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朋友, 在前一篇, 我們看到, 佛對阿難說 :

佛言: 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
用諸妄想, 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接著,佛問阿難:

【經文五】
阿難,我今問汝:
當汝發心,緣於如來32相,
將何所見 (拿『什麼』看見的) ?
誰為愛樂 (又是『什麼』在喜愛
) ?
【阿難!我來問你,當你初發心,攀緣佛的32相,
是用什麼看見的?又用什麼喜愛的?】
阿難白佛言:世尊!
如是愛樂,用我心目
(這個愛樂的心,是用我的心和我的眼睛生出來的)。
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
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阿難說:我是用心和眼。由眼看見佛的形相,
跟著便心生喜愛。於是我發心求無上智慧,
願捨生死跟隨您。】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
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
則不能得降伏塵勞。
【佛告訴阿難:「如你所說,
真正愛樂的心是起於心和眼睛。
那麼如果你不知道心和眼睛在什麽地方,
你就不能降伏外界的塵勞了。」】
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
是兵(這個兵)要當知(要知道)
賊(之)所在。
使汝流轉(六道生死輪迴),
心目為咎(咎jiù 過失)。
【白話五】
阿難,現在我問你,當初你發心求無上智慧,
是因為如來32種妙相,那麽,你是用什麽來看,
又是用什麽感到歡喜的呢?
阿難告訴如來:世尊,我是用心和眼來感受歡喜的。
我的眼看見如來妙相,我的心就生起歡喜,
於是我發心求無上智慧,誓願捨生棄死。
如來又對阿難說:如你所說,歡喜之處,在於心和眼,
那麽,如果不知道心和眼在什麽地方,
就不能夠制服生活中的煩勞了。
好像一個國王,當他遭到敵人侵犯,發兵討伐,
就應當知道敵人在哪裡才行啊。


第一次征心: 心在身內
【經文六】
吾今問汝:唯 心與目,今何所在?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
十種異生(十種動物),同將識心,
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
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
(眼、耳、鼻、舌 四根),祇zhǐ在我面。
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https://www.sohu.com/a/475089915_121124407
註:佛眼細長,猶如青蓮華瓣。
佛經中「花」字,都寫作「華」字。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
觀『祗zhī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此大重chóng 閣--清凈講堂,
在『給孤園』。
今『祗(只)陀林』,實在堂外。
重/chóng/


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

世尊!我在堂中, 先見如來,次觀大眾。
如是外望,方矚林園。
【隨譯】 佛問阿難:
「你現在坐在講堂內,看窗外的樹是在什麽地方呢?」
阿難答:「世尊!這座講堂,是在給孤獨園內,
那些樹,就在講堂的外邊啊。」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
世尊!此大講堂,戶牖([yǒu] 窗戶)開豁,
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隨譯】
佛問:「你現在堂中,先看見什麽?」
阿難回答:「世尊!我在堂中,先看見尊師,
然後看見大眾,再望出去,才能看見窗戶外的林園。」
【白話六上】
佛說,你之所以在生死輪迴中不得解脫,
就是因為受制於眼和心的緣故。
現在我問你,心與眼在什麽地方?
阿難說:世尊啊!
全世界的芸芸眾生,都知道能識外界的心,
居在身體內。如來的青蓮華眼,是長在臉上。
浮根四塵(眼、耳、鼻、舌四種器官)長在臉上,
但是能知、能識的心,是藏在身體里的啊。

試問:世界70多億人中,有幾人,
不認為心是長在自己的體內呢?
想想那些流行歌曲吧,
什麼《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心永恆》等等,
不都是發自我們這個三維世界的人的內心深處的嗎?
歌曲《我心永恆》
讚頌對愛人的感情是永恆的,
並且認為: 這種心,是真心。但是,佛說,
人心是生滅無常的、人心是假心、是妄心。
為了破除我們對 「假心」的執著,
佛一連向阿難提出7次『心在哪裡』的問題。
當時阿難已經證得初果羅漢,
就是說, 當時的阿難,
比我們這些世間人已經高出許多,
但是,作為初果羅漢的阿難,
也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裡。
親愛的朋友,不要以為,佛 7次問阿難,是多此一舉,
不要以為,不知自己的心在哪兒,
也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幸福。
佛的智慧告訴我們,
咱們投胎三維世界,已是愚昧迷惘了,
如果
不知自己的心在哪兒,
與豬何異?!

為了轉愚昧、為智慧,
為了超出這無邊的苦難和六道輪迴,
我們真的需要
切切實實地與阿難一道,來探究心歸何處。
事關生死。這部經是我們對生命認知的根本指南啊。
【白話六 下】
這時,如來對阿難說:
你現在坐在講堂上,你看「祗zhī陀林」在哪裡?
阿難回答:世尊,這些重chóng閣 迭樓的講堂,
就在這「祗zhī陀林」里,
那「祗zhī陀林」就在講堂的外邊。
如來說:阿難啊!你在這講堂之中,先看見什麽呢?
阿難回笞:世尊,我在講堂里先看到如來,
然後看到大眾,再往外看去,才看見那些林園。
如來說:阿難啊!你看見林園,
是因為什麽才看見的呢?
阿難說:因為講堂的門窗打開,
我雖在堂中、也可以從門窗開處,見到園林。
待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