林彪的飛機掉了。尹治海去地區上開會,市委副書記千叮嚀萬囑咐:保密保密。一回村,北京知青就圍上來:開會是不是通報林彪的事?

  就在這一年的下半段,為防止「四舊」文物遭到破壞而早早關閉的陝西博物館大門重開,5年的閉館,原先的講解員上了歲數,博物館便到延安招上來10位北京知青。

  康坪隊上有兩個名額,據尹治海說,大家都去面試,口才上佳的王岐山和王小楓被錄用。此時,姚明珊因父親的問題,無法回城,王岐山不想先走,但公社催促,只能暫別女友,來到西安。

  其時「文革」雖進入平穩期,博物館復工,但集體生活中吃飯前早請示晚彙報、排著隊念毛主席語錄、每周一日的政治學習閉館也都是不能少的。好在業務學習也沒荒廢。西安碑林有一塊景教碑,世界聞名,介紹早期基督教在中國的流傳情況,館里一位老先生單給年輕講解員講授有關該碑的知識,就講了兩個月。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王平平(化名)比王岐山等人晚4個月入館,是老五屆大學畢業生,同北京知青一起做過8個月的講解員,與王岐山交好。20112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西安調研期間,特意安排一晚上的時間,約上8位(實到7位)友人在老博物館(現碑林博物館)敘舊。那一晚,王岐山提起,他至今還記得關於這碑的知識,「讓我現在去講碑林都能講。」

  那一晚,老友們從7點半聊到10點多,王平平跟王岐山直說著陝西話,後者則舉著水果給這個送給那個遞,香煙不離手。此情此景讓王平平覺得,「有些東西和幾十年前一點都沒變。」

  王岐山將敘舊與工作的界限嚴格劃定。館長邀他順道看一下新的石刻館,他沒答應;館里送他碑帖作禮物,「一塊真的碑帖都上萬塊錢」,他一口回絕,「一點面子沒留。」王平平拿著卡片機,讓茶室的服務員幫忙拍了幾張照片,而館里專門負責拍照的工作人員沒能進入王的敘舊局,館長和書記都只能在外等候。陪同的常務副省長和陝西文物局局長雖得進門,也只能遠遠拉兩把椅子,互相說說話。

  在王平平看來,王岐山6年的講解員生涯鍛煉了其口才和待人接物的能力。講解詞沒有現成的,全靠講解員自己提煉,又面對不同社會階層和文化層次的參觀者,應對需要靈活。在陝期間,王岐山又以工農兵大學生身份,就讀於西北大學歷史系,在知識儲備、觀世視角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人生維度變得多元起來。

  王岐山在博物館期間,接待過中央領導李先念。「那是第一次讓他接待身份比較高的重要人物。我在旁邊聽了幾句,覺得他講得很活,完全沒有稿,李先念聽了也覺得很有意思。」

  特殊歷史時期中的陝西博物館,像一座中國大舞台的微縮,紛紛繁繁,鬧鬧哄哄。其下情景,時而殘酷恐怖,時而啼笑皆非。

  青年人們四處搜集書籍,地下讀書會成為他們結交志同道合的平台之一。從閱讀心得到當下時事,人們在迷霧中摸索,生存與未知是他們的原始動力,以隱秘而又難以抑制的熱情討論著中國的現實和出路。王岐山也是其中一員,他還帶著一如既往的號召力,每日都有很多西安青年跑到博物館找他探討問題。一次軍代表在大門口堵到他,說了幾句:今天從早到晚來了幾十個人找你,都不買票就進門,你給博物館造成了損失。

  西安人葛岩在他的文章《七十年代:記憶中的西安地下讀書活動》中提到他在此時結識的王岐山:「……已經可以感受到他的人際親和力。西安有兩個有名的中學生領袖,都是西北大學的子弟。但由於文革中政見互異,兩人不相往來,但卻都視王岐山為要好的朋友。」

  擅交朋友的王岐山同時也顯示出穩重謹慎的一面,雖然西安各個派系他都有接觸,但絕對不介入具體事務。

  王岐山、王平平等一圈朋友,在互相掩護、互相幫扶和互借「禁書」中度過前途未卜的歲月。《第三帝國的興亡》中的袖章、語錄、社會的瘋狂曾令他們震驚,對應著認知中國的現實;也曾在深夜裡扳著手數,開國元帥10人、大將10人以及眾多上將,當下境況怎樣,命運如何。

  這個時期的王岐山仍然沒有明顯表現出對今後道路的規劃。他依然沒有入黨。

  "文革』的時候你能把命保住,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中國的前途誰都看不透,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怎麼能有個人的命運呢?」雖然帶著悲觀,王平平不認為「文革」對於他這代人來說,只有負面意義。「文革」逼著大家在風暴式的環境中迅速認知事物、辨明是非,經歷人生的磨難后變得更加堅強。

"文革』中能夠最後認識到這些,或者在這個過程能有所領悟的(人),是比較少的。大多數人就是經受苦難。還有少數人沒有挺得過來,人都不在了。」對於日後走上仕途的王岐山來說,「他這種成長經歷不是後來很多其他技術官僚能夠體會得到的。」

 

穿梭於不同話語體系

  王岐山早年的一位朋友曾以某部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描述王岐山的特質:大城市裡百十個團體,有知識分子、高幹子弟、文藝界子弟、軍乾子弟,還有各種地域性團體,各個圈子之間鮮有往來,甚至隔閡頗深。只有一個人,不屬於任何團體,卻能在各個團體中周旋,不管是否意見一致,也不論階層是否平等,總能相談甚歡。

  王的社交能力在他返回北京后愈發凸顯出來。他進入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在完成本職工作之餘,結交了更廣泛的朋友。

  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朱信泉、嚴如平、韓信夫等人,對當年的實習研究員王岐山的評價為:實在、平易、學術功底尚好。80年代初期的社科院高幹子弟雲集,光近代史研究所里就有陳毅的兒子、賀龍的女兒、董必武的兒媳婦、朱德的秘書等,而王岐山表現得比普通老紅軍將領的後代還更顯踏實。

  「(只)有一點比較特殊的,就是他當時騎個雅馬哈。」社科院的老員工回憶,這輛扎眼的小摩托是王的親戚所贈,當時算奢侈品。

  這輛摩托車對王當時的活動能力貢獻不小。在他結識了翁永曦、黃江南、朱嘉明3人並聯名提交經濟研究報告之後,逐漸得「改革四君子」之名。

  黃江南在《三十年三十人之指點江山》一書中回憶了當時的情景。1979年,黃等人認為,「當時國民經濟的結構失調已經到了崩盤的邊緣」。友人李銀河聽到黃的分析后非常著急,覺得為避免國民經濟危機,應讓上層領導知道。經李銀河與其在國務院政研室工作的朋友林春介紹,黃、翁、朱3人結識王岐山。

  「他(王岐山)雖然是學歷史的,但異常聰明,吸收能力特彆強,跟我們一談就理解了我們的想法,馬上就表示贊同,並且提議起草一個報告呈交中央。當時我和翁永曦、朱嘉明已經常常在一起討論問題,再加上王岐山,我們4個人在市委黨校後面的一間空房子里關了幾天,寫出了報告。在報告里,我們預測了1980年經濟將要出現的衰退,分析了衰退產生的原因,並且給出了危機對策。……通過王岐山,我們把報告交給了姚依林,姚依林看后覺得很重要,又轉給了陳雲。陳雲在報告上批示說:『一個學工業的,一個學農業的,寫了一份很好的報告……』其實翁永曦不是學農業的,只不過在農民報工作。」

  報告提交后,4人受到當時中央領導的接見,史稱「老青對話」。「老青對話」對同時代熱衷探討中國道路的年輕人是一種激勵。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張少傑描述當時他們那代年輕人的心情為:「我們太想改變世界了。」

  從此,王岐山的道路轉向經濟領域。

  1984年莫干山會議在杭州召開,與會人員是從全國各地提交的論文作者中選拔出來的青年才俊,會議就國民經濟的熱點進行了激烈討論。但在當時,這種討論與集會,帶有一定風險。據柳紅所著《八零年代:中國經濟學人的光榮與夢想》,黃江南這樣談風險應對:「政府是由人和部門組成的,有的人本身,就代表了政府。上山的還有國務院總理的秘書李湘魯、張勁夫的秘書孔丹,以及王岐山。他們來,我們心裡踏實了很多。當時不像現在,沒幾桿大旗不行。沒人出文,一切都在正式和非正式之間。」

20世紀的最後20年,中國歷史又一次呈現齣劇烈與複雜的局面,全國上下依舊在探索。1982年,王岐山進入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次年入黨,6年間成為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所長、正局級研究員。1988年起,歷任中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并力主建行改制、中金公司的組建等中國金融界大事。從此兼備對中國根本問題(農業)的認知和對國際潮流(金融)的把握。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王岐山被委任為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協助省委書記李長春處理廣信、粵海等國有企業資不抵債事件。為消除消極影響,他曾接受「聯辦」旗下《財經》雜誌的對話專訪,闡釋「窗口公司」歷史使命的結束,強調「誰的孩子誰抱」的市場邏輯在中國確立。

  王岐山更為人熟知的危機處理是在2003年非典期間。他從海南任上被急召入京,上任第10天召開中外記者見面會,次日接受中央電視台《面對面》專訪,向百姓呈現、解釋當下抗疫局勢。一句口頭禪「說實在的」廣為人知。

  2004年,南方傳媒集團原駐京辦事處主任、原駐京首席記者方進玉曾在面訪王岐山時提出:「去年(2003)抗擊非典的記者會,面對全北京、全中國的大恐慌,面對國內外記者那麼多刁鑽問題,你的應對太精彩了……只有一個地方,你公開讚揚美國的《紐約時報》『不愧為《紐約時報》』,還讚揚美國記者『提的問題就是尖銳』,容易讓人產生聯想,以為你在暗諷國內記者提的問題不尖銳。電視直播一出來,我就擔心你會不會因為這樣的回答,受到中央領導的批評呢?」

  王岐山回答說:「沒有啊。去年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後,中央領導都表揚了啊,說我是放得開、收得住。」

  據方進玉所知,「王岐山為那次新聞發布會做準備時,他的那些發言提綱—特別是針對外國記者必然會提出張文康、孟學農被免職的問題,其答覆的核心內容,應該已經得到了當時市委書記劉淇,甚至是中央高層的認可。」

  王岐山的張弛有度、應對得當也曾讓世界衛生組織的媒體專家印象深刻。2003年勞動節這天,時任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鄧小虹在參加世衛組織培訓時碰到代市長王岐山。據當時媒體報道,鄧小虹說,在模擬發言環節,王岐山主動要求第一個來,回答法國老師模擬的外國記者提問。重放錄像時,「王市長的錄像幾乎成了講解的樣本。」法國專家對王的評價是:「一個非常有主見、有見地和有決心的領導,他不會讓記者牽著鼻子走,而是用自己的思想引導記者從政府工作和政府努力的角度去問問題。」

  王的話語能力由此可見。吸納民情,講解官方,直面輿論監督,對老百姓說市井之語,對外國友人講述人情故事,穿梭在各種不同的話語體系之中,不迴避問題,致力於解決問題。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自傳《峭壁邊緣》中記述了自己親歷的2008年金融危機,多次提到他跟王岐山打電話。當時王岐山是主管外貿和金融的副總理,多次與保爾森在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中打交道。保爾森稱,自己視王為值得信賴的老朋友。保爾森曾這樣評價王岐山:「我所認識的王岐山行事果斷,好學好問。他是一個執著的歷史學家,喜歡哲學辯論,還有著略顯頑皮的幽默感。」

跟保爾森類似,美國第24任(20012009年)勞工部部長、同時也是第一位美國華裔部長的趙小蘭女士,對王岐山的外事交往能力和風格,同樣印象深刻。

  趙與王第一次真正接觸,是在2008年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期間。趙對王的第一印象是「開朗、有風度、健談,讓每個人都覺得舒服」。

  「王先生的自信、坦誠,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夠輕鬆地交流。他不懼怕承認,甚至是非常開誠布公:中國面臨著許許多多挑戰。他把這看作是幫助別人更好地理解中國的積極途徑。」趙在回複本刊的電郵採訪時說。

  「(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閉幕會上)他把準備好的講稿放在一邊,這是前所未有的場面。他坦承,在這樣重要的場合,這麼做是冒有風險的,但他的脫稿講演『來自真心』。」趙小蘭說,「這一點尤其為美國為政者們所賞識,他們更喜歡這種非正式的交流,有助於建立一對一的合作關係。這樣一來,領導人之間的交談會非常坦率,難點突出。」

  一個典型例證是,「他以他的絲綢領帶來解釋中國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的看法。他說,對於中國人來說,知識產權是個比較新鮮的問題,人們第一次知道它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而現如今,全球的人們都戴著中國絲綢製作的領帶,因為中國人把自己的發明與世界分享了。」這個故事儘力消除美國人對中國知識產權意識淡漠的批評甚至憤怒,讓趙小蘭記憶深刻。

  「他講故事,甚至講笑話,我們以前從未想過中國的高層領導人會運用這樣的交流方式。在美國,為政者用故事或者笑話作為他們演講的開始,以便讓受眾放鬆,是很常見的。所以大家非常喜歡王副總理的方式!……他的演講直率、有趣、見解深邃—這真是讓觀眾難忘!」

  2009年赴美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出其不意,贈予王岐山一隻籃球作為禮物。王年輕時確是籃球愛好者,還在記者面前秀了轉球技法。王平平曾開著玩笑問過王岐山,奧巴馬送你那個籃球要不要交公?王登時表現得像個孩子:憑什麼?

  同樣在這次赴美談判期間,王岐山和美國財長蓋特納接受PBS(美國公共電視網)《查理·羅斯秀》的聯合專訪。時政訪談資深主播查理·羅斯問王岐山:有人說美國要遏制中國發展,你相信嗎?王回答:「美國政府包括奧巴馬總統多次說,希望中國繁榮發展……我相信你們總統說的話。」

  老到的主持人又問:你覺得中美之間最大的誤解是什麼?

  王直接說:「美國人對中國不是誤解,關鍵是不了解。」

  在訪談即將結束的時候,查理告訴王岐山,他最近拜訪了新加坡的李光耀,「他說你是他最愛打交道的中國人。他對你好一通表揚,說希望你永遠履職,永不退休。」接著播放了一段查理與李光耀的對話。

  李:我願意跟王岐山做生意。

  查理:……有人說他會繼續供職於政府,儘管他已經65歲了(此處有誤,2011年王岐山63歲—編者注)。

  李:是的,如果我是中國人,我會讓他一直留任。沒有人(在一些特定方面)能勝過他。務實、強硬、幽默、機敏,做正確的決定—就中國的立場而言。

  鏡頭轉回演播室現場,王岐山自然地接過話頭,問查理:「你和他見面的時候,他桌子上是不是還有一個孔子的像?」在場3人一起大笑起來。

  「我在90年代到他辦公室和他談話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個談話桌子上擺了一個中國的孔子像。李光耀先生應該說是,走出了一個很獨特的『城市國家』的發展之路。他既用了東方的文化,也用到西方的文化。應該說在某種意義上,文化上用東方的多,而在制度上用英國的多。」

  扭轉了劍拔弩張,訪談在輕鬆愉快中接近尾聲,王岐山指指自己的耳麥翻譯器,一語雙關:「我現在才習慣這種談話方式。」節目在查理「希望我們下次談談歷史」的邀約中結束。

  該嚴肅時強勢、威嚴,該放鬆時大聲說話、大聲笑罵,王岐山分寸感極強,公職與私人領域界限分明,上得廟堂,下得田間,中間理順得各樣關係,強硬與妥協並濟,以求問題解決。

  2004年面訪時,王岐山曾和方進玉聊起中央電視台新址規劃問題。王說:央視新址建在北京CBD的核心區,這裡本來就很擁堵了,但央視和廣電部報送給北京市的規劃圖,仍然希望把央視新址整體圍成一個封閉大院子,我只好不斷與他們協商,請央視一定要對新址的規劃作些修改,給市政留出兩條路。

「我聽他說,儘管當年的央視台長和廣電部負責人反覆說,央視的安全警衛很特殊,留出公共道路不方便,希望把央視新址及其附屬設施全部封閉起來,但王岐山一直堅持說:不行。不能因為你們的新大樓,就把CBD本已擁堵的交通,搞得堵上加堵。還好,經由王岐山的一番勸說和堅持,央視和廣電部的領導終於同意修改規劃了。」方進玉說。

新的歷史使命

  十八大七常委亮相后,王平平接到電話:岐山怎麼分管中紀委了?

  這是執政黨新班子上台後被輿論熱議的話題。中紀委書記一職,跟王岐山副總理任上的職責無直接相關,他的工作履歷中也沒有類似情況。惟有「救火隊長」的「稱號」一脈相承。腐敗問題是當前中國政治的最緊要問題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

  王岐山履新,雷厲風行的行事方式也一起到任。中共中央貫徹「八項規定」,改進文風、作風、會風的新氣象,對王來說,這是多年來一直的行政方式。

  據農研所時的同事回憶,王在聯絡室主事期間,「不說廢話」。到杜老(杜潤生)那裡開會,了解完情況,交代下去待辦事宜,就散會,「簡短」,「辦事風格非常明快」。

  通報紀委系統自行清退會員卡的會議,只用了20分鐘。中央紀委委員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為防止秘書代筆,王岐山現場給大家布置作業,結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寫一篇學習黨章體會。他在見外國友人時笑稱:以前就怕念稿子,現在得了濟了(編者註:得濟,北方方言,指有益、得利)。他在與相關專家座談時,也要求學者們不要念稿,簡短、直接表達觀點,去掉「尊敬的王書記」之類的寒暄。座談末了,還推薦大家看《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引發一場中紀委內外、全國讀史熱。

  據中紀委工作人員說,他在中紀委辦公的時間遠遠超過在中南海。

  20131月,王在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的發言中說,治腐「當前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顯示其現階段的工作思路。

  綜合媒體已有報道、接近中紀委人士的介紹以及《紀委監察幹部工作手冊》等方面的信息,中紀委原來設置8個紀檢監察室,1室管國有企業,2室管金融機構,3室管教科文衛,前三室不涉的其他中央機構及國企由4室監管。5-8室分管各省、市、自治區。王上任后,新成立9室、10室,將56室拆分,新的對應方式為:5室對西南,6室對華北,7室對華東,8室對中南,9室對西北,10室對東北。

  「(比如)原來一個室下面三個處,一個處要管兩個省,現在可能一個處只管一個省了。(查處)力度肯定大了。三四個人只盯一個省,一個省能有幾個省部級幹部?……這幾個省的官員肯定都睡不好覺。」上述知情人士說。

  在這次中紀委監察部內設構架的調整中,原黨風廉政建設室與原糾風室合併為「黨風政風監督室」,原執法監察室和原績效管理監察室合併為「執法和效能監督室」。所以機構總數保持不變。

  「……績效室原來就是做行政審批、效能監察、行政問責。(王認為)效能這個應該(多)是國家公務員局的事情。這個科室是2011年才成立的,他來了立刻就撤了。」接近中紀委的人士說。

  除了立竿見影的查辦案件力度和富有效率的網路反腐舉報反饋,學界和坊間更期待反腐領域的頂層設計和制度改革上的穩步推進,諸如官員財產公示、反腐敗立法等正在試點或籌謀的長效機制能夠逐步確立起來。在改革推行過程中,在面臨複雜局面時,極高的政治智慧、果敢的決斷力和中央高層的同心聯動都甚為重要。

    廉政專家任建明說今後十年為「反腐成功的機遇期」,「這十年我們一定要跳出過去的怪圈,越反越嚴重的怪圈,要讓人民看到希望,要找到出路」。

  王岐山的老朋友們也對他的新使命抱有很高期待。

  農研所的老同事評價王是個「非常尊重紀律,遵守紀律的人」。

  有一例證。王岐山任北京市長期間,一次周末私人駕車外出時,在某停車場停駐時間較長,出場時被收費師傅認出,後者執意不肯收取停車費。王岐山跟他糾纏了幾個回合,後車已經開始不耐煩地按喇叭,王只好駕車離開,周一便讓身邊的工作人員順道去把停車費補交上了。

  方進玉曾聽一位知情者說,「王岐山到北京工作后(2003-2007),市政府給過他一套房,但王調離北京、到國務院做副總理后,就把那套房交回去了。」

  2004年,王岐山對方進玉說:「許多人說我是臨危受命、抗擊SARS—挽狂瀾於既倒,其實我自己很清醒,我知道這是一種歷史機遇。在廣東做副省長也罷,到北京做市長也罷,都是歷史機遇。……我是學歷史出身,站在歷史長河的角度看,既然中央調你來了,既然歷史給了你這樣一個機會,那麼你只能儘力去做。從1980年代開始,我調來調去,工作經歷確實很雜,但我從事的工作門類越多,參加工作的時間越長,我就越清醒,我知道,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有學問、有能力、有智慧、有魄力的人太多了,我算什麼?因此,每到一個新單位,我總是希望低頭拉車,多做實事,而且要多向其他人學習。」

  王岐山的這番自述,在今日更艱巨、被寄予厚望的歷史使命面前,或許仍然適用。

  (感謝王世平、尹大才、尹治海、尹國凱、張思明、趙小蘭、方進玉、羅昌平、朱信泉、嚴如平、韓信夫、周淑真、姜明安、任建明、馬懷德、中紀委相關公務員接受採訪及提供的大力幫助。本刊記者林珊珊亦有貢獻。)

 

 

1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拍磚
3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1 個評論)

回復 法道濟 2017-6-24 10:16
郭文貴說王岐山統攬金融,我覺得他是在忽悠,是有意給王岐山挖坑。習王進入金融領域是在2015年股災以後的事。在此之前,金融是周小川一手遮天。別說王岐山,就是習近平李克強也管不了金融,但王岐山與金融界有關係,人脈豐富,這我信。但2015年之前,金融是大熱門,是權貴的搖錢樹,周小川不容別人插手。江澤民通過周掌握金融。而習李王只是打醬油。只是股災后金融屆成了燙手山芋,周小川擋不住習王了,而且十九大就要退下去了,也不能再插手了。這才給習王進入的機會。但19大上,江仍然保留通過韓正-屠光紹兩人再次把持金融大權的選擇
回復 它鄉異客 2017-6-24 12:36
不同視角進行剖析,值得肯定。
回復 文廟 2017-6-24 13:48
法道濟: 郭文貴說王岐山統攬金融,我覺得他是在忽悠,是有意給王岐山挖坑。習王進入金融領域是在2015年股災以後的事。在此之前,金融是周小川一手遮天。別說王岐山,就是
法老果然有料!王岐山和周小川都是朱鎔基的左右手。有了王,習才可甩周小川。如果「19大上,江仍然保留通過韓正-屠光紹兩人再次把持金融大權的選擇」, 那王岐山可能被拋,但是一步危險的棋。
回復 文廟 2017-6-24 13:48
它鄉異客: 不同視角進行剖析,值得肯定。
謝謝來訪和鼓勵!
回復 法道濟 2017-6-24 18:15
哈哈,對不起文兄,我總是異調獨彈。郭文貴有時把實際搞亂。朱鎔基並沒有實力,其親信實力受到很大限制。他的人在其離職后不予提拔,如戴相龍,朱曉華,龍永圖等,都是因朱受了很大委屈,被老江下了蒙汗藥。所以朱鎔基明白,他說,我退了就是退了,連個屁都不會放的,絕不說一句話。周小川,王岐山不是朱的人,而是江的人。朱的人是沒有前途的,就如同團派,什麼汪洋胡春華,都沒洗,因為是胡錦濤團派。當然李克強是例外。所以江是太上皇的權威,不是吹的,是不打折扣的,在這些小地方但是又關乎勢力的問題上,是不含糊的,朱鎔基早已沒了干政本錢,屁都不是。郭文貴在這些地方打馬虎眼,為的是搞臭朱鎔基王岐山,順便幫太上皇維穩一下。

王岐山的前途註定了,已經沒戲了,對江來講,王被郭文貴接發,已成負資產,老江需另起爐灶,在19大后重組領導班子模式,這是必然的。王岐山本人可能沒事,但其同黨家族,私人親信,恐怕難免整肅。。江系回潮已經可大概想象到了。金融管理是有人才的,老江實際上假手周小川,從沒有放棄過金融,屠光紹任央行行長,與韓正搭伴,應該是後續金融大戲一部分。關鍵反腐這一塊,誰干,得琢磨一下
回復 文廟 2017-6-24 23:25
法道濟: 哈哈,對不起文兄,我總是異調獨彈。郭文貴有時把實際搞亂。朱鎔基並沒有實力,其親信實力受到很大限制。他的人在其離職后不予提拔,如戴相龍,朱曉華,龍永圖等
不必對不起,法老提供的信息非常值得參考。
我想沒有一個人,能掌握所有體制內的關係網和背後的角力。還有一個極大的變數,會影響變化,即江澤民的身體。
郭文貴的繼續爆料,或海外翻牆軟體的應用,加上其他人參與爆料,仍有可能打亂中共的部署。
回復 東土唐人 2017-6-25 01:33
無論他們內部再怎麼斗、怎麼撕咬,天下還是共黨王朝的。雍正反貪腐殺了那麼多官吏,王朝就變更了?還是清朝!紅朝的氣數未盡, 還有數十年。
回復 qxw66 2017-6-25 03:02
支持追查假毛!!!
回復 SAGFS 2017-6-25 03:02
===自言自語, 文章缺乏" 破裂 "依據, 自彈自唱 ...               反腐文革, 至少八年以上   ...
回復 文廟 2017-6-25 03:12
SAGFS: ===自言自語, 文章缺乏" 破裂 "依據, 自彈自唱 ...               反腐文革, 至少八年以上   ...
等你去在人民日報上找" 破裂 "依據,明天就已經過了「913」。
回復 文廟 2017-6-25 03:13
東土唐人: 無論他們內部再怎麼斗、怎麼撕咬,天下還是共黨王朝的。雍正反貪腐殺了那麼多官吏,王朝就變更了?還是清朝!紅朝的氣數未盡, 還有數十年。
希望能挺住,回到「東土大唐」胡人王朝
回復 文廟 2017-6-25 03:14
qxw66: 支持追查假毛!!!
這句話對了,沒有一個真毛!!!
回復 SAGFS 2017-6-25 03:23
===王先生工作同時也在反思反省,當年的延安,是否還是所謂" 聖地 "? 為了奪取政權是否種植過鴉片尤其南泥灣那裡 ? 回答若肯定...
回復 綠野仙蹤 2017-6-25 06:07
其實以史為鑒,也可以猜出王的結局,只是有點奇怪王這麼精明的人,為何如此投入地擔當這一得罪人的角色?以致現在被掣肘。。
回復 文廟 2017-6-25 06:45
綠野仙蹤: 其實以史為鑒,也可以猜出王的結局,只是有點奇怪王這麼精明的人,為何如此投入地擔當這一得罪人的角色?以致現在被掣肘。。
第一,他根本沒有想到以後會上來,所以早年,已有了安排。至少20年前,他的手下,都有類似的家屬安排。關於這些,很多人早已知道。

第二,上來后,也只能拚命消滅政敵,滅口來打擊體制內不同聲音,並轉為「左派」。

第三,郭說被追殺,企圖滅口,絕非玩笑。
回復 綠野仙蹤 2017-6-25 14:06
文廟: 第一,他根本沒有想到以後會上來,所以早年,已有了安排。至少20年前,他的手下,都有類似的家屬安排。關於這些,很多人早已知道。

第二,上來后,也只能拚命消
謝謝博主認真且耐心的回復。
我是想,王反腐就得罪一大批人,但王好像不怕,為習充當打手和惡人,他也知道這裡的高風險,應是你死我活,可他還是這樣出擊了。但為了自己的安全,是否要大量囤積財富已應變和對付敵方,或是為自己有朝一日登上大位擴張呢?可是請君入甕的典故總會重演,關鍵是功高震主,習最覺得王危險。。
回復 88lot52 2017-6-25 17:17
一幫國家棟樑, 可惜了
回復 文廟 2017-6-25 22:53
88lot52: 一幫國家棟樑, 可惜了
有評友已經點出了這個點。將來上大位的勢力,已經不靠槍!

"但為了自己的安全,是否要大量囤積財富已應變和對付敵方,或是為自己有朝一日登上大位擴張呢?"
回復 文廟 2017-6-26 01:53
綠野仙蹤: 謝謝博主認真且耐心的回復。
我是想,王反腐就得罪一大批人,但王好像不怕,為習充當打手和惡人,他也知道這裡的高風險,應是你死我活,可他還是這樣出擊了。但
有評友已經點出了這個點。將來上大位的勢力,已經不靠槍!

"但為了自己的安全,是否要大量囤積財富已應變和對付敵方,或是為自己有朝一日登上大位擴張呢?"
回復 洛施 2017-6-26 15:25
不同視角進行剖析,值得肯定。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5: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