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言之旨,舉世難傳》
——道德之脈,非修者不能傳
弁言 (弁 biàn、呂祖序言)
五千言之書,盡人而知為道德之經;
而五千言之之旨,舉世而難傳。
道德之脈,非修人不能傳。
而旨理淵微,一語括萬象之機,
千言悉三才之奧,
雖后之學者得其梗概,注者支離,
讀者未克瞭然,
修者豈能純粹?
必及 幾將 太上立教真詮,
徒為人間章句已乎!
道人願、思指迷、性耽dān 淹貫,
概造物之分途,體玄機於一得,
不辭寡陋,昔降筆於中,
何敢遜逍遙之論。
鸞於北壤(鸞,南方的神鳥卻處在北方),
見人心不古,道德無幾,每憐慾海低徊,
不向玄尋問(道)學,
是以白雲留影,黃鶴空啼,
徒增太息,滄桑幾度。
間聞牟子móu zǐ目源,素中清朗,實獲我心,
頃以道德釋義,重訂問世,仍乞序言,欲人人知省,字字詳明,
自修身以至治國、平天下,從『無欲』以臻 (zhēn 達到)『無上神通』。
【牟子(170年~?),東漢隱士。】
五倫忠孝為先,九轉氣精宜養,
以『有相』而悟『無生』,
劈『頑空』而歸『靜界』。
要知『道』 乃(為)強名。
德亦何有?
苟能於『物我咸(全)忘』。
又奚必(何必)分『身外之天、性中之命』也?
是以聖人『教分於三,理歸於一』。
願生民『清其心,豁其目,認得源頭』,
無教虛度(一生),
庶幾乎(shùjī或許可以)無愧 道德之身,
而可讀道德之經也。
致若八十一章之中,
縱橫順逆,隱喻良多,
隨人志之所在,
遁世立名,無不可以為法。
若牟子者,於斯訂之,為無忝(tiǎn 慚愧)雲。
道人純陽氏·題 。
——我字不工,目源以『行書』錄之,
付梓( zǐ雕刻印書的木版)可也。
【友提】
呂祖文筆通俗易懂(與其他古文相比)。
若能安下 ❤ 來,靜默兩三遍,或收奇效…。試試吧。
4 分鐘

感恩觀賞、閱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