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誰將是中國的華盛頓;用世之學,莫深於老氏 河上公序

作者:和顏清心  於 2019-12-9 23: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思想的形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道德經河上公

讓我們猜一猜,面具小哥心中所想(但沒有說出的話):華盛頓將來自朱基一派或另有其人;袁世凱將來自江澤民一派或曾慶紅一派或另有其人。拭目以待吧。


時,漢文帝好老子之道,詔命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誦之,不通老子經者,不得陛朝。

註釋

1州牧』是漢代至宋代的官名。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百姓之意2卿,士的通稱。3陛朝:上朝叩見皇帝

4漢文帝劉恆(前203—前157),西漢第五位皇帝。劉邦第四子,母為薄姬。謚 shì號: 漢孝文帝漢文帝與其嫡長子劉啟(漢景帝)開創了『文景盛世』。劉啟的皇十子即是漢武帝劉徹。

《道德經》  

舊序 (河上公)

不敢為天下先

儒者不自治,則

  內貪殘而仁義、

  處奢傲而禮文 

五味辛甘不同,期(希望)於適口;

麻絲涼 yù炎熱)不同,期於適體;

學術見聞不同,要於適治。

今夫 天下所以不治者,貪、殘、奢、傲,

吏不能皆良,民不能皆讓,以及(以致)於亂。

誠使不貪矣、不殘矣,慈儉而讓矣。

天下豈有不貪、不殘,『慈儉而讓』乃有不治乎?

今夫儒者高仁義,

老氏不言仁義,而未嘗不用仁義。

儒者蹈禮法,

老氏不言禮法,而未嘗不用禮法。

『濡弱謙下』為表,

『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見(現)素抱朴,

少私寡慾,而民自化焉。

故其言曰:我有三寶,持而行之,

曰慈、曰儉、

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非仁乎?儉,非義乎?

不敢為天下先,非禮乎?

故用世之學,莫深於老氏。

今(若有)儒者不務自治

而虛名之幻,

貪殘而仁義,奢傲而禮文,

此乃忠信之薄,而亂世之首也。

而老氏之所下(所不取)也。--河上公序。 

《讓漢文帝跪拜的傳奇道士是誰?

   傳道二千年,逍遙天地間》  原創|發布:2017-10-16 

有個不知姓名的人,漢文帝時在河邊蓋了間草房住,所以人們都叫他「河上公」。當時漢文帝非常喜歡讀老子的《道德經》,並命令王侯大臣們都要誦讀。但《道德經》中有些地方弄不懂,當時誰也講不明白。後來文帝聽說人們都說河上公非常理解老子經典中的深奧涵義,就派人拿著那幾個不懂的問題找河上公請教。河上公對文帝派的使者說:「研究老子的經典是件十分嚴肅認真的事,怎麼可以隔著很遠的地方間接地研究呢?」於是文帝駕臨河上公的草房,親自向河上公求教。文帝說:「《詩經》上說,普天之下都是君王的國土,國界之內都是君王的臣民。老子也說過:『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這就是說,君王也是『四大』之一。你雖然懂得道學,但你也是我的臣民嘛,為什麼不能尊重我,卻這麼高傲呢?」河上公就拍著手坐著慢慢騰空而起,離地有好幾丈,低頭看著仰視他的漢文帝說,「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間又不牽累人世的事,怎麼能算你的臣民呢?」文帝這才下了車向河上公跪拜說:「我實在是無德無才,勉強繼承了帝業當了皇帝,能力太小而責任大,常常擔心不能勝任。雖然身在皇位日理萬機,但心中更敬仰的是道術,由於自己無知蒙昧,對道學的精義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唯望道君您對我多多指點教化。」河上公就把兩卷經書授給漢文帝,並對文帝說:「回去后好好研究這兩卷書,道德經中的疑難問題就都解決了,我今天就不再多說什麼了。我這兩卷註解道經的著作,寫了已經一千七百多年了,只傳了三個人,算上你才四個人,希望千萬不要把它給不相干的人看!」說罷就突然不見了,只見雲霧蒸騰,天地一片迷茫。文帝後來十分珍視那兩卷經書。有些人論述說,因為文帝喜歡研究老子的學說,然而不能都弄通,所以上天特派了河上公下凡來傳授。又怕文帝不能堅信。才顯聖變化給文帝看。所謂聖人的心是永遠和百姓的心相通的。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0cbc6fa2b36ac838f30e04d9 


謝謝閱讀。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5: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