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光速下的時空轉換( 即洛倫茲變換 )
1、洛倫茲變換式的產生
洛倫茲(1853-1928) 荷蘭物理學家,
1902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我們已經了解到,
如果把伽利略變換式(x'=X-vt)中的普通速度(低速),
換成『光速』或接近光速(准光速)時,
那麼對於不同參考系(即不同時空) 來說,
伽利略變換,就不適用了!
就是說,
對於光速c,如果按照牛頓的『速度合成律』,
人們將發現,在不同參考系(即不同時空),
就會得到光速不是恆定的結論了。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
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決定放棄『老式的變換式』,
洛倫茲運用數學技巧,推出一個新的式子,
來取代『老伽』,即取代老式的伽利略變化式
(參見下圖)。

就是說,洛倫茲變換式,有4個式子:

請注意帶分母的那 2個式子,
式子中的分母叫「洛倫茲因子」分母:

而洛倫茲因子可以寫作: 
『洛倫茲因子』是
『動態參考系』
相對於『靜態參考系』的『尺縮』『鐘慢』比例因子。
其中,
c為真空光速,
v為『動態參考系』的移動速度。
γ Gamma 伽馬,是希臘字母。γ,有時也代表光子。
2、「洛倫茲變換」被引入狹義相對論
過去在洛倫茲理論中,變換所引入的量,
僅僅是一種抽象的數學概念。
但是愛因斯坦意識到,
牛頓的時空觀,不符合高速運動的物體。
愛因斯坦從相對論原理出發,
修正了時間、空間的含義。
愛因斯坦為『洛倫茲變換』的數學形式,
賦予了新的內容。
我們從公式中可以看出,
在狹義相對論中,時間和空間是一個統一的四維時空。
《關於洛倫茲變換推導的說明》
洛倫茲變換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方程,
既如此,人們對它的推導充滿好奇。
但是天不隨人願,對一些人來說,
了解洛倫茲變換的推導,並非易事。
據說,洛侖茲變換是洛侖茲本人通過假設提出的,
網路上並沒有洛侖茲對這個公式的推導方法。
洛侖茲之後,出現了很多推導方法。
其中,愛因斯坦的推導,
被記錄在愛因斯坦所著的
《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淺說》的附錄中。
綜合來看,對洛倫茲變換的推導,
需要用到『微積分』等高等數學知識,
這些方法過於複雜,
超出科普讀者的需要和水平,
如果想了解洛侖茲變換的數學推導,
可以參看《聊聊狹義相對論》PDF版第134-138頁。
這裡就不贅敘了。謝謝。
