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鐘,
每刻鐘20分鐘,即每20分鐘為一座(禪坐)。
坐禪時,六根清靜,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
就能做到 每一刻鐘(即每20分鐘),化一口真氣。
當真氣化生時,由督脈上行百會、再下行到口腔時,
會化成一口玉液(清且甜的口水,即真氣),
把這口玉液(真氣)咽下去,勝過服一支人蔘,
補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臟六腑,推動百脈千經。
(此時應用『吞津法』將津液吞入腹內。
即舌頂上齶不動,將津液吮至舌根,
待欲噴嗆時,引頸吞下。這樣引吞,可直接入『任脈』,
化為陰精,是造精之捷徑、健身之妙法。)
以圖示總結如下:
人坐禪時, 心不可動,心動、則氣動;氣動、則氣散,
真氣元氣散亂了,就不能上行督脈化為玉液了。
當 心昏沉欲睡時,真氣元氣也化不出來。
所以,如果你不懂自己坐禪時妄想有沒有、多或少,
就看你化的真氣元氣的多少就知道了。
如果化生的玉液多,說明你這一座是有效的,
如果玉液沒有,說明你不是散亂、就是昏沉,白坐了,
四大五行,一絲也沒有轉,只不過是練練腿,休息休息而已。
像人的思想散亂一天,那一天 口都是乾的。
人睡覺睡一夜,口也是乾的。
只有心不散亂、又不昏沉時,真氣元氣才能化生出來。
初坐禪時,未入真定之前,
如果心處於不散亂、不昏沉時,
一刻鐘(一座20分鐘),能化滿滿一口玉液。

再具體一些說
要坐多少座 才能使氣脈初通呢?
即 365穴×9(口真氣)= 3289(口真氣),
把這個數字『去零為整』,即3500座。
也就是說:百日築基,使得全身穴位充滿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