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分
南懷瑾談世界上有兩種學問不要去碰,除非……(共六集)

《難遇易成而見功遲》
複習
救苦、救難、救命的築基功要點
難遇易成而見功遲
親愛的朋友
如前述,最好的養生方法,離不開禪定或冥想。
欲入安寧的定境,需要除卻疾病和打通氣脈。
氣脈怎樣才能通呢?
只有在卻病的基礎上,維護六根*清靜
(*所謂六根, 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根器,
其中『識』,指後天意識),
只有讓六根清凈了,才能為元氣的暢通,
打造一個和諧安定的環境。
只有讓我們的『心』清靜,元氣才能逐漸積累,
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氣脈就會自動被氣流沖開。
世上有些功法,教人直接 通氣脈、轉河車,
甚至還有不少人, 一上來就教人開『中脈』,
此類主張,萬不可學。如果照此來學,
(1)輕者,只能收皮毛之功,與轉化身心無關;
(2)重者,走火入魔。
記得, 80年代, 在某科研單位,
有位技術員,有一定的功力,
時不時還能給人治病, 後來在一次煉功中,
因為貪功、不按程序收功,結果在收功前,走火入魔,
眾人發現后,手足無措,
不得不將這位同事扭送精神病院,
這就是因為急於求成(德不配位),帶來的悲劇!
因之我們寧可沒有感應,也不要急躁冒進,
如果心急,適得其反。
溫馨提醒:點點滴滴地積累功德,
這樣才能妥妥地保證萬無一失。
世上只有一種打通氣脈的方法:
那就是心靜,不過分追求效果,
靜靜等候,虛以待靈,
等到精足、氣足、神足時,氣脈自然會通,
定境 隨之不遠,
有意煉功、無意成功,效果不是強求的。

https://m.jianbihua.com/photo_93730

玄關大道,難遇 易成 而見功遲;
傍門小術,易學 難成 而見效速。 出自《性命圭旨》
https://m.jianbihua.com/photo_93730
下面,請允許我懷著無限熱切的心情,
向您奉獻一部寶書《靈寶畢法》。
這部書是中國歷史上東漢時期的鍾離權
在逃避戰亂、躲進深山時,
在幽幽石壁間的山洞中發現的。
鍾離權說,於 「石壁間獲收
《靈寶經》三十卷,
上部《金誥》, (上寫)元始所著、
中部《玉籙》, 元皇所述,
下部《真原義》, 太上所傳, 共數千言」,書籍30卷。
後來,這30 卷,經鍾離權整理,
以三部十門的形式,傳於呂祖,這才得以面世。
何其有幸!如今,我們可以與史上真士,
一起來共享這部寶書了。
其實,無須成仙,做一好人,足矣。
現在,讓我們從做人的角度,
來恭讀這些文字(儘管似懂非懂),仍是件幸事啊。

http://qinzi.ren/m/view.php?aid=4240
白貓看見了白帽
《靈寶畢法》有許多訣語,
若想透徹了解,只有實修,才能受益。
對我們這些初學者,
這些訣語,並不能感動我們,
高人聖者的乾貨,不能觸動無緣者的神經,
許多人對這些救我們離苦脫難的話,
沒感覺、沒興趣,
因而筆者對這些訣語,
採用了一些易於理解、易於接受的形式。
形式只是入門的引線,
想得實在好處,還得放下萬緣,
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去改變我們內在的世界,
以及改變那些深藏體內的、
五花八門的負面之情之感才是。
困難再大,終有盡,
吃透金訣玉語的實在意義,我們還怕不能如願嗎?
對我來說,起初讀《靈寶》,
好像在讀一些神秘的繞口令。感到晦澀難懂。
所謂繞口令,
就是把若干發音相同、相近的詞,集中在一起,
組成簡單的語韻,快速念出,
或者是將聲母、韻母或聲調極易混同的字,
組成反覆、重疊的句子,要求一口氣讀出。
而經文正是反覆出現了
大量的發音相同、相近的詞,
例如,
真氣、真水、真火,真液、真元、真鉛、真汞等,
再加一些抽象的隱喻,
如果沒有實修體驗,就如同墮在五里霧中。
我們是否可以做如下嘗試:
(1)讀書要選在頭腦清醒時;
(2)不要怕重複。
即便絕頂聰明,我人的智慧,
比起『慧深如海』的經文,
也僅僅是經文智慧的百萬分之一啊。
事關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切莫喪失信心噢。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